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素莲 《成才之路》2009,(36):58-58
一、引入 1.Watch video 教师利用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在屏幕上播放名胜风景剪辑,让学生在优美的风景中进入课堂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快的氛围之中进入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优势,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天海长城》的音乐与知识点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声光电是听觉刺激,为学生创建了理想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3.
《西湖游》和《西湖的柳》(分别简称《游》、《柳》)出自两位高二学生之手。他们在赴杭州五天考察之后,写下这样的游记作文,不无启迪。游记作文常见的模式是:“录相式”写景记游,篇末议论点题。既是游踪照录,自然以“移步换景”的顺序展开“画面”。但《游》、《柳》两文则不然,它们“以意帅景。《游》文写了白堤,写了断桥,一笔带过西湖十景,最后细腻地描述了水拍湖石的近景。作者不满那经过人工装  相似文献   

4.
课堂应是学生自由学习的天地。托尔斯泰也说:“教育的唯一规范就是自由。”只有当学生的心灵处于自由轻松的积极状态下,思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才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兴趣,并使之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学生才能积极去追问世界、自主探究知识。那么如何才能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学习空间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努力。转变老师的角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的角色做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  相似文献   

5.
孙延青 《山东教育》2005,(26):26-26
“首因效应”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告诉人们“先入为主”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陶希的实验研究认为,第一印象的作用很强,持续的时间也长,第一印象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能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接受。因此,利用首因效应,  相似文献   

6.
1运用多媒体的再现作用,创设情境如教学缝沙包时,笔者将学生平时玩沙包的情境拍录下,用制作课件播放给学生观看,熟悉的活动场景、喜爱的课外活动,一下子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无法将自己曾经看到的现象现场展示,但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醒语文教师耍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在语文课这个天地里自由自在地活动起来,不但要“心动”,还要“会动”,并最终落实于“行动”。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激发课堂生命活力的有效方法。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从认识感知的角度说,多媒体信息组合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感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如做《天净沙》课件,可以通过一段低沉幽咽的古筝曲和一幅幅草木深深的深秋晚景画面,自然地将学生引入词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中。在教学《斑羚飞渡》时,我在制作课件时选用跳崖的老斑羚、刚毅的镰刀头羊与课本中所要体现的角色性格特点、表情、神态非常吻合,配上同步的集音频…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能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接受.那么,如何提高甚至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取决于做教师的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0.
视频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PPT教学课件中,但是,许多教师制作课件时只是简单地将其插入幻灯片,缺乏与教学情境的有机结合。本文通过基于“动画”和“控件对象”的视频在典型教学情境中的应用案例,介绍如何实现视频与文字动画、控件有机结合,以此拓展课件功能,增加课件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取得学业、事业成功的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集中的情况,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是设疑激趣。从导语入手,利用小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二是情境引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视频、课件、微课等资源,通过播放课文配乐、朗读视频或图片展示,强化视觉、听觉刺激,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三是多读生趣。如,在《和氏献璧》一课教学中,可采用“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教学方法,在导语环节拨动情思,在范读环节诱发情思,在朗读环节激发情思,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把握人物心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夯实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兴趣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影响学生学习信号处理类课程兴趣的主要因素,并且利用Flash的交互功能和网络传播特点制作信号处理的立体动画库,用于信号处理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该动画库有助于学生掌握信号分析和处理的基本原理,同时可供教师在编写多媒体课件时直接引用,也可作为学生自学时调用播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信号处理类课程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对课堂内外的时间以及学习的自主权进行重新的调整,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一、利用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些短小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来了解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课件,将一些难以运用板书以及语言来表达的内容运用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在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教  相似文献   

14.
一、心动——开启学生情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学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开启学生的情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激趣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可播放歌曲《英雄赞歌》。教学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可采取激情导入,唤醒学生的兴趣:每个人都有一个美丽的童年,它珍藏在我们的记忆里,那里有山、有水、有白云。童年就像一段浓缩的历史,记录着我们儿时的酸甜苦辣;童年就像一个沉淀的童话,充满了奇特的想象。那鲁迅的童年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  相似文献   

15.
《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文章描写了西湖神奇的“绿”。本教学设汁变常规的理性剖析为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西湖多彩、多姿、多情的“绿”,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围绕“绿”字,读中现景,思中显形,说中悟情。  相似文献   

16.
主题学习课件由于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而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小学的关注。PowerPoint功能强大、容易上手,因而成为教师们制作主题学习课件的常用工具。本文以“2008北京奥运”主题学习课件的片头为案例,介绍如何应用PowerPoint的“自定义动画”与“幻灯片切换”功能设计制作出动感十足的课件片头,以增强课件的艺术性与感染力,在教学导入环节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谭长清 《湖南教育》2008,(10):36-36
“情趣”激励法教学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播放课件:动画画面、太阳公公说话的录音以及文字“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相似文献   

18.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可见语文课堂教学关键之一在于如何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和照顾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便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盲人摸象》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趣味性,笔者用Flash软件制作《盲人摸象》课件进行教学,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游西湖所写。同一处名胜风景,同一季节游览,同一双眼睛观察,但着笔不同,描写相异,因而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在阅读中比较,不仅能感受作的“灵性”之笔所描绘的西湖“灵性”,而且对我们的写作借鉴也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