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讣告     
《中国语文》2012,(5):468
《中国语文》杂志前副主编、《中国语文》编辑部前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审施关淦先生,因心脏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6月26日不幸逝世,享年73岁。施关淦先生1939年4月生于浙江省富阳县。1965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65年9月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苏俄教育研究家、翻译家、教学论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外国教育资料》杂志主编,《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杂志编委,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社殿坤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4年10月19日凌晨2时12分逝世,享年63岁。  相似文献   

3.
著名数学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数学教育学报》常务副主编、原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曹才翰先生因病于1999年10月3日凌晨4时20分不幸逝世,享年66岁.曹才翰先生出生于1933年8月29日,浙江省宁波市人,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L三学社社员.195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56年7月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数学通报》副主编等.曹才翰先生理论功底深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是全国数学教育界公认的我国数学教育学的创立者和学术带…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文化论坛》学术顾问黄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8日晚8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黄济,原名于鸿德。著名老一辈教育学者,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1921年7月20日生于山东省即墨县。1946年至1948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肄业,1949年华北大学教育系毕业。黄济先生是新中国教育理论的重要开拓者,是中国师范教育的排头兵,特别是在"文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11,(8):50-51
王义遒,我国波谱学和时间频标领域知名专家。1932年生,1954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85~1999年先后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常务副校长。马国川:钱学森先生去世以后,《中国青年报》刊登了记者对您的采访《教育不能扭转乾坤,但不是说教育没有责任》,影响很大,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相似文献   

6.
<正>吴式颖先生简介:祖籍安徽泾县,1929年9月24日(农历)出生于河南信阳。1949年9月入读华中大学教育系。1957年毕业于苏联国立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后任职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973年至1999年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专著《俄国教育史——从教育现代化视角所作的考察》;参与编写《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简  相似文献   

7.
课题简报     
全国中语会教改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于2001年12月初于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了第一次课题评审会议,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上海师大特聘教授、专家指导委员会顾问陈钟梁先生,全国著名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专家指导委员会顾问杨启亮教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制定小组成员、江苏省教研室主任、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陆志平先生,《语文教学通讯》主编、教改研究中心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桑建中先生,《小学语文报》主编、教改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阎银夫先生,江苏省知名特级教…  相似文献   

8.
由全国中语会和北京教育学院联合主持的国家“九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语文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研究》历时四年,于2000年10月30日通过了专家鉴定。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潘仲茗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用所所长、教授佟乐泉先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主任、编审顾振彪先生,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文吉吉先生,北京市社会心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冯伯麟先生组成的专家鉴定组给予课题高度评价,鉴定报告说:“《中学语文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研究》包括七个子课题,涉及语文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从全局着眼、…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贯彻“三个面向”的方针,了解世界教育改革的新信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国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作为我们教育改革之借鉴,干训部于1984年12月6日—8日在学院礼堂举办了《苏联教育问题》系列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杜殿坤主讲,本院及省内700余人参加了听讲。讲座对苏联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剖析,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校长工作经验,以及苏联近年来巴班斯基等的教学理论的发展,使听讲者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0.
王学奇先生,生于一九二O年六月三日,系北京密云人.一九四六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在校时受业于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颇受先生的青睐和奖掖.毕业后一直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先后曾在东北工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河北天津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11.
当我为写这组文章,重新研读高建文先生写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关于小学教育的系列文章、追寻先生的探索教育本真的足迹和生命历程的时候,适逢两个多月以来,全国从上到下,对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倡导实施的素质教育,展开全方位的反思和讨论,声势之大,范围之广,为20多年来所仅见:——2005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举行了高规格的“素质教育大讨论”专家座谈会,多位对我国教育问题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围绕当前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2005年10月30日起,《光明日报》推出《我看素质教育》的专栏,重点围绕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如何在教育…  相似文献   

12.
2013年3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并出席在该校举办的学习科学国际大会。3月2日下午,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会见了唐虔先生。座谈会后,在由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任友群教授主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先生的媒体见面会上,本刊与《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媒体对唐先生进行了联合采访。这是本刊继2009年后对唐虔先生做的第二次专访,也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进行的第三次采访。唐虔先生毕业于加拿大温莎大学。1985年至1989年,他在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工作处先后任二等秘书、一等秘书。1989年至1992年,唐虔先生回国并担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司综合处处长。1992年,唐虔先生任陕西省科委副主任。1993年,唐虔先生作为高级项目专家,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门,并于1996年升为职业技术教育处处长。2000年,他被任命为教科文组织教育部门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局局长。2001年7月至2005年6月,唐先生担任教科文组织教育部门办公厅主任。2005年7月,唐先生晋升为教科文组织教育副助理总干事,负责全面协调和管理教育部门的战略规划、项目执行、财务预算以及人力资源。2010年,唐先生被任命为教育助理总干事。  相似文献   

13.
谭虎 ,194 4年 9月生 ,浙江上虞人 ,196 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西教育科研》杂志主编等职 ,系江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迄今出版《探索中国农村教育发展之路》、《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等学术专著 10余部 ,主编教材《国情教育读本》、《家庭教育》等 10余种 ,发表论文 2 0 0余篇记者 :今年初 ,谭虎先生的学术专著《教苑杂谭》出版后 ,在江西乃至全国教育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谭虎先生与您同…  相似文献   

14.
詹姆斯·麦克休先生,于2月14日受聘来我校英语系任教一年。 詹姆斯(吉姆)先生,英国人,现年50岁。1969年毕业于约顿黑尔大学,获教育专业研究生学位,1974年6月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70年毕业于培斯里技术学院。参加剑桥大学教授英语资  相似文献   

15.
1996年暑期,我在人民日报社举办的一次文学研讨会议上结识了辽宁省葫芦岛渤海造船厂一中校长陈志雄先生。这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校长将他多年来所写的杂文、教育随笔和诗歌分别整理出来,于1999年以《三叶集》的总书名出版,其中《绛帐集》是他教育随笔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12月3日,朱正威先生从教50周年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朱正威先生1954年大学毕业于上海,即来北京师大附中任教,历任生物教员、教研组长、教学处副处长。1985-1994年任北师大附中校长长达十年。朱正威50年代参加工作不久,就荣获北京市教育局"提高教学质量一等奖"和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86年即被评为特级教师。他先后担任《生物学通报》编委、常务编委、副主编,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通不通》原载于1935年6月16日《生活教育》杂志第二卷第八期,主要内容是陶行知先生对张耀祥先生在《教育杂志》上一篇批评短评的回复。张耀祥先生批评陶行知先生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一语言论不通。故陶行知先生写此文与张耀祥先生商榷,也是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句话到底是通还是不通的答复。  相似文献   

18.
《吴敬梓评传》是当今中国《儒林外史》研究界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陈美林先生所著。陈美林先生于1932年生在南京,195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原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先后任教于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陈先生现在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和中文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并兼任中国《儒林外史》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9.
基础篇(30部)1.《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2.《学记评注》,高时良编撰。3.《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4.《爱弥儿》,(法)卢梭著,李平沤译。5.《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6.《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7.《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8.《民主主义与教学》,(美)杜威著,王承绪译。9.《给教师的建议》,(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10.《和教师的谈话》,(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11.《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12.《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孙培青主编。13.《外国教…  相似文献   

20.
查有梁,1942年生于成都。196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先后在成都七中、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出版专著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教育人才素质研究》《系统科学与教育》《大教育论》《教育模式》《教育建模》《物理教学论》《课堂模式论》《牛顿力学的横向研究》《世界杰出天文学家落下闳》《恩格斯与物理学》《杰出数学家秦九韶》《给教师的20把钥匙——教师应掌握的教育学方法》《小学之精神》等。出版诗集《教育诗:童心》《教育诗:创新》;主编"学科教学建模丛书"中学学科英语丛书"。2009年3月,《中国教师》在北京专访了查有梁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