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叫郭德纲     
如果说去年夏天,”超女”给国人奉上了一道茶余大餐,那么,冬天来临的时候,33岁的天津演员郭德纲带着他的德云社又挑起许多人笑的神经。人们主动跑到小剧场,但更多人是通过网络去听几乎已被遗忘的相声有人说,他拯救了相声,也有人说,郭德纲热只是一把虚火;有人称,他是相声界的草根英雄,也有人在冷眼旁观,或是冷嘲热讽;许多人欣喜相声枯木逢春,也有很多人开始预测郭德纲现象何时“寿终”。郭德纲说他也没有想到自己说的相声会突然这么火,就像我们已经忘了相声原来是真能让人发笑的。我叫郭德纲  相似文献   

2.
就在相声几乎要从人们的生活里消失的时候,郭德纲出现了仿佛眨眼间,在2005年岁末老百姓的话题里蹦出了一个说相声的,他叫郭德纲。网络上、报纸上无处不流传着他的故事和他的相声段子。今年春节期间。在北京南城能容纳400人的天桥乐茶园,门口立着大牌子,上写:今日客满,站票10块!事实上从去年11月份开始,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在天桥乐的演出一直都是一票难求。不仅是小剧场,2005年11月在天津中国大戏院、2006年1月在北京解放军歌剧院、2月在北京天桥剧场,近来津京地区1000人以上的中型剧场举办的郭德纲相声专场演出,场场爆满。尤其解放军歌剧院…  相似文献   

3.
上“春晚”的念头,曾经一度在酷爱相声的王德志心里执拗而疯狂地生长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甚至成为这个打工者“漂”在北京的唯一理由。 在北京郊区的皮村,王德志与另几个文艺青年相遇,他们写打工者的作品,为打工者表演,调动打工者的文化热情,专家说,这是打工群体的“发声练习”。 他们的艺术也有机会“登堂入室”,当然,前提是贴上了打工者的标签。王德志觉得,这才是真正属于他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陈前进 《出版参考》2006,(6X):11-11
春节前后,郭德纲异军突起,成为观众追捧、媒体跟踪的热门人物。曲坛大家辈出,何以标榜“非著名相声演员”的郭德纲先声夺人,名誉鹊起?这是一个话题,也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5.
郭德纲坦言自己作为一个相声演员面对春晚十分谨慎,并且自己"卖艺有节操",忠孝仁为先。作为中国少数敢于公开戏谑春晚的艺人,郭德纲"反叛""草根"的形象和春晚舞台所秉持的"稳重大气"格格不入。他和这个中国最重的舞台的关系长期被视为"庙堂和江湖之争"。  相似文献   

6.
正与喜欢抽烟、喝酒、烫头的搭档于谦不同,不喜欢郭德纲的人,给他贴的标签往往是嘴硬、耍横、记仇。7月初,正在筹备《亲子爱徒》专场的郭德纲接受采访时称,这两年要渐渐进入半退休状态,多让孩子们演一演。回顾过往的一些掐架经历,郭德纲称他没时间膨胀,"我面临的是整个相声行业的压迫,耍横是为了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7.
采访郭德纲永远是一件乐事,不仅因为他回答问题如同说相声一样幽默搞笑,更因为他嬉笑怒骂、无所顾忌的敢言作风,让人倍感真实、亲切、痛快。侯跃文遗像摆在后台来到天桥乐剧场,票房处早已挂起了"售罄"的牌子,还不断有人过来询问今后几天的票还有没有。剧院经理带着我来到后台,郭德纲正在候  相似文献   

8.
2005年末,郭德纲凭借着人们的口口相传,迅速成为了观众追捧、媒体跟踪的热门人物。之后郭德纲就陆续出版了自己的相声作品MP3光盘、个人演唱专辑等。如今读者看到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郭德纲话说北京》一书,很可能以  相似文献   

9.
春节前后,郭德纲异军突起,成为观众追捧、媒体跟踪的热门人物.曲坛大家辈出,何以标榜"非著名相声演员"的郭德纲先声夺人,名誉鹊起?这是一个话题,也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韩阳)2006年春节前后,相声演员郭德纲异军突起,成为热门人物。曲坛大家辈出,为何自称“非著名相声演员”的郭德纲得以名声鹊起呢?很多出版社纷纷联系郭德纲要为其出书,但意外的是有一家出版社早“先声夺人”出版了这一热门人物的图书。早在上个世纪末,郭德纲就曾在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了《话说北京》一书,展示了他扎实的历史文化功底和幽默深沉的语言艺术。《话说北京》用历史遗产、名人掌故、民间传说、社会沿革等60则段落,以类似单口相声的文笔,描绘了老北京的历史和民俗。其风格出入于雅俗之间,是茶余饭后的谈助,是正史学问的…  相似文献   

11.
靖鸣  潘政 《新闻记者》2007,(6):86-88
今年3·15,很多媒体把枪炮对准了代言虚假广告的明星们。而首当其冲的便是相声演员郭德纲。在央视“第十七届3·15晚会”上,郭德纲代言的“藏秘  相似文献   

12.
孙奕 《视听界》2007,(1):72-73
如今,郭德纲俨然成为相声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并造就了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笔者就“郭德纲”这一文化关键词,谈谈对电视晚会中采用相声节目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新闻天地》2004,(3):24-25
在湖南本土大红大紫并从湖南走向全国的相声演员奇志却不是湖南人,这让大家都感到很意外,因为在他的相声里,长沙本土方言也说得很好,他自己的解释是,在长沙呆了20年,已经是半个湖南人了。杨奇志的老家是辽宁,但是在山西出生和长大,他从小就很聪明,什么都是一学就会,儿时的他,已经展露出表演的才华,唱歌、舞蹈、说相声,几乎样样都能  相似文献   

14.
郭德纲坦言自己作为一个相声演员面对春晚十分谨慎,并且自己“卖艺有节操”.忠孝仁为先。  相似文献   

15.
从50年代起,马季(1934~2006)就在广播里逗人们笑;80年代,又在电视里逗人们笑。他还发明了小品,参予设计了头几届的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回忆起他,人们应该微笑。在相声界,马季承前启后的地位无可撼动。无论是北京、天津,还是东北,相声门中人对他心悦诚服。有些争议声来自部分相声爱好者:关于由他开创的歌颂型相声,把相声推向电视的功过,与师傅侯宝林的关系,以及“马家军”在相声衰落中的责任。不管怎样,马季是新社会的人,他说了50年的新相声,是新相声的一代宗师。他的个人荣辱,也都关于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6.
相声名家郭荣起虽已去世5周年,但他的《打牌论》、《夜行记》、《绕口令》等名段却是深入人心,影响了几代人。作为曾与常宝望、侯宝林齐名的老一辈相声艺术家。他的个人档案资料自然被列入天津市档案馆名人档案的征集范围。  相似文献   

17.
薛宝海 《视听界》2007,(2):109-109
腊月28(2月15日)晚上,我收拾行李,准备坐23点的火车回哈尔滨。这时,北京二套的《星夜故事会》正在播郭德纲新创作的大型相声剧《唐伯虎点秋香》,从晚8点播到晚10点,把我愁坏了,我可是逢他的节目必看。然而要去火车站,只能看到9点半。几天后在老家的表弟告诉我,北京卫视重播了.我又没赶上。  相似文献   

18.
2012年,郭德纲主要的新作品包括《屌丝青年》《爱情传奇》和《好好学习》三段,其中的精华很可能会集中出现在蛇年央视春晚的作品中"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终于要"上春晚"了。1月27日,央视春晚进行了下半场联排,前一天还在广西南宁演出的郭德纲、于谦没有出现在现场,彩排以放其以前的节目视频录像"走完"流程,这在过去是只有春晚重量级人物赵本山才享受的待遇,  相似文献   

19.
相声大师侯宝林虽然去世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相声是那么幽默有趣,无疑是一笔宝贵财富,而今我们从电视上还可以看到他的笑脸,听见他幽默诙谐的语言. 令我终生难忘的是与他的第一次会面,留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我始终被他意味深长、幽默诙谐的谈吐牵着鼻子走,不知不觉与他上演了一出对口"相声".  相似文献   

20.
忆恩师王决     
陈连升 《中国广播》2007,(12):72-75
今年11月14日是我的恩师,集曲艺编辑家、作家、评论家、理论家、教育家于一身的王决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王决先生在世的时候,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称他为“肚子里有真东西的曲艺篓子”,相声老前辈马三立称他为“肚子里宽绰的曲艺真行家”,北大中文系教授、曲艺理论家汪景寿称他为“学识渊博在曲艺界赫赫有名的全能艺术家”,相声界第二代领军人物马季称他为“曲坛耕牛”,曲艺界同行称他为“活字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