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中学化学教材中缺乏明确的浓度条件,对重铬酸钾不同浓度的酸性溶液与乙醇反应的实验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一般演示实验,可选取90%的硫酸和2%的重铬酸钾溶液,以体积比为1:1配比所得重铬酸钾酸性溶液,实验效果最为明显,更适合学生观察探究。  相似文献   

2.
重铬酸钾作为常用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强弱与体系的酸性强弱相关。通过手持技术,利用氧化还原电势(ORP)传感器和pH传感器探究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乙醇反应的条件。实验发现,重铬酸钾与乙醇反应,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当溶液pH小于等于1.47时,0.1 mol/L Cr2O72-被还原为Cr3+,溶液由橙红色逐渐变为绿色。  相似文献   

3.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52面实验3-2介绍了乙醇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说明乙醇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这是新教材增加的实验。但教材对该实验介绍过于笼统,重铬酸钾溶液浓度是多少?配制其酸性溶液又该加多少硫酸?按常  相似文献   

4.
<正>乙醇与强氧化剂(酸性K2Cr2O7溶液、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是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位于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1]中,乙醇的该性质是采用文字描述的,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实验设置呈现出一定的必要性。在2019年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2]中,乙醇的该性质为实验探究,没有提供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教材资料中介绍利用乙醇和重铬酸钾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测定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但是教材中并没有给出演示实验或模拟实验,学生的认识仅停留在少量的文字介绍的层面上.课堂教学虽然将乙醇溶液滴入重铬酸钾溶液中,反应现象也比较明显.但终归与生活中的运用有一定的差距,如果能像警察测司机那样一吹便知,那该多好.为此,就要解决2个问题:一是重铬酸钾怎么盛放?二是如何将酒精吹入重铬酸钾中与其反应?  相似文献   

6.
1.乙醇与丙酮。错误方法之一是用单质钠,以为乙醇酵分子里羟基中的氧原子可被钠取代产生氢气,而丙酮分子中因无羟基则不能发生取代反应故无氢气放出。实验证明丙酮也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2CH_3COCH_3 2Na—→2 [CH_3COCH_2]~-Na H_2↑.错误方法之二是仿照乙醇与浓硫酸在170℃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以丙酮代替乙醇来做实验,以为不会产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的气态物质,从而达到鉴别的目的。但经实验证明,丙酮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的气态物质能很快地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因为二分子丙酮脱去一个分  相似文献   

7.
乙酸乙酯在中性、酸性、碱性条件下水解很难在短时间内观出酯层的变化,所以本文对乙酸乙酯水解实验所需的条件进行了探究说明,并通过向在酸性、碱性条件下进行的乙酸乙酯水解实验的试管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进而通过溶液颜色变化来判断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速率,实验现象明显,适合于高中课堂教学。本文作者在实验中设计了实验器材"四孔安装板"。  相似文献   

8.
围绕基本问题“如何探究乙醇与钠反应产生的气体成分”将实验探究分为3个组成部分:制备并收集气体、改进气体检验装置和优选气体净化装置,并依次展开实证研究;实验表明:用注射器作为乙醇与钠反应的简易装置,并在针头位置安装填充浸有酸性K2Cr2O7溶液硅胶的尖嘴导管可以有效地除去气体中的乙醇蒸汽,用CO2传感器可以更准确评估乙醇蒸汽的净化效果从而确定气体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一、卤代烃消去实验改进1.实验改进原因在教材中卤代烃消去实验采用酒精灯加热,以1-溴丙烷和乙醇的消去反应为例[1],1-溴丙烷和乙醇的沸点分别为71℃和78℃,反应温度为78℃,会造成反应物挥发,所以生成乙烯的量很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明显,实验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的实验现象有助于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CO_2与NaOH溶液的反应CO_2 2NaOH=Na_2CO_3 H_2O是初中化学重要反应之一,由于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学生学习时往往因缺乏感性认识而理解困难。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性质的不同,尝试渗透学科综合思想,创设实验情境,促使实验现象的直观化,不仅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仅能够解决水中六价铬离子污染问题也可以解决中药废渣处理问题。首先,将中药渣制备成生物炭,然后进行单因子吸附实验,包括确认重铬酸钾溶液的初始浓度、吸附反应时间、吸附剂用量、吸附反应温度及pH值等为变量,最后进行吸附模型拟合和正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因子实验最佳条件结果如下:重铬酸钾溶液的初始浓度50 mg/L,反应时间3 h,投加生物炭量0.6 g、温度为30℃,pH值为5;正交实验表明各因子主次影响为初始浓度>投加量>pH值;吸附等温线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溴和碘的含氧阴离子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名称、结构以及稳定性是描述化学的重要特征。下面两个实验能够帮助我们研究卤素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问题。例如,卤素或其不同含氧阴离子的合成可得到深入研究,此外,还能对周期性和不同卤素氧化态的稳定性作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3.
“探究酵母细胞的呼吸方式”是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呼吸产物检测的原理,并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检测酵母菌的呼吸产物酒精,改良了酒精检测试剂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的催化剂,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种能够快速简便地检测还原性物质的试布片,提出了快速、科学检测酵母培养液中酒精的新方法,可为中学实验课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一、实验改进原因不同价态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实验之一。2019年版必修第二册教材中的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实验分为了几个独立的实验:(1)硫化钠溶液与亚硫酸溶液的反应;(2)硫化钠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3)浓硫酸与铜片加热制备二氧化硫的反应;(4)硫粉与铁粉均匀混合在石棉网(或陶土网)上用灼热玻璃棒加热的实验。这些实验虽现象明显,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独立实验不具有连续性,操作烦琐;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乙醇可以和钠反应放出氢气,苯酚显酸性,也可以和钠反应放出氢气。但是苯酚熔点为43℃,常温下是固体,与钠反应实验现象不易观察。如何通过实验证明苯酚可与钠反应呢?本文提出两种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杨超 《高中生》2009,(6):17-17
1.下列涉及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一定不是同系物B.甲酸的性质与乙酸类似,都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乙醇转化为乙醛的反应有碳氧双键生成,属于消去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一、分类法 高中化学乙种本总共有九十九个演示实验,根据各个演示实验的教学目的可分为三类: 1.单纯验证型:这类实验以现象明显,变化单一.操作简单的试管实验为特点。如不同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甲苯、二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变色;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红磷、白磷燃点温度的定性比较……等。这类实验结合“生演法”教学较好。 2.观察分析型:这类实验除了验证物质的某种特性和原理外,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能力也是实验的重要教学目的。这类实验以现象变化错综复杂为特点。如金属钠与水反应,浓硝酸与铜片反应,片刻后加水(稀释)成稀硝酸与铜  相似文献   

18.
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测量重力加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进行"基础物理实验的分层次教学教改"实验中,积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完成同一实验,有的学生采用"数字化信息系统(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DIS实验室)",完成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先进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而且深刻体会到先进科学技术在基础实验研究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9.
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随着溶液酸碱性及高锰酸钾浓度的不同而有强弱之分。因此在不同条件下,乙烯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得到的产物是不同的。许多人认为高锰酸钾溶液只要在酸性条件下就能把乙烯氧化成为二氧化碳。本文通过实验证明这种观点存在科学性错误。  相似文献   

20.
张熙 《化学教学》2013,(1):60-62
高中化学教材中,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实验通常选择浓硫酸、酸性或两性氧化物作催化剂,本文在等温固定床反应装置中探索了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铁等常见碱性氧化物和氧化铝为催化剂时的乙醇脱水情况,通过气相色谱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在线检测,并通过氨气程序升温脱附考察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结合文献初步解析了碱性氧化物不能高效催化乙醇脱水制乙烯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