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作为一张以女性为主要阅读群的新闻纸——《中国妇女报》,从她1985年创刊那一刻起,就吸引了太多女性的关注,同时也承载了太多女性的希望……人们欣喜并冀望于她在记录女性的生存、发展等方面有她独到的记录和解析。  相似文献   

2.
丁玲是一个十分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她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她作为女性作家所具有的现代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首先表现为女性对自我欲望与情感的肯定和对男性形象的审视,其次表现为女性在失去男性庇护后,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她经济"的发展,女性在综艺市场上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女性综艺势头迅猛。虽然她综艺以女性为主要受众,但是在综艺节目中的女性形象还是没有摆脱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期待,女性的出场呈现定型化。在她综艺中当女性表达自由思想时,会产生话语介入的矛盾。一方面女性想颠覆以往男权社会男性对女性形象的期待,一方面又在迎合男性期待的女性形象,产生了一种矛盾的心理。在本文中,笔者以芒果tv的《我家那闺女》为例,来分析现在的她综艺中出现的同质化现象,并根据这种现象提出自己的些许见解。  相似文献   

4.
郑燕琴 《大观周刊》2011,(17):39-39,17
作为女性作家,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多以描写男女婚姻,情爱及女性命运为主题,她笔下的女性多处于被压迫,压抑及被动的社会地位,并且在婚姻或爱情上多以悲剧收场。然而《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是唯一一位张爱玲笔下收获爱情与婚姻的女性。白流苏这个从没落大家庭中走出来的女性,在男权生活中不向命运低头,她凭借智慧和心计与婆家、娘家以及范柳原周旋较量,最终赢得了范柳原的爱情和婚姻。白流苏虽没有因战争感化为革命女性,她身上却也透出了对命运抗争以及追求爱情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金星作为当前中国电视界唯一的女性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其主持风格带有独特的女性意识.她是一位变性人,特殊的生命经历使她观察世界的视角既不同于男性又异于女性,独立又妥协的女性意识对她的主持风格既有影响也有制约,反映了当今社会主流媒体对女性思想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6.
陈秋萍 《东南传播》2022,(6):112-113
近年,随着“她经济”的崛起。以女性视角为主体的“她综艺”孕育而生,成为综艺市场突破的新方向。2021年各大平台推出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她综艺”节目超过20档。在竞争激烈的女性市场,“她综艺”需要深入挖掘女性题材,寻求“破圈”切口,体现多元化的女性价值,向社会全面展示新时代女性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女性群体日益增长的消费产生了当下的"她"经济,为了吸引女性群体当今影视行业的生产中也在形象表达、影像叙事、主题表现等方面做出改进。本文选取郑晓龙电视剧为研究本体,结合"她"时代的时代背景,纵向对比分析,"她"形象在"她"时代的转变。力图探究郑晓龙思想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在"她"时代的深入背景下郑晓龙导演是如何做出转变的。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多丽丝·莱辛都是英国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女性作家。伍尔夫是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先驱之一,她独特的女性意识贯穿于她所有的文学作品中。莱辛站在整个世界的高度上对现代女性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她的女性意识与伍尔夫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正华 《大观周刊》2012,(48):17-17
萧红为了揭露和控诉代表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妇女的束缚和残害,用她特有的女性细腻的笔触,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幸女性的悲惨形象,展示出家乡妇女们动物般的生成状态,并形成了她小说中的独特的艺术形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李亚男 《兰台世界》2014,(6):129-130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性文人代表。她以婉约温文、真挚动人的情感,以及波折婉转的人生经历为素材,创作出了大量诗情画意的诗词之作,奠定了她在女性文学家中的翘楚地位。  相似文献   

11.
高雅 《视听》2021,(1):45-46
21世纪进入"她"时代.中国影视作品既被"她文化"影响,又推动着"她文化"进步和发展.随着中国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性别意识的崛起,"她文化"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女性题材影视作品的出现为中国传统影视业固有受众市场划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打破了传统作品中"男性化"倾向明显的态势,并对传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  相似文献   

12.
周之标是一位活跃于明末的女性出版家。她的出版活动涉及戏曲选集、女性诗文集、坊刻小说以及骈文选集等多个领域。论文介绍周之标的生平,以及参与戏曲出版、女性创作出版、坊刻出版的活动经历,以期得到关于她的全面认识,并给她以客观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3.
沈莹 《记者摇篮》2004,(10):34-34
作为一张主要给全国女性阅读的新闻纸——《中国妇女报》,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吸引了太多的关注、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她恪尽职守地记录下女性尤其是中国女性生存、发展、平等的现状和未来以及女性与人类,女性与社会、女性与自然等等内容。“妇女报”中的“女”字就是该报纸的本色所在,保持了本色就有了自己的特色,也即个性。  相似文献   

14.
贾敏 《视听》2016,(7):116-117
伊朗女性导演泰米妮·米兰妮用镜头发出了作为一个鲜明的女权主义倡导者的呼吁。她的作品不仅仅停留在对女性困境的描述上,更多的是鼓励她们要敢于追求爱情、幸福、平等、自由和个人价值等。她在表达自己对女性群体的同情与怜惜之时,还不忘指引她们走向未来,给予她们希望的曙光。  相似文献   

15.
在《红楼梦》奴仆群中,平儿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她身上融合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她娇美温良,聪颖贤慧,公正练达,是一位品貌兼美,极具人格力量并深得贾府上下赞誉的女性。平儿身世凄苦,命运是悲哀的。  相似文献   

16.
薛绍徽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女性翻译家,她翻译的小说《八十日环游记》开创了中国科学小说翻译的先河。薛绍徽强调翻译应尊重原著精神,同时她坚持自己的信念,表达出自己对女学的理解,指出应利用传统来重构女性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李泽鹏 《青年记者》2022,(22):65-67
在当前的综艺市场中,以女性视角书写女性故事、以女性议题彰显女性力量的“她综艺”强势崛起,成为一种日渐主流化的综艺样态。然而“她综艺”在走向综艺市场中心时,内容形态的多样化与创作样态的丰富化并未带来持久影响力,这一现象倒逼综艺市场思考“她综艺”创作中的困境地带与优化空间。本文认为“她综艺”存在四重困境地带:文娱拟象与现实真相之间的断裂、打破刻板与塑造刻板之间的冲突、全时窥视与情感劳动之间的剥削、原生综艺与衍生综艺之间的游离,为“她综艺”的改进提供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李会娟 《大观周刊》2011,(9):93-93,88
窦娥是《窦娥冤》中最具悲剧形象的人物,她是一个集不幸和反抗为一体的女性,在剧中她被无情的冤杀了,无论是社会的原因,还是她自身性格的两面性,都更深一层的塑造了她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19.
她曾经是美国首任女性国务卿,在男人政治的包围里释放出女性的气息;如今她更如鱼得水,在政治的余晖中,享受个人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代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已由被界定、被观看的第二性,逐渐步入重视女性自我表达与性别认同的现代社会,女性导演创作的女性电影更让女性从银幕边缘走向中心,《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在这转型期间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与史蒂芬·茨威格原著中男权意识的隐形书写不同,徐静蕾改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将男性置于被审视、被讲述的客体而让女性成为电影的主体,对传统男权文化与意识形态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解构。陌生女人并不陌生,她只是万千女性的一个缩影,徐静蕾敏锐地洞悉了女性面临的困境与桎梏,她对电影的改编实现了女性由缺席到在场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