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嫦娥三号探测器探访月球,"嫦娥"和"玉兔"在"月宫"中互拍,人类什么时候也可以在月球上长期生存?鲜为人知的是,我国地面隐藏着一个刚建成的"月宫一号",正在为此做着超前准备。"因为月球高辐射和微重力的环境在地球上极难模拟,目前地面实验只是在做生命保障系统的封闭性物质循环实验上完善。"负责人刘红教授介绍,为满足实验人员生命需要,密闭的"月宫一号"中种植粮食、水果和蔬菜。美国宇航局近日传出2015年"带植物去月球"的计划,而我国在近20年的研究中,已经完成了人和植物封闭共存的部分自给自足小型实验,小麦、水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I0002-I0003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宇宙物质对月球的巨大冲击能够形成十分宽阔的坑,并且会在撞击表面形成岩浆。物理学家曾假设月球上的岩浆在冷却后会与下层岩石同质化。然而,如今的研究人员发现,早先存在的矿物构造避免了冲慧融物(impactmelt)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 美国太空署正研究再度派人到月球的可能性。在2004年以前到月球开采天然资源和做一些天文研究。研究人员表示,分段进行可能比较可行,比如说,先用无人驾驶的火箭把器材送到月球上,然后把要登陆月球的宇航员  相似文献   

4.
据国外媒体报道,"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目前,依据"阿波罗号"月球岩石样本最新"亲子鉴定",地球是月球的"妈妈"!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一直认真研究思考月球的身世,通过阿波罗号载人月球任务采集的月球岩石样本分析形成了80年代中期基本的月球起源假设。该主流理论认为,火星大小的一颗原行星在44亿年前与地球发生碰撞,两个星体溶合在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范各庄井田岩溶陷落柱特征及形成机理"为研究对象,运用板块构造、构造地质学、岩溶陷落柱形成的构造控制、沉积学等理论与方法,以构造演化为主线,解析动力学背景和地质活动,探讨研究区沉积特征、地下水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以及对岩溶陷落柱形成及发育的影响;针对岩溶陷落柱主要受控于地下水特点及构造特征,论文重点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特征与构造特征及演化,详细研究了构造及地下水控制下岩溶陷落柱柱体形成及发育规律,并揭示了不同尺度构造对岩溶陷落柱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卫宁北山地区晚古生代的褶皱构造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并进行了大量室内整理工作,全面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对卫星影像资料进行解译、褶皱类型进行划分;运用主波长理论和层间滑动理论对褶皱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不同年代地层中褶皱的形态是不同的,泥盆系地层中主要为较宽缓的褶皱,石炭系地层主要为较紧闭的褶皱,运用褶皱形成的主波长理论进行分析,结合层间滑动构造现象的研究,认为该地区的褶皱现象形成于海西晚期及印支期,为由南向北的挤压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7.
侏罗纪/白垩纪之交东亚板块汇聚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侏罗纪/白垩纪之交东亚板块多向汇聚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东亚板块汇聚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是一项具有全局性的重大研究命题,需要长期持续开展研究.侏罗纪/白垩纪之交是地球演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对这一时期的研究是国际地球科学前沿.在我国东部和东亚地区,该时期发生了太平洋、西伯利亚和拉萨-基梅里等多向板块汇聚和多向陆内造山、构造体制转换和矿产资源"大规模爆发"."燕山运动"大致概括了其基本内涵.通过侏罗纪/白垩纪之交东亚板块汇聚方式及陆内构造动力学过程的分析与恢复,建立深部过程-构造-地貌-环境的耦合机制,以及浅层构造对深层变化的响应模式,从理论高度,多角度重新诠释"燕山运动",恢复东亚汇聚构造体系,形成并提出晚中生代东亚大陆构造演化与地质环境转变的新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尹怀勤 《百科知识》2012,(24):16-17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对阿波罗系列探月飞船带回的月球土壤样本进行分析后认为,月球上存在的水可能来源于太阳风,这说明其他一些星球也可能同样因此而存在水。此一说法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月球水及其来源的关注。航天探测发现月表有水  相似文献   

9.
<正>7月20日,也就是人类脚步首次踏上月球46周年之际,美国宇航局资助的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结论:可以在5~7年之内把人类再次送上月球,并在此后的10~12年内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而不久前刚上任的欧空局新局长约翰-迪特里希·沃尔纳则宣称,计划最早在2024年在月球上建造一座名为"月球村"的人类栖息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栾恩杰曾经说过,纵观人类探测和开发月球活动,可概括为"探""登""驻"(住)3个阶段。建立"月球村"就是要实现在月球上长期住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皓月当空,曾经令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陶醉,也因此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吟月的诗篇和遐想!我国"嫦娥"系列探月卫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月梦想,开启了人类月球科学探测的新征程。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作,"嫦娥五号"将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从月面起飞,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然后采集并带着2千克月球土壤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同学们,让我们跟着"嫦娥五号"一起去看看月球月貌吧!  相似文献   

11.
月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和演化,一直是人类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早期,人们通过望远镜对月球观测,后来用摄影方法测绘、编制出各种月面图,并通过它研究月球表面形态特征、地理环境、构造规律以及月面各种特征物的位置、形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人们的深空探测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料。而通  相似文献   

12.
月球十大谜     
月球起源之谜 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曾提出3种理论,它们是"姐妹说"--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母子说"--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俘获说"--地球诞生后俘获了一颗小行星,月球就是那颗小行星.科学家们认为,三种理论全都有缺陷,其中第三种假说成立的可能性最小.  相似文献   

13.
科苑鲜果     
<正>水星怎么变成了小煤球?从太空中看水星,水星的表面是黄白色的,但事实上,水星真实的颜色呈灰黑色。与太阳系的其他天体相比,水星简直就是个小黑炭,其表面颜色特别深,反射阳光的能力很弱。水星与月球一样是没有大气层的固态天体,但其表面比月球还要黑得多。通常情况下,微小陨石和太阳风的轰击会使这类天体表面产生一层薄薄的含铁纳米微粒,使其变黑。但光谱分析表明,水星表面的含铁纳米微粒非常少,不足以让它变黑。美国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水星如此之黑的关键可能在于彗星。这些"脏雪球"接近太阳时通常会裂解,损失多达  相似文献   

14.
<正>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现在,人类正在对月球进行探测,为开发利用月球的能源和资源而做着不懈的努力。其中,对月壤资源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2004年初,我国政府正式宣布启动绕月探测一期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月球探测卫星是整个月球探测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就像其他国家都为自己的月球探测工程取一个名字一样,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取了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叫"嫦娥工程"。实施"嫦娥工程",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人类已取得的月球探测成果表明,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比如,月球上大  相似文献   

16.
正嫦娥三号第3月昼工作正常玉兔开展定点探测据2月23日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消息,"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第三月昼工作正常。北京时间当天凌超"嫦娥三号"着陆器再次进入月夜休眠。此前,"玉兔号"月球车于2月22日午后进入"梦乡"。在第三月昼工作期间,"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搭载的有效载荷重新开机,按计划开展了科学探测工作。着陆器搭载的月基光学望远镜和极紫外相机工作正澈月基光学望远镜每天长时间观天探测,月球缓慢的自转为其连续观测宇宙天体提供了独特的环境条件;为减少背静光,极紫外相机在月昼前几天和后几天,对地球等离子体层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革新》2009,(9):33-33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可以从月球岩石中大量获取氧气,这为人类在月球建立基地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人在月球上留下过脚印,有人在月球上插上过国旗,前不久"嫦娥四号"还把一些植物种子带到了月球背面的土地。这回我接的任务比较特殊,要把"图书馆"带到月球,让人类文明档案在那里保存。大家好,我就是此次月球"图书馆"的运输员——"创世纪"号月球探测器。我是"图书馆"的搬运工在介绍由我运输的"图书馆"之前,我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创世纪"号,是一台由以色列太空探索组织SpacelL和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共同制造的月球探测器。因为经费有  相似文献   

19.
<正>2000年11月,中国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开始"浮出水面"。根据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工程为"绕",第二期工程为"落",第三期工程为"回",之后再进行载人登月计划。第一期绕月工程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特点进行探测。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  相似文献   

20.
英国研究人员几前报告说,他们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可以从月球岩石中大量获取氧气,这为人类在月球建立基地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