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斌 《档案时空》2011,(9):47-47
很多出门在外的常德人在介绍自己时,都会遇到别人以为是承德人的尴尬。前些年到上海,偶尔无意走到常德路上,心中涌来一阵莫名的激动,为在大上海还有家乡常德的名字自豪了好久。  相似文献   

2.
杨斌 《湖南档案》2011,(9):47-47
很多出门在外的常德人在介绍自己时,都会遇到别人以为是承德人的尴尬。前些年到上海,偶尔无意走到常德路上,心中涌来一阵莫名的激动,为在大上海还有家乡常德的名字自豪了好久。  相似文献   

3.
求婚的季节     
虽然每次知道别人结婚时,我都会很应景地激动:“他(你)是怎么求婚的?”,但其实内心一直觉得,结婚该是两个人默契。当彼此都觉得合适时,结婚这件事,就会等候在某顿饭的空隙,某次电影散场后,或平和或激动地走到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报道员小徐走进饭堂,小王走上前说:“唉哟,你亲自来啦!”引起了哄堂大笑。吃饭不亲自去,难道别人能代替吗?其实,小王的诙谐是在提醒小徐,因为小王从报纸上看到小徐报道中“亲自”的用法不当:“某首长亲自走到演习场指导工怍。”  相似文献   

5.
我无命     
我无命从前,有父子两人都是出了名的别字先生。有一回,儿子出外经商,走到半路,忽然下起了大雨,他没有伞,就写封信告诉他父亲说:“父亲大人,儿走到半路,天下大雨、别人有命(伞),我无命(伞).有命(伞)带命(伞)来,无命(伞)带钱来买命(伞)。儿上。”父...  相似文献   

6.
私宴     
苏童  小田 《出版参考》2005,(8):11-12
已经是农历小年的傍晚了,该回家的人终于都回来了。包青不和别人争,就落到最后一个下车,他提着行李箱走到车门口时,看见他的小学同学李仁政穿着长统胶靴,左手拿着长把刷,右手拖着一条橡皮水管跑来洗车了,包青赶紧转过脸,侧着身子下了车。  相似文献   

7.
几天前,吃过午饭,在校园漫步,不经意间发现枯草中有星星绿意,心一动,春天终于哨悄来了!植物们真守信用,只要春风微拂,哪怕再寒冷,再贪恋暖土,它们都要掀起盖头来,从来都是按时赴约,不曾有误,像时钟分针秒针一样,恪守自己的原则,珍睹自己的信誉。 每每走到室外,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去关注一些植物,向植物学习一些生存之道。或许在别人眼中,它不惹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是宣传别人、照亮自己,托举别人、成就自己,奉献别人、快乐自己,褒奖别人、升华自己。--张振江  相似文献   

9.
自从《纸做的包子》这一虚假新闻被揭露以来,新闻界掀起了一股打假的热潮,违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铁律的教训,让新一代的新闻工作者有了深刻的认识。应该说,像《纸做的包子》这种完全虚构、导演的假新闻,已经走到了新闻失实的极端,是非常恶劣的故意失实行径,这种情况并不是很普遍。但从无意失实走到蓄意泡制,从事实失察走到虚构导演,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事情不过是你自己跟自己叫板,跟别人叫板没有意思,跟自己叫板才有意思.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跟自己较劲的时候,那另一个自己总是比你高出那么一点,当你已经达到某个高度,那个和你较劲的自己又要比你现在高出一点,这样反反复复,生命就有了意义.心里总是有一些希望,一些梦想,它又总会走到现实的前面去,就好像人永远追不上自己的影子一样.对我来说,就是这样,我个性如此.我心中永远有一个战场,永远在给自己出题,然后自己去解,这已经是思维和行为的习惯了,所以做什么职业对我来说并不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一、克服不良倾向,是让老百姓走到新闻报道前台的前提   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是我们党报的一大特色.总结近几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我们感到,要贯彻好党的新闻工作方针,让老百姓走到新闻报道的前台,必须克服以下“三重三轻“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传媒人的底线与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不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在我们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随时随处可体现出来。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每个人受到别人尊重时也需要替别人着想,善待他人。有的人得不到别人尊重,有可能是自已骄奢淫逸、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自己坏了自己的声誉。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机构、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3.
行走是我们的生活状态,我们既行走在阳光下,也行走在月光里。当我们背起行囊,告别亲人告别故乡,就开始走向远方。我们从白天走到黑夜,从春夏走到秋冬,我们走过高高的山,渡过宽宽的河,信念总在前方。很多次,我们走到月光里,也许是一片原野,也许是一条山路,月光安静地铺在大地上,我们不忍踏碎月光的静谧,不忍打扰月光的美梦。  相似文献   

14.
各级党报,尤其是处在基层的各地市党报,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新闻宣传报道的主角,让老百姓走到新闻报道的前台来。 一、克服不良倾向,是让老百姓走到新闻报道前台的前提 我们党的新闻实践说明,坚持  相似文献   

15.
四、平等待人是不是平等待人,是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态度问题。社论、评论,也包括署名评论,它是对别人发议论,去讲道理,去宣传,是要去说服别人,影响别人。你要影响别人;当然你认为你讲的是正确的,要是不正确,怎么会去写呢?你自以为是正确的,要别人听你的,信你的,但这种意思在文章中如何表述、流露出来,就要研究,要表达得很恰当。这就存在一个态度问题,当你讲道理的时候,你把读者放在什么位置上?这很重要。如果你自认为正确,就居高临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采编业务中,有的记者特别是新记者常常为抓不到好新闻而困惑,当看到别人能够从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中挖出新闻来,就反复地问自己,为什么别人能够发现这个新闻而自己却没发现,别人有什么技巧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技巧是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7.
别人是别人     
有很多种痛苦,是人自己找来的。喜欢和别人作比较,就是一种自己找来的痛苦: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和别人来做比较呢?本来是全然没有关系的两个个体,一比较,事情就多了起来,种种困扰、痛苦,也就应运而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发现,别人比自己生活得开心、快乐;也会发现,别人事业顺境、爱情称心,而自己仿佛什么也没有。在比较的过程中,愤懑之心油然而生——自己的任何条件都不比他差,何以在现实中却处处不如别人?  相似文献   

18.
读了20多年书,以前做事也没想到自己的名字会印在书上,而且是印在别人的书上。是在别人的书上作靶子、受批判吗?不是。虽然,这种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屡见不鲜,但我毕竟晚生了几年,没遇上如此厄运。是在别人的书上作典型、受表扬吗?也不是。我虽然自问工作干得不错,但无奈总与“英雄”、“模范”、“积极分子”之类的光荣称号无缘,所以总也没有成为别人“书面表扬对象”的福分。  相似文献   

19.
王官 《新闻世界》2007,(3):45-45
对于别人的经验与别人的教训,很多人偏重于借鉴经验;对于自己的教训与别人的教训,人们更容易汲取自己的教训。其实,无论单位还是个人,都应该学会把别人的教训当财富。邓小平同志说过:“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  相似文献   

20.
尊称与谦称     
《兰台世界》2004,(5):37-37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汉语中对别人的尊称(也叫敬称)和对自己的谦称是常用的,不论在书面语言中,还是口头语言中。主要的敬词和谦词有:用贵字表尊敬称呼,如贵姓,指别人的姓;贵府,指别人的住室;贵庚,指别人的年龄;贵干,指别人做的事情。“敝”原意为破旧,用作自谦之词。如敝人,是说话人称自己;敝指自己这里;敝校,即我校。同贵字相近的字是尊,也表敬称。尊上,别人的父母;尊兄,同辈长者。谦称常用的还有贱、卑。贱子,自己的儿子;贱事,自己的事;卑职、卑末都表示自己职务低微,是我的谦称。用以表示尊称的还有大、贤等。称别人著作为大作,称别人的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