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一二九"运动后,我国先进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一九三六年二月一日在北平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抗日救国活动.北平市公安局奉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密令多次侦察"民先队"的活动情况,以便进行镇压.这些密探的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先队当时的活动情况.现从北京市档案馆所藏档案中选出几件予以公布,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1947年秋,成都市外东高攀桥侧一座僻静的古刹“桂溪寺”内成立了一所私立初级中学——桂溪中学,这是一所由国立四川大学进步学生社团——中国教师社成立的中学。在四川大学馆藏历史档案和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档案中,保存了国立四川大学中共地下党成员组织领导的学生社团建校的经过。在那风雨如晦的时代,它践行着国立四川大学中许多党员和进步青年教师的革命信念和治学理想。川大“中国教师社”和学校的筹备1945年初,国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学生黄大洲,  相似文献   

3.
胡剑 《四川档案》2015,(2):62-64
国立中学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开办的中等学校,始建于1938年,终结于1946年。当年的国立中学,是抗战时期中国教育史上一段颇具影响的传奇,曾经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两弹元勋"邓稼先、诗人贺敬之,以及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教授等,都是抗战时  相似文献   

4.
《历史档案》2004,(2):7-17
清代,社仓是储粮备荒的粮仓.除陕西、广西两省系官银置办外,其他省区则是士民捐置,听民自便。雍正帝在对待社仓的问题上.也屡屡强调听民自便,不可强为,更不许官吏涉足。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意图往往被各地官员辗转藉口,甚  相似文献   

5.
1911年,中国爆发了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成立地方军政府.当年10月陕西光复后,建立了由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组织的"秦陇复汉军政府",军政府设教育部,曹雨亭任部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陕西军政府复更名为"中华民国秦军分政府",改教育部为教育司,李元鼎任司长.  相似文献   

6.
李艳 《陕西档案》2021,(2):18-19
一、中共陕西省委的创建 (一)陕西共产主义萌芽的兴起 陕西共产主义萌芽的兴起与"五四"运动有着很深的渊源.陕西近代因高等教育发展迟缓,致使许多青年学子纷纷赴外求学.例如,魏野畴,陕西兴平人,于1917年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学习;刘天章,陕西高陵人、李子洲,陕西绥德人,先后考入北京大学;杨明轩,陕西户县人,考入国立北...  相似文献   

7.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京师大学堂又是19世纪中叶开始的中学与西学、科举与学校长期磨合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王澄 《陕西档案》1999,(2):44-45,13
一、"血溅总统府"的屈武 屈武(1898.7-1992.6.13)陕西渭南下圭镇人.又名屈经武、屈经文.少年时代受辛亥革命影响,立志报国.1919年五四运动时,在西安成德中学上学,被推选为陕西学生联合会会长,编辑出版《白话报》,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报道陕西和全国学生运动情况,指导陕西学生运动,使陕西学生运动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后,在汉中办学的陕西各高校师生陆续返回原校址复校(西北工学院返回咸阳复校办学、西北大学返回西安复校办学等).在这期间,由于当时政局不稳、社会形势错综复杂,陕西各高等学校报刊编辑发行情况也各不相同,本节仅以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和国立西北大学3所学校为主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10.
我叫杨开卷,是湖南省浏阳市第六中学的退休教师.53年前,我23岁,在湘西永绥县(现花垣县)国立大麓高中就读,后转入永绥国立八中读高中一年级.当时在本省的同学中,与我最好的要算是朱镕基了.  相似文献   

11.
严琳  王继武  易同民 《今传媒》2011,(9):149-150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在长沙和西安设立临时大学,国统区高校被迫内迁。这些著名大学的迁入,使陕西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境况。国立西北大学等院校的相继成立,奠定了西北地区现代教育的雏形。期间,高校校报宣传抗战形势,鼓舞师生斗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以下简称“中山”)是以民主革命先行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全国第一所国立中学,于1934年3月26日创建于北平。学校在“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险恶形势下不得不撤离北平,辗转流亡江苏、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  相似文献   

13.
陈金霞 《编辑之友》2011,(10):110-113
一《国文月刊》的创办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保存文化力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合迁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始上课。不到两个月,南京又陷敌手。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迁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  相似文献   

14.
关注     
<正>丝路国际卫视联盟在陕西成立6月4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司、中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陕西广播电视台主办,陕西广电卫星传媒集团承办的"丝路国际卫视联盟合作联席会议"在陕西西安举行,来自国内8家电视台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意大利、伊朗、印度等国的电视台以及其他丝路沿线国家的媒体人共聚古城,就共同打造搭建"一带一路"媒体共享平台展开交流。联席会议上,由全球18家电视台共同参与的丝路国际卫视联盟同时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15.
严琳  王继武  易同民 《今传媒》2011,(8):113-114
1912年创设会以陕西法政学堂为基础,将三秦公学、陕西农业学堂、陕西实业学堂、陕西高等学校等校并入,合组成立"西北大学"。1913年,西北大学创设一年之后,《学丛》创刊。本文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考证,论述了辛亥革命前后西北大学和《学丛》的演变及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刘国钧任职国立西北图书馆时的业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创建国立西北图书馆、"三个中心"的办馆思想、地方文献的理论与实践、创办学术刊物、成立兰州市图书馆协会等5个方面,概述了刘国钧先生任职国立西北图书馆时的业绩及其对甘肃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抗战八年中 ,由于蒋介石下令全国进入战时状态 ,严厉禁止学生罢课、游行、示威 ,因此后方各大城市很少发生大规模罢课 ,唯独甘肃清水国立十中例外。一、特殊地理条件抗战开始后 ,国民党教育部在后方各地设立了 2 0多所国立中学 ,收容安置流亡学生。国立十中设在陇南六盘山南脉山麓的清水县 ,交通闭塞 ,城内居民不满一万。校长由教育部副部长许熙兼任 ,学生达 2 50 0余人 ,百分之八十是河南籍流亡学生。其余各省市均有 ,是国民党 2 0多所国立中学中较大的学校 ,许校长多居重庆 ,校务由许的亲戚、训导主任王扶中负责。王又是黄埔一期少将政…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14,(10)
正2011年,根据教育部、团中央社会实践等相关文件要求,经共青团陕西省委员会和陕西师范大学党委统一部署,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按照陕西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各项要求,积极申报立项,自组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了专业实习、义务支教、社会调查、爱心环保、参观走访等实践活动。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一如既往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师生结合学科专业特色,赴陕西宝鸡眉县开  相似文献   

19.
陈波  巩强 《四川档案》2010,(5):15-16
在绵阳现代教育史上,曾有一所直属教育部的中学,那就是在抗战时期,为躲避战乱,山东部分中等学校教职员和学生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命令,颠沛流离,辗转数千里,在绵阳建立的一所直属教育部的联合中等学校——国立第六中学校,简称国立六中。  相似文献   

20.
正朱爱周(1901—1940),名秉莲,字爱周,江苏省赣榆县罗阳乡朱庄村人。1918年,朱爱周考入位于东海县的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第二班学习。是时,正值"五四"运动蓬勃发展,学生爱国运动汹涌澎湃。朱爱周以一腔爱国的热血,满怀爱国的热情积极地参加街头讲演,排演话剧,全身心地投入到反帝爱国的宣传活动中。离开中学后,朱爱周曾学习过注音符号,并参加了广东的推行"国语运动"。1922年夏,朱爱周考入国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