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清代大文豪龚自珍有言:"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失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可见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孕育了真理,它是往古的迹象,是当代人的鉴戒,更是后世的教训。能否以细腻的心灵感悟历史、以清澈的眼神审视历史、以高效的方法学习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教学状况。经过高中两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大致的结构体系,亦在多次大小考的磨炼中掌握  相似文献   

2.
读史可以明智,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源泉。尤其是以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中国近代史,更是对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材料。清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材,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当年德国占领了法国的领土阿尔萨斯等地,不准那里的法国儿童学习祖国的语言和历史;日本吞并朝鲜,不许亡国的朝鲜青年学习本国  相似文献   

3.
一招一式,彰显专家智慧;一点一滴,浸润爱党情感历史的教育关乎政权的稳固、国家的兴衰。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苏联东欧剧变等现实也警示我们:必须重视维护党史的尊严,必须重视发挥党史史料育人的功能,尤其是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高梅  周立志 《中国教师》2011,(Z1):169-169
<正>历史学科在德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龚自珍曾说过,"出乎史,如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而"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可以说历史与一个民族的命运密不可分。它是一个民族不灭的记忆、不朽的精神传承。古往今来,历史一向  相似文献   

5.
教育必须充满爱心和智慧,二者不可或缺;育才必先育人,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育心.育心才是育人之本.怎样育心?走进心灵,建立畅通无阻的心灵彩桥;平等互尊,建立民主和谐的自我管理制度;准确定位,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关注过程,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持久激励,保持健康发展的惯性.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育人不是只凭经验,而是要不断创新理念和不断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是重现人类的画卷,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思索.思想家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读史使人明智."龚自珍更是深有感触地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可见历史在前人心目中的地位,怎样教好历史呢,教学多年,我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7.
论文,有厌读和喜读之分.会写论文的人很多,论文写得好的人很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是不会著文,此类人当家,亦多属败家子.著文必先搬一段文件或伟人语录,而不管本文是否需要,一律如此,是套话;是自己底气不足.此类人可悲.能够规规矩矩、清清楚楚写出文章要说的意思,是老实人,但不是大手笔.  相似文献   

8.
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弗兰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司马迁则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  相似文献   

9.
论诗魂     
人必先有其魂,方可言艺术之作为;而诗人之精魂,实乃诗之精魂———尔后方有其血脉、声韵以及隐显在语符间的汩汩然生之气息。以是观照当代中国诗歌创作现状,不能不无深切的忧思。新时期20年来,诗界对西方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的各种流派和主义,作了鸟瞰式的扫描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尝试。旗帜林立,口号云集,流派昙现,但定睛审视,仅见语符之包装,鲜见血韵之迸溅;只有主义之堆砌,鲜闻灵魂之号呼。诗人之念念不忘者,无非为以私人身份向“内”转、以信徒身份向“西”转———此之谓诗歌之“失魂”。清人叶燮云:“我谓作诗者,亦必先有…  相似文献   

10.
《中文自修》2012,(9):24-25
孔子曾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玉帛,礼之所用。钟鼓,乐之所用。人必先有敬心而将之以玉帛,始为礼。必先有和气而发之以钟鼓,始为乐。无其内,徒求其外,则玉帛钟鼓不得为礼乐。中华民族是数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但有人认为,随着时代变化,经济发展,人与人之间讲求平等,那些代表着繁文缛节的礼仪已经不重要了。作为当代中学生,对此会有什么看法呢?本刊为第26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预赛约请了上海市建平世纪集团的各校以此话题作文。他们的  相似文献   

11.
认识你自己     
<正>《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话:"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了解外面的世界,首先必须认识你自己。《孙子兵法》里也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是细作比较你会发现,"知己"要比"知彼"更为重要。因为"彼"是一个"变量",  相似文献   

12.
老年箴言     
正(一)养生必先养心,养心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大德其修心容天下之事,大德其虚心赏天下之美。大德其潜心解天下之理,大德其定心应天下之变。(二)人生真正幸福的人是那些乐善好施、诚挚帮助别人的人。(三)人生如同一架直升飞机,升多高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如何安全着陆。  相似文献   

13.
呼吸     
人生一世,离不开"呼、吸"二字。哲人曰:"呼者,为出一口气;吸者,为争一口气。"故,呼之以自立,吸之以自强。人欲有大作为者,必先明此理。呼,呼心中之气,抒心中之愤。纵观古今,多少英雄豪杰振臂一呼,万人响应。看秦朝末年,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一个国家明天的太阳,他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成才必先成人,成人必先有德.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园,依法树德也是现当代青少年必须设到的.青少年的法律素养是国家法制建设的关键,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作为教育者,怎样将一般的教学与法制教育融会贯通,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便十分重要.本文将简要的介绍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提出了将法制教育渗透于思品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教育必须充满爱心和智慧,二者不可或缺;育才必先育人,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育心。育心才是育人之本。怎样育心?走进心灵,建立畅通无阻的心灵彩桥;平等互尊,建立民主和谐的自我管理制度;准确定位,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关注过程,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持久激励,保持健康发展的惯性。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育人不是只凭经验,而是要不断创新理念和不断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6.
填空     
一道语言填空题:将欲……之,必先……之。学生做不出来,问路人。一商人说:“将欲赚之,必先骗之。”一小姐说:“将欲骗之,必先悦之。”一官员说:“将欲悦之,必先贿之。”古人九泉之下汗颜:“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相似文献   

17.
一、通过史、实、人,传授知识,启迪思想、陶冶情操,褒奖"八荣"并身体力行.明辨是非善恶美丑 1.史.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经说过:"欲知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感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以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将我国古代地理科学的辉煌成就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明晰荣与辱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欲求常新之道,必先有去旧之方."作为当代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实现角色转交,从以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从"为教而教"转为"教是为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必先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先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我们留下什么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使命上要破解无产阶级政权何以永不变质地为人民幸福和人类解放服务的课题,在哲学理论上要破解群众路线怎样深入发展的课题,在检验标准上要破解方向和“落脚点”的检验标准课题.只有破解了这三大课题,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试论毛泽东德治思想的理论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德治思想 ,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精华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胆的理论创新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理论表达方式。  一、“动天下”必先“动天下之心” :高度重视党和人民的思想改造  极为重视思想道德建设 ,注重“人心改造” ,贯穿了毛泽东一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毛泽东在青年时期 ,为了救亡图存 ,他吸收了中西伦理思想的优秀传统 ,认为“动天下”必先“动天下之心” ;而“动天下之心”必须有“大本大源” ;而要有“大本大源” ,必须“从哲学伦理学入手 ,改造哲学 ,改造伦理学 ,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