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德才兼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葛莱 《天中学刊》2001,16(Z1):11-14
德才兼备是选才用人的标准,德与才二者不能割裂,不能偏废.德是才的前提,德与才是历史范畴,中国共产党将德才标准具体化为"四化",由于人才标准的不同,便会形成两条根本对立的用人路线,应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选才用人要遵循德才兼备原则.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强调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教育战线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把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贯穿到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曹操用人的看法 ,往往是带片面性的 ,要么认为曹操善能用人 ,惟才是举 ;要么认为曹操心胸狭隘 ,不能容才。其实曹操的用人是既注重“才” ,又注重“德”的。因此 ,曹操有“惟才是举”和“以德用才”两个用人原则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要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  相似文献   

5.
德才兼备的文本内涵主要是从文字、文献、词源与理性推理的视角来解析这个概念:德才兼备的恒定内涵是指历经历史与时代的变化,德、才素养与德才关系中内含的稳定不变的内容;德才兼备的异动内涵是指随着时代的变迁,德才的素养要求在不断变化,德才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德才的阶级属性在不断变化;德才兼备的时代内涵是基于德才兼备中德与才素养的基本内涵、相关性、恒定性与异变性特征,从应然视角分析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中用人标准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管理就是借力”即是精辟的论断。人才是现代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资源,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如何重视人、评价人、激励人、信任人、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一项重大课题,而要使用好人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德与才的问题 德才兼备是最理想的人,也是我们过去一直坚持的用人原则。一个组织、一个单位任用这样的人才(本文特指在特定岗位上作  相似文献   

7.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如何用人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要职能,它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因此说,一个好校长,必须具备良好的用人素质,只有做到选人适当、用人得当,学校内部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才会做到人在其位、各司其职,才会提高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8.
德才兼备是党的选人用人标准,选拔和考核干部中必须坚持以德为先的原则,而要考察干部的德,首先是要明确"德"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其次是要结合实际,大胆创新考评机制和考评方法。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才素质,人才学一般认为应包含德、识、才、学、体几个方面,那么高级管理作为一种特殊人才,其基本素质当然也是德、识、才、学、体。德:指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识:指见识,包括能看准时代的前进方向,善于驾驭各种环境;能抓准业务领域内关键的课题;有较高的审美能力、鉴赏力、辨别力。才:指  相似文献   

10.
德才兼备的人才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教育和培训来实现的,企业用人德为先决定学校与企业育人必须德育为首。学校育人德育为首是要求学校和教师应使传授知识和技能服从于德育,使之融为一体。因为人只有以高尚的道德作为动力,才会将他的聪明才智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财富,所以企业用人强调有才无德不被任用。以企业文化构建企业形象的过程,就是企业以德为先实施德育育人的继续。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正统的士大夫一直以“德”和“才”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尺,而且认为一个完美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德”高于“才”,位于“才”之前,比“才”重要。但在司马迁看来,“才为先,德次之”,司马迁的这种德才观无疑对以后的士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按照什么样的原则与标准选任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必须长期直面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原则也应该成为高校辅导员的选任原则。同时,应该修改、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规范,制定高校辅导员选任中"德"的考量体系,便于在高校辅导员选任的实践中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德"与"才"的关系,增强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主要议程是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选拔高素质领导干部的第一标准就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因此,界定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晚清八旗绿营将领的状况和李鸿章的军事人才观。认为李鸿章的军事人才观包括三点:人才标准、选才对象和用人原则。李鸿章的人才标准不重视出身,唯才是举,对人品仅要求为人质朴;选才对象以皖北地区为主,兼顾其他;用人原则以功劳判高下,扬长避短。但是,李鸿章军事人才观的缺陷是重才不重德、道德军纪教化薄弱、以利禄驱人、对下属的错误有意护短,导致淮军纪律松弛,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5.
才思 《成才之路》2014,(20):I0001-I0001
一、教师的层次(1)字之师。教学生如何学课本,学书本知识,基本是只求分数,不求其他。至于学生的健康、道德、修养、自救、勤奋等人生极为重要的东西一概不予关心过问。(2)事之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最大的能力不是读几本书的能力,也不是考试得高分的能力,而是谙熟世事、透悟人生的能力,事之师就注意引导、培育学生形成这种能力。(3)人之师。这是做教师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人之师即教学生如何做一个有品德、有才能、有修养、有情趣、有良好心态的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说:德才兼备为圣人,德大于才是君子,才大于德为小人,无德无才是愚人。圣人、愚人少,更多的人要么是德大于才者,要么是才大于德者,在没有圣人的情况下,宁用德大于才的君子,也不用才大于德的小人。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人之师,首先要求你是一个素质全面、学识丰富的人。其次是要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问题。最后是找准学生“成人”与现在国家的成才标准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6.
用人,是校长的主要职责。作为一个成熟的校长如何履行好这一职责,笔者认为,除了要有举才之德、容才之量、护才之胆外,关键要在用才之法上注意以下三点。 一、用人要重在用其所长。 不同的教职工具有不同的才能特长,不同的事需要具有不同才能特长的教职工去做才能做好。校长要善于将这些各具特长的教职工与不同的事相对应,让其人事相宜、人岗相适。从道理上来说,用人必须用其所长,但在现实中有些学校却总是做不到这一点,究其主要原因,一是一些校长没有设身处地把教职工的所长加以珍惜,缺乏教职工那种渴望将自己的专长献身于自己所…  相似文献   

17.
用好人、用对人、活用人是国家兴盛、事业成功的关键,是广大人民群众之福。文章从加强学习教育。筑牢用人导向根基;贯彻组织工作精神,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依法确定用人标准,体现正确的用人导向;做到“六个”注重选拔,落实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长效的用人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怎样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18.
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之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明确了人的道德修养及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德才兼备以德为主,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的重中之重.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艺术社团以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构建着寓教于乐的特殊教育环境,凸显着对加强学生道德修养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给高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毕业生不再包分配,而是进入激烈的人才市场,实行双向选择就业。用人单位择人用人的标准是先看人后看才。看人,就是看其德行、责任心和吃苦精神;看其是否具有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公关意识和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等,然后再看其才。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  相似文献   

20.
考察识别干部要做到“五个结合”江陈保考察识别干部是决策用人的关键环节,察人失误。不但会埋没人才。而且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笔者认为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被察人的德、才、能,绩,就必须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考察,做到以下“五个结合”,一、考察德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