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数:Cù?shuò?通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文《寡人之于国也》把"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中的"数"注为"cù"。而《汉语大字典》(第二卷P1474)在"shuò"音第四个义项"细;密"条下举的例子也恰恰是这一句。到底读什么?  相似文献   

2.
“说服”的读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丰 《语文知识》2006,(8):25-25
经常听到有人甚至是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把“说(shuō)服”读成“说(shuì)服”,这显然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3.
精彩片段     
《作文大王》2010,(3):17-17
看着解(jie)放军叔(shu)叔阿姨(yi)们穿着漂亮的军装(zhuang),踏着整(zheng)齐的步伐(fa),阿太原本已经眼眶松弛(song chi)的眼睛突然变得炯(Jiong)炯有神,目不转(zhuan)睛地盯着电视机,脸上露(lu)着甜(tian)甜的微(wei)笑。嘴(zui)里还不停地自言自语:“现在真好.现在真好……”  相似文献   

4.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的倒数是2.4和是互为倒数.2.n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有个时,积为负;当负国数有个时,积为正.3除以一个数,等于.4.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4500=7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内要求取近似值:69.95(精确到十分位),6349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8已知24.682=609.1,0.5193=0.1398,则0.24682=,51.93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不正确的在括号内画“×”.每小题3分,共12分):4.若则a…  相似文献   

5.
一、有关绝对值的主要内容1.绝对值的代数定义: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2.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3.绝对值的主要性质:(1)代数定义表达式:(2)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a|≥0.因此,在实数范围内,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3)任何实数都有唯一绝对值,并且任何一个实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4)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二、有关绝对值知识的应用1.如果根据已知条件或题目中的…  相似文献   

6.
《成长》2005,(12):70-70
米祈: 我最近得了一种怪毛病:总是会担心自己所学的知识不牢靠.自己做的事不正确.所以会反复检查.以保证自己不出错。上课记笔记时会反复检查.担心自己抄错记错:做功课时.会反复检查,担心答题有错.  相似文献   

7.
欧拉公式:V+F-E=2是描述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棱数(E)之间的特有规律的一个公式.这个规律是简单多面体的一种拓扑不变性质,即V+F-E是一个拓扑不变数.用欧拉公式可以轻松求解有关多面体的棱数、面数、顶点数、各面多边形的内角等综合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无理数,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课本中所出现的无理数,大都是带有根号的数,如(3)平方根、-(5.7)平方根等,这样容易使同学们产生一种片面的认识:无理数就是带根号的数.事实上,无理数不一定是带根号的数.例如大家熟悉的圆周率π,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80…这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是一个无理数.以后,我们还将学习大量其他不带根号的无理数.  相似文献   

9.
你会解答吗?     
初一年级3.若一个有理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则这个有理数()(A)一定是正数;(B)一定是负数;(C)一定是零;(D)一定不是零.4若三角形内的数是5985.四边形内的数是7980、五边形内的数是9975,则六边形内的数应是十二边形内的数应是.初二年级1·分解因式:2.分解因式:3.已知求的值.解答请看下期你会解答吗?@边冼  相似文献   

10.
几何概型是一种具有无限性和等可能性两大特点的概率模型.无限性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无限的;等可能性是指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因此几何概型的求解与古典概型的求解思路是一样的,都属于“比例解法”,即随机事件A的概率可以用“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所占的图形长度(面积或体积)”与“试验的基本事件所占成长度(或面积或体积)”之比来计算.几何概型常见的三种类型为“长度型”、“面积型”、“体积型”.学习过程中要多注意总结它们的常用解法,下面通过具体的例子分别作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试论物质可分无限性与宇宙无限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物质可分无限性与宇宙无限性相统一的命题。(1)从哲学史考察了命题的思想渊源;(2)从本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粒子物理学与现代宇宙学角度论证了命题的合理性;(3)论证在微观、宏观及宇宙三个层次物质具有开放性;(4)论证命题统一于开放性;(5)论证物质可分无限性与宇宙无限性之转化性。依系统内外相对性,阐明了宇宙创生正是物质可分的一种表现。本命题意义在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不仅表现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且表明世界在“大”、“小”两极上的对立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点1.有理数的分类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若干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由此可以知道: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相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4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G;(2)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0除外)的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数a的相反数是一a.5.绝对值的意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所以当;。>O…  相似文献   

13.
考试内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排列,排列数公式。组合,组合数公式.组合数的两个性质.考试要求:(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推断元素的化合价 例1 核电荷数小于18的元素X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n为正整数),其最外层的电子数为2n+1,其核内的质子数为2n^2-1.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5.
成果集锦     
成果集锦本栏短文由中国初等数学研究工作协调组杨世明老师摘编,凡摘录较少的,当不影响全文发表.杨老师地址:天津市宝坻县教研室,邮码:301800求黑洞数的初级复合法对初级黑洞(6174)、(864197532)等,中间适当插入若干数,可衍生成新的“复合...  相似文献   

16.
数的性质是从运算中表现出来的.由于对立或者统一的缘故,使一些成对的数在某种运算中相遇后,表现出许多奇异的性质来,我们把具有这样性质的数对称为对偶数.比如:a+b与a-b就是一对典型的对偶数.本文试图对构造对偶数(式)解题作肤浅的探讨.先看下面的例子:例1 求证(a+b)2≤2(a2+b2).证明 (a+b)2≤(a+b)2+(a-b)2=2(a2+b2).这里构造了(a-b)2,思路顺畅,方法简单.例2 求(x+2)2n+1展开式中x的整数次幂项系数之和.解 构造对偶数(2-x)2n+1,由二项…  相似文献   

17.
2010年2月29日晚,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虎年元宵晚会.董卿当晚在主持节目时现场背了一首描写元宵节的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shu)。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相似文献   

18.
1教学目标(1)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及其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利用组合数的两个性质进行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计算能力.(3)引导学生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归纳出一般规律,从而渗透概括、归纳等思想方法.(4)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及其推导.难点:用组合的定义理解组合效的两个性质.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发现法.4教学手段电化教学辅助设计.5教学过程5.回复习引人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组合数定义与组合数公式,同学们首先回忆…  相似文献   

19.
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时,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一、用类比的方法认识分式的基本性质同学们都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应用类比的方法可以知道,分式也有类似的性质,那就是: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就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是:(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在此,应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个性质成立的条件:(1)乘式(或除式)必须是整式.若不是整式,则这个性质就不一定成立.(2)乘…  相似文献   

20.
'96高考试题及其答案公布后,其中第6、20小题在师生中引起的反响最多,大多数师生所解答的答案不同于高考标准答案。这是什么原因?请看下文解析。第6小题: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C)其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77倍(D)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解析:根据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显然B正确,A不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