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景物、体会情感、领悟意境的重要途径。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走进诗中之景,体会真情实感,领悟深远意境,实现“景·情·境”的关联融通,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步进阶,培养文化自信,感受古典诗词之美。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提出了确切要求。开展古诗词审美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审美感知,激发学生审美想象,丰富学生审美情感,加深学生审美理解,促进学生审美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诵读古诗词,体会韵律美;品鉴古诗词,赏析语言美;感悟古诗词,品味意境美;拓展古诗词,领悟情感美”等策略,以增强古诗词审美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虞美人》这首古诗词具有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极为显著的艺术效果,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就能感受到古诗词蕴含的深厚情感。为此,本文以《虞美人》为例,在开展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借助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渴望;通过语感训练,让学生体会语言美;以先唱后读的诵读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凭借想象感受意境美;分组思考辩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音画助读,领悟形象美,享受艺术美;反复诵读,感受节奏美、韵律美,体验情感美;深入研读,鉴赏意象美,领略意境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中职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  相似文献   

5.
李春红 《考试周刊》2012,(64):26-26
为使中学生更好地鉴赏古诗词.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增进中学生对祖国浩瀚历史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学素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的训练,感受诗词的音韵美;注重对诗词写作背景的了解,从而感受其情感美;注重诗文的拓展教学,进一步体会诗词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文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音乐美、想象图画美;巧妙分析诗歌,领略诗歌的情感美;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人文美,使学生感受到诗中的美。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视域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好。教师要指导学生诵读作品,让学生体验作品的平仄韵味;营造唯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分析字词之妙,提升思维品质;构筑融合学习的课堂,体会丰富的情感;在化诗为文的创意写作中,感受心灵的启迪。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解读古诗词,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8.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运用多样而有效的读书方法,才能挖掘文本的丰厚意蕴。本文结合阅读教学实践,论述了通过细读来捕捉意境美,通过诵读来领略声韵关,通过粗读采激发想象美,通过自读来拓展思辨美,通过泛读来广采文化之关等方法,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古诗教学需要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需要通过联想领略诗歌的意境美,需要通过品评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需要通过感悟收获诗歌的哲理美和情感美。在美的陶冶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阅读要进入文本,感受意境之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但由于学生对诗词意境想象乏力,故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古诗词阅读要从呵护和培植学生想象力开始:关注学生平时对知识表象的积累,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头脑中的知识表象开展想象,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可能驾驭想象之舟,畅游于古诗词学海,才可能真正领略我国古典诗词之魅力。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诵读得法,有助于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在学生反复诵读,深入诵读基础上,学生用积极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从优美的节奏中感受中华古诗词之美,在学习和诵读中意领神会,得到美的语言的熏陶,在诵读中体会诗词的意境,积累语言,学会运用,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诵读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2.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诵读,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体会古诗词的形象美;借助多媒体,展现古诗词的意境美。这样便能较好地开展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首选素材,通过品味、体会、思考、欣赏,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同时还能更为深刻地感受文学之美。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与诗人对话。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结晶,是古代文学阆苑中最馥郁芬芳的一块园圃.它滋养了无数读书郎,对学生心灵情感的熏陶与升华,个性、人格的健全发展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读书悟,培养审美情趣 古诗词的遣词造句凝练、含蓄、优美,节奏鲜明,富于变化,声韵和谐,有音乐美.古诗词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点,较其他文学样式更适于诵读.通过诵读让学生渐进诗歌的意境,从而受到美的教育.诵读方法:范读与仿读.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凭借大量的古诗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与文明,古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古诗词作为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诗词的意境美,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现代教育与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最佳组合,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以小学一年级所学古诗为例,让学生通过诵读诗词,了解其大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走近古诗的意境,从而感受诗词所描绘的画面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但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意不够深入,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等问题,特别是在体悟古诗意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地建构诗中的情境画面,从而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深入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及深层次情感。进而提出有效学习古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通过想象,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语言文字之美、描写画面之美,在联想想象中感受到古诗词意境之美,并能够通过阅读鉴赏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想象中真正感受到古诗词表现出的情感,真正叩响触动自己内心的琴弦,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现行教材中选入的古诗词大都是具有意境美的名篇佳作,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领会古诗词的美妙意境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本文根据中学语文教学特点及新课程理念,着重引导学生从体会情景妙合、知人论世、自主品味“诗眼”和激发想象四个方面来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感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中的《渔歌子》。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叫什么名字?谁起的?有什么含义吗?2.猜一猜:张志和是唐朝词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为基点,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欣赏、创造美。本文探究如何促进初中古诗词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并以盛唐诗歌为例进行论述。首先论述现存问题,包括部分教师教学浅尝辄止、缺失情感、破坏意境、忽视趣味等。接着论述实施途径,从配乐曲调与美读吟诵中感受诗歌音乐美;从总结归纳与对比辨析中感悟诗歌情感美;从善用插图与开发资源中领略诗歌意境美;从探究练字、感知画面与创新作业中挖掘诗歌趣味美。  相似文献   

20.
诗词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因此古诗词教学也应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细究诗词之意,领略诗词之美。从生活化视角展开对古诗词教学的探讨,从诗词解读、诗词诵读、诗词链接及诗词拓展层面探索古诗词教学方法,提出要基于生活经验,感知诗人情感;基于生活认知,善解诗词典故;基于生活理解,体悟诗词意境;基于生活环境,获得诗词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