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应然即“应当如此”,是以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为其合理性根据的。马克思在创立“新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立足于人类实践寻找应然的根据和各种规定性,将应然的本质归结为以人的利益和需要为最高尺度,重构世界图景,在以人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人和世界的和解。马克思的实践应然观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命题:1.应然是从实然出发的否定和超越;2.应然的最终根据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应然是对必然的利用;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对实然的应然建构;5.应然实然化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具有很强的固定性,但实际上存在着“应然”和“实然”的教育目的的对立。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实然”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应然”教育目的的实现,但教育目的从“实然”走向“应然”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3.
分层走班制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做法.在对分层走班制的实施效果进行探索研究时,必然会涉及它的“三然态”,即应然态、实然态和必然态.为此,必须合理把握“应然态”,尊重适应“实然态”,客观认识“必然态”.  相似文献   

4.
变商是一个职场用语.指应变能力的大小商数,属心理学范畴。实然、应然、必然是学术用语,实然即实际这样,应然即应该这样,必然即必定这样,它们属哲学范畴。高三历史备考,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发挥教师学生的主导主体作用.以取得应然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人的教育,人作为一种永恒的价值存在物,要求教育持续地赋予人以价值生活能力,教育的理想追求因而成为人谋求自身高层次存在状态的外在反映。因此,教育的应然追求是人类基于本体论的哲学基础进行思辨性思维的结果;同时,教育处在社会中,教育发展中的社会功利要求不可缺少也无可厚非。教育的实然发展则是在实证论基础上进行实证性思维的产物。教育单纯在其中任何一极上的发展都不足以在全部意义上满足人性与社会发展的真正需要,也未能在完全维度上认清人与社会生存的真实状况。由此,在教育的实然发展与应然追求的价值冲突上,文章倡导实然向应然的趋近、实然与应然的动态平衡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哲学上,“应然”与“实然”相对,是指应当有的状态。强调培养创新精神是青年教师培训的“应然”价值目标,一方面说明提出这一价值目标的合理性、必然性,另一方面说明培训只是青年教师创新精神形成的外部条件,从“应然”到“实然”,还须青年教师自身努力和具备相应...  相似文献   

7.
“应然的教育目的”是指理想中设定的教育目的,“实然的教育目的”是指在教育实践中体现的教育目的。探讨两者间的不同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教育目的,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艳  朱方长 《教育导刊》2004,(21):12-14
教育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教育状态的完美设想,表现为教育目的和教育行为的应然状态。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的应然状态,其实质是教育的理想追求;而教育平等与社会平等作为教育理想实现的两个基本条件,则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之“实然目标”较单纯地关注职业技能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之“应然目标”当是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兼顾,培养“人事相宜”的和谐职业人。  相似文献   

10.
按照袁枚的“破卷取神”法通读耿红卫的《语文教育新论》(长江出版社2007年出版),我感悟这本著作的灵魂就是“语文教育新理念”。作者认定:“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是什么’和‘教育应该是什么’的一种内在统一的理性认识,是对教育所作的实然判断和应然判断的有机统一”;“语文教育理念是指教育主体对未来的语文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期待,是教育主体对语文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定及认可,注重语文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和育人的价值。”笔者作为从教语文半世纪的老兵,  相似文献   

11.
“河南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是倍受国家推崇的助学贷款模式,通过分析“河南模式”运行现状及其不足,结合我国国情与借鉴国外开展助学贷款的经验,探讨弥补我国助学贷款运行机制不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内容涉及先秦时期的宗教哲学、政治历史、文学教育、生活方式等等各个方面,甚是丰富。就教育来说,《论语》谈的也是很全面的,提到有关"学"的字眼就有40多处,体现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原则一直泽被后世。"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主要是从教育目的这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发觉古人在学习的内容、心态、方式方法及其最终目标上与现代人差异甚大。古人那种超越功利而又直指内心,为着完善自我人格的纯正的"学",与我们现代人讲效益、求快捷、重物质的"学"可谓是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术界曾一度热衷于研究教育科学,并有让教育科学来取代教育学的趋势,尔后,却是迎来了研究教育科学的沉默期。个中原因,确实有教育科学的理念与实际教育情境里的研究不相符合的情况,而这可能更多地正是与对"教育科学"一词理解的模糊性密切相关,核心概念的不确定性必定导致其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等的不稳定。因此,继续对"教育科学"一词进行探讨显得十分必要,而这正是研究教育科学所应该要做的首要事情之一。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育学生各项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选修课程的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人格。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从课程、学生、教师等多层维度进行探索、思考,不断改进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人本原理出发,可推出其在应用伦理学领域的体现在于对人生的关怀,即对“生命、生存、生活”的关怀。“生命、生存、生活”是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就是“三生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三生教育”是教育观念的重大创新,把它建立在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基础上是至关重要的。人本理性哲学与“三生教育”是深度相关的,是“体”与“用”、根与叶的内在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化教育存在“水”、“火”两种意象,即有软、硬模式之分,其中水的功能兼具软、硬。中国文教传统的主流是软模式,强调柔能兼刚、柔能克刚,其实质是教(育)兼(胜)政(治)。“德”育是“得”育,也就是生命教育。要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命脉,自然离不开“化”字。儒者的特性恰是点点滴滴的濡化之功,“化”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正体现出水的基本特征。传统中国人在自然界寻求秩序与和谐,并视其为一切人类关系的理想范型。儒家试图通过修礼来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服从规律中转而驾驭规律,这是中国教育的大智慧,水的教化意味蕴涵的是理想境界:“人我和谐”与“天人合一”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楚国的关由关口和塞组成,利用关门、关墙、篱落、壕沟、土堆、被砍斫的树木等阻断交通。就关津的功能来看,关津的首要功能是军事防御,其次征收税收。就关津的管理来看,已经出现分工的现象,关尹、左关尹、关吏等构成关津的军事管理体系,关金则由中央政府直接派人征收。  相似文献   

18.
刘鹏翔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19-20,74
"和谐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与目标。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谐教育"亦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和谐教育"主要体现在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应培养出既有较强技术能力又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技术人文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大学"行政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行政权力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去行政化"为突破口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去行政化"层面。作为国家层面,主要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还大学以办学自主权;对于大学管理层面,主要是改革大学校长的遴选方式、建立符合学术主导的治理结构、将学术事务管理交还学术权力。借学术自由之火,建现代大学制度,是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要旨。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形成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是陶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集理论与实践、思想性与方法论于一身的伟大思想,它在初等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更是鲜见。文中介绍了"教学做合一"理论的特点以及在实变函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