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略论王跃文"官场"小说的传承与突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年作家王跃文因其小说集《官场春秋》和长篇小说《国画》,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反响,被一些媒体称之为“官场小说”。与我国传统官场小说相比较,作家王跃文既有传承也有突破。首先表现为题材的趋同性。以“官场”人物勾心斗角、追权逐利为主;其次,古代官场小说对人性关注不足,更多地表现为奴性、兽性、神性方面,而作家王跃文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对小说主人公所持的态度,并打上作家自己人生经历的烙印。但作家并未达到他预设的“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度,仍需对社会现实和所谓的“官场”作更深层的哲学思索。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时期官场小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王跃文,其官场小说作品以其曾经熟悉的环境——官场生活为素材,注重对办公室、会议室和酒席、家庭等特定场景进行描绘,突显了官场世界权、圈、钱等潜规则;关注官场中各色官员灰色生活的表演,艺术地创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王跃文以一个作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来审视和剖析他所熟知的生活,展示了中国在行政转型时期一副多侧面、日常化与世俗化的官场图景,使读者得以走入官场,审视官场,品味官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政治文化角度论述当代官场小说,探讨政治文化对当代官场小说的影响,对清末官场小说和当代官场小说进行对比,认为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官场小说创作影响较大,许多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传统政治文化的演绎和诠释,然后对当代官场小说从官本位、官员道德自律与民众清官期盼、权术文化观念等方面进行了政治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4.
王跃文一直被称为官场小说第一人,其实是一种误读王跃文的小说创作既包括官场小说,也有乡土小说.尤其是近期中短篇小说集《漫水》的出版,更显示出王跃文乡土小说创作的实绩、就官场小说来说,王跃文的创作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审美艺术均明显高于时下流行的其它官场小说,并且达到优秀政治小说的高度《漫水》则承接五四以来乡土文学的传统,以鲜明的现代意识与忧患意识对现代文明是如何破坏和影响传统乡村文明进行了深刻揭示.尤其是对乡亲们的美好人性的书写以及对压抑人性破坏人性的时代、政治、历史、文化等等作出了有力批判。因此,对王跃文及其小说创作进行全面认识与把握,不仅可以避免对其误读,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一定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国画》到《苍黄》谈王跃文官场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王跃文蛰伏十年磨一剑的长篇小说《苍黄》出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当下官场小说的领军人物,王跃文有着深刻的忧患意识和现实主义情怀,比较十年前的《国画》,新作《苍黄》又呈现出不同的创作倾向,本文分析了小说的种种变化并探讨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湘南学院学报》2019,(1):52-57
王跃文的小说以"官场"为触发点,描摹出了以权力意志和权力话语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生态,自觉地与市场经济所形成的新文化语境保持一致,在对官场中人生存状态的关心和书写中,始终洋溢着一股浓郁的人道主义气息。对永恒人性的不懈追求,让王跃文的小说超越了通俗文学的限制,从"畅销"走入"常销"。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对官场小说有着深刻的影响。当代反腐政治文化在题材和主题上规约着当代官场小说,表现为题材的新闻性和主题的反腐性。同时,传统政治文化包括“官本位”观念、道德自律和权术文化等,也对当代官场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当代官场小说成为折射传统政治文化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关隐达:在文人情怀和官场规则之间求索与徘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夕小说》是王跃文的一部反映官场生活,表现官场人物的长篇新作。作者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塑造了官场中各色人等鲜明饱满的形象,立体地表现了他们纷繁复杂的思想与性格,关隐达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他置身其中的特殊环境和他内心深处积淀深厚的文人气质推动着他在文人情怀与官场规则之间不断地求索与徘徊,自觉不自觉地在权力场中延续着人类良知与道义的薪火。  相似文献   

9.
官场小说:在世纪之交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凡静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4):71-72,99
官场小说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它是世纪之交社会与体制变革调整磨合的文化投影。官场小说中的腐败者的形象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世俗社会中的丑恶的代表。官场小说深入开掘了产生腐败的历史和文化原因,并寻求根除腐败的方法和途径,引发人们更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0.
“官场小说”大热。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官场小说品种达到123种,远超2008年的118种。对此现象,近日《大公报》(香港)刊文指出,官场小说之热,很大程度上热的不是文学,其文化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文学意义。热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相对满足了人们窥探的欲望。不透明的官场,给了作家们尽情发挥想象的空间。而这种不透明对官员实为双刃剑:增加了官员身上的神秘感——传统政治文化认为,官员只有具备神秘感,才可能产生威严;其次,它也对官员无形中造成了损害。某些官场小说的人物、情节已和现实严重脱离。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品评《红楼梦》:“悲剧中之悲剧也”——《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金马玉堂的悲剧世界,然在多层朦胧的悲凉之雾下,《红楼梦》也真实地反映出了在小说创作时期清代的诸多世情文化,尤其以暗含深刻的贾家这个官僚本位的家庭为背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代表,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真实的清代官场文化图。清代的官场文化与宝黛钗爱情悲剧相互映射,形成了一组奇妙的映照。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后,党中央对反腐对整顿官场作风的力度前所未有,取得了明显成效,由此,政治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要进一步巩固反腐成果、净化政治文化,巩固政权稳定和国家安定,中国还须以苏为鉴、以史为鉴,高度重视政治文化的影响力、重扬政治信仰的力量、着力营创现代文明的官场文化、培育积极的理性的参与型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13.
国俗语义是指词在概念意义的基础上附加有民族的历史文化色彩,是民族性的体现。空间方位概念是在人类与外界互动中的最直接的身体体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空间方位词表达了最基本的空间概念。但英汉空间方位词在长期的使用中都被赋予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拥有了自身的国俗语义。空间方位词的国俗语义的产生既与该民族的文化有关,又受到人的认知模式的影响。在对空间方位词国俗语义的理解过程中隐喻及概念整合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宝宗 《重庆师专学报》2013,(6):10-16,F0002
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藏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鸟龙”纹彩陶盆,专家们认为其对中华文明、中国史前文化和传说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石兴邦先生称其为“中华第一飞龙”;王仁湘先生称其为“彩陶之光”;刘庆柱先生称其为“龙之传人之魂”;张朋川先生称其为“华夏之徽”;郎树德先生称其为“中国史前彩陶重器”;王先胜先生认为其对炎黄传说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意义”;许顺湛先生称其为“仰韶文化发现九十年来的又一个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5.
亚鲁王是流传在麻山苗族族群中的口述传统,亚鲁王在遗产运动下的正名是族群融入国家制度建构的一种路径并成为族群文化构建国家认同的符号标志。通过亚鲁王申遗的事件,阐明亚鲁王在"正统"意识观念的型塑之下,生活世界与国家舞台的实践与展演是亚鲁王传承与发展的现行方式,提出在"家园遗产"的理念下保护和传承亚鲁王文化。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王蒙自传》的叙事,论文对王蒙历史观中的光明思维、人生哲学的中庸思维、王蒙的为官之道和文学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王蒙自传》中的王蒙进行多视角的解读,还原一个立体的王蒙形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消费者对酒店文化诉求的不断提高,现代酒店业在装饰设计中正面临一个新课题———如何将饭店打造成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旅居空间,让中国文化与当今酒店功能完美结合起来。这给现代饭店的装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酒店装饰设计不能简单模仿,应当运用中国文化以塑造酒店形象,弘扬中国文化与满足宾客审美及心理需要;要通过深刻理解酒店主题,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作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后,选择恰当的细化文化元素来表达主题;同时酒店采用的所有细化文化元素要彼此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营造出契合主题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信息文化是信息社会的主流文化,它是文化与科技整合走向的新兴文化形态。信息文化对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有重要意义,因为从信息文化的特征分析,它有利于全民族文化创作更加繁荣;有利于全民族文化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我国以信息文化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同时,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必须预防信息文化霸权主义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伤害和挑战,必须预防信息文化中其它民族语言对中华民族语言的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