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小班化教育的核心是关注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小班化教育也是全面体现二期课改精神的重要载体.自成为上海市首批初中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以来,我校以二期课改精神为指导,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策略,实践教育方式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刻变化,努力提高初中小班化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2.
在对本校小班化教学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占主导地位,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行小班化的过程中,不仅要追求教育观念和思想的改变,更要努力实现教育方式方法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刻变化,使小班化教育成为全面体现二期课改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我校确立了“自主和谐的初中小班化教育实践与探索”的研究课题,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关注每个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初中小班化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3.
"小班化"教育符合当代世界性发达教育的进步趋势,也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核心的,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实施小班化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小班化教育以其班额较少的优势,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它从有利于发掘人的创新潜能、有利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有利于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三个方面,构建了创新教育的新平台.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数逐年骤减,教师严重超编,"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我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一年多来在小班化教育方面的尝试,我们在如何发挥小班优势、构建创新教育平台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4.
洪雨露 《现代教学》2004,(11):55-55
上海正在进行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二期课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我校一直致力于实践和探索兴趣教育,因此我们将二期课改工作和兴趣教育、活动课程实践整合在一起,使贯彻二期课改的精神有了一个载体。  相似文献   

5.
我校由石街中学与东胡中学初中部合并而成。合并后,老教师严重“超编”,新教师的大量引进造成了学校师资质量下滑。面对这样的现状,在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背景下,学校以“初中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作为引领课题,以各子课题为纽带,分设课题小组进行教学研究,努力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来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进而快速稳定地推动学校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小班化教学是当代发达国家实现小学教育优质化的发展趋势 ,并将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小班化教学是在小班基础上 ,以一定教学价值论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形式 ,是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个性的落实与延伸。正确对待学生差异 ,根据学科特点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学生人数的减少,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小学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如何发挥小班化课堂教学优势,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呢?  相似文献   

8.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等,通过探求、摸索、借鉴、吸收,我校创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25”模式,旨在通过对教学形式中量的强化,来实现最优化教育,从而达到质的飞跃,使小班化教学在实践中更富有操作性。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它的核心在于情感、自主、探究、合作等方面,与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内涵具有一致性。下面就我校的小班化课堂教学进行阐述。一、…  相似文献   

9.
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对大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班化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深化的必然结果,是追求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利保障。因此,在小学阶段,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实现民主的学生评价,采取多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鉴于我国的经济状况及学生人数,我们不能立刻实施与推广小班化教学,但我们可以从小班化教学实验中,吸取宝贵的经验与理论,在大班教学中渗透小班化教学的精神,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由于教育教学改革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小班化教学随之产生。小班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使每一个学生的性情都得以张扬,为每一个学生性情擅长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充裕发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应该赐与不同的引导、协助。小班化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使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小班化教育是当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向。可以说,在减少班级学生领域的基础上,就是以煽动学生素质进步与全体发展为目的。我们应该重视小班化教学,并在教学中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布局的不断调整和生源的不断减少,我校的每个班级的学生数在30人左右,已经基本实现了小班化.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地落实上海二期课改理念是一个不断互动、不断完善的过程。以先进理念为先导,提前渗透二期课改理念,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活动,是二期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二期课改积极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全面调动学生知识储备,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条件。在化学教学中,我积极挖掘化学学科自  相似文献   

13.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小班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对教学形式中量的强化,来实现最优化教育,从而达到质的飞跃,使小班化教学在实践中更富有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所谓小班化教学,是与传统大班相比较而言的.初中传统大班班额一般较大;而小班班额一般较小,一般在30人以内.小班化教学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的班级教学形式.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能动性,并开发他们的潜能.它具有传统大班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实践,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小班化教学不仅成为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渐露风采。因其能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成为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热点。2009年9月,我校在全  相似文献   

16.
[背景]我校是一所省级实验小学.近年来,学校坚持"实施校园大艺术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课堂教学艺术、系列艺术活动、人际交往艺术和校园环境艺术方面的研究,使校园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学校逐渐成为较为理想的教育生态校园.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凸显我校的教育品牌,我们将校园大艺术教育上升到教育生态校园的建构这更高的研究层面上来,为我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人说小班化教育就是在米粒上下功夫.我认为小班化教育不仅是学生人数减少的产物,更是社会发展需求,教育的精致化需要"小班化",需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进行精雕细琢的教育,所以称其为"米粒文化".小班化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更加充分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在小班化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会被提问,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正>小班化教学在百人以下学校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打造高效课堂,开展个性课间、轻松课外活动,创建魅力校园。小班化教育如果不能配以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最多只能减轻教师的作业批改量,这种小班化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我校创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最优化教育,使小班化教学在实践中更富有操作性。现就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大胆的尝试并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针对学校"规模小、班额小"的现状,深入探索"四为主、六环  相似文献   

19.
小班化教育符合当代世界性发达教育的进步趋势,也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核心的,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实施小班化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小班化教育以其班额较少的优势,为学生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松江区中山永丰实验学校是一所公立转制的寄宿制学校,现有教学班14个,学生856名,教职员工48人。学校自2002年9月转制以来,依托中山小学教育集团,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奠基”教育理念,开展小班化教学,实施大语文教育,强化外语教学,探索生活数学,突出信息教育,注重科艺教育,努力培养孩子成为“读书、修身、齐家、治业、走天下”的一代新人。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二期课改的推进为抓手,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以生为本,张扬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真知,习得能力。学校先后被评为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区二期课改培训基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