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二胡在演奏的过程中所讲的是韵味、意境等对于美的追求。在我国音乐美学庄子的思想中强调自然音乐即"天""真"的乐,它是一种合乎道的音乐,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这两者之间均所强调音乐这一思想概念,本文将透过音乐美学中庄子的思想来谈论二胡演奏中所应当追求的音乐境界,从而更好地体现二胡地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乐器之中,二胡是拉弦乐器的主要代表。二胡长于抒情,具有歌唱性特点。我国的传统音乐讲求的是情韵结合的美学原则。想要推进二胡演奏艺术不断发展和创新,就应该做到不断提升演奏技艺,注重情与韵的表达,文章主要研究的是二胡演奏艺术的"情"与"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古琴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孕育和发展的联系为线索,以传统音乐美学中"礼乐"思想及"和"的美学观为理论基础,论述了在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艺术和以儒、道、释音乐美学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交融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中,通过意境的营造与特色的表现来传达特有的含蓄之美,二胡演奏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代表形式,在传统音乐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概述了二胡演奏中意境营造的内涵与条件,并探讨了二胡演奏的地域特色与多元性元素的融入。  相似文献   

5.
演奏和传承二胡这件民族乐器、创作新时期的民族音乐不单是对民间音乐的发展,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弘扬。在二胡音乐发展与嬗变过程之中把握民族音乐之魂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回溯二胡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二胡音乐的发展现状,来说明和阐述二胡音乐和演奏中的民族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二胡音乐创作和演奏的一些现象做出考察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竹笛作为我国音乐史上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民族乐器之一,内涵丰富,曲调优美,极具表现力。近现代以来,专业的音乐教育以西方乐教体系为主,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竹笛演奏方法、技术与技巧进行了改造,并结合新时代的音乐思想和审美观,通过竹笛演奏实践形成了一定的表达方式。正是受到不同音乐观念的影响,人们以民族性和地域性为基础,不断创新和传承,使竹笛演奏成为一种彰显美学思想和文化观念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音乐在旋律的创造上,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传统,不同历史时期的作曲家和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旋律特点。这种特点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创作者(演奏者)个人的社会经历、思想状况、艺术造诣、美学趣味等诸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国乐二胡的沿革与发展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了解了二胡沿着两条轨道向前发展的路径,也就掌握了20世纪中国民族器乐演奏艺术的发展痕迹和运行轨道。洞察二胡魅力,解析二胡品格,寻找二十世纪以来,一代代二胡人如何摆脱病中吟开始光明行的心路里程,是一件价值无量意义非凡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孕育下产生,受到传统美学和审美形态的影响,在其演奏中也必然会映射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中和""意境""气韵"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精髓已成为一种精神内涵根植于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和演奏艺术当中。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传统民族拉弦乐器中,二胡是其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二胡的音色不仅柔美细腻,而且明亮纯净,表现力较强,能够得到大众的喜爱。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鼻祖刘天华先生将二胡带入高等音乐学府,从此二胡变得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了。在二胡的演奏过程中,音色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对二胡演奏音色的控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气韵"这一理念,最初是作为"气"与"韵"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分别独立存在于哲学领域。随后"气韵"从哲学领域被引入艺术领域。"气韵"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气韵"与文学翻译活动同样密不可分。将中国传统艺术的"气韵"理念与文学翻译观相结合,是我国20世纪翻译思想史中一个独特的现象。文学翻译者应努力再现原作"文我为一"的生动气韵。  相似文献   

11.
二胡是我国传统乐器的一种,在国内音乐艺术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音乐教学或者音乐演奏过程当中,情感与乐感如何进行更好的处理,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将在本文中对二胡演奏过程中情感与乐感的融合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二胡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以其悠扬感人、意味深长的音色,长久以来受到了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二胡曲多样的风格与丰富的表现力,则是人们喜爱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于二胡演奏者来说,在演奏过程中如何表现其音乐的意境,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希望从基本演奏方法的掌握,乐曲中技巧的把握与对乐曲的理解三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演奏时充分表达二胡曲的意境进行讨论,希望给广大二胡爱好者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族乐器是中国传统音乐的载体。每一种乐器都具有自身显著的优势。较之其它乐器,二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自然,其声音同人声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二胡演奏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假如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有限或者并非十分出色,则二胡的艺术魅力无法得到充分地展现。本文首先对二胡演奏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些技巧和乐感进行了介绍,进而阐明了对于二胡演奏而言,演奏技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凤 《华章》2012,(18)
对于好的二胡演奏者来说,音色的变化以及音乐表现力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每一首乐曲的音乐表达都应被赋予自身的音乐美学追求,所以作为二胡学习者,在刻苦练习,学习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内在艺术修养的提高,开阔视野,积累经验,由此才能更加贴切的揣摩作曲家的作曲意图,挖掘出其音符背后所蕴含的内在思想,随后才是演奏并进行二度创作,这样才能将艺术提升到最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二胡演奏不断的吸收借鉴西方弦乐演奏技术,小提琴移植曲目在二胡演奏中应用频繁。但小提琴与我国传统乐器二胡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形制、发音原理方面,演奏技法以及音乐文化审美的倾向性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客观分析,合理借鉴吸取,为今后的二胡演奏以及教学提供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钢琴音乐中探求钢琴文化与关学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用美学观念这一设想来解释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观念问题,试图找出这种学术研究的哲学依据,从而对钢琴音乐关于美学本质有概括性的认识,以便更好的了解钢琴文化演变中的关学思想,并最终运用于清晰把握演奏的实质,使之达到感性经验与理性分析相融合。并将音乐内部的学科交叉、融合,以美学理念带动对钢琴作品理解的框架,最终着色于钢琴演奏艺术。将音乐历史现象同理论性的思想相融合,运用方法论来指导我们面对音乐艺术。从音乐作品的背景、演奏结构分析着手把握其变化与发展,进而提炼出精神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地理及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此背景下,各地流传的传统音乐,如戏曲、说唱及器乐音乐等,在其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既相互影响,又与独特的地方语言音韵相融合,形成了各地独特的地域性音乐风格。河南作为"戏曲之乡",形式多样的豫剧、河南坠子等民间艺术体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内二胡器乐音乐的创作与演奏,使得地域内的二胡作品有着典型的河南风味。本文旨在以河南地域风格浓郁的二胡传统作品《河南小曲》为例,通过对乐曲演奏中左、右手演奏技法的深入剖析,探究这些特定的演奏技法是如何体现河南地域二胡作品的音乐风格的。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在教学过程,或艺术实践,器乐演奏音乐会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二胡演奏者,他们虽然技巧纯熟,所奏之曲却不能动人心弦。还有的演奏者虽然模仿逼真,却觉得感情不真,意境不深,演奏效果显得呆板、枯竭,缺乏感染力,不能引起听众感情的共鸣。作为高师的二胡教学,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从教学和演奏的角度讲,我们不但要求学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音乐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音乐教育当中,二胡作为传统乐器之一对学生传统音乐素养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笔者将对二胡艺术中的乐感曲及演奏技巧进行分析探讨,为二胡教学的开展提供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播的重要意义也越来越为彰显,二胡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实际生活中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但近年来,由于外来文化、和网络化的冲击,传统的二胡文化不断淡出人们的视野,由于二胡在文化发展、生活方式及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鉴于此,我们对于二胡文化的发展环境要做出一些革新。对于现代的二胡教学提出一些改革,提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才能使得二胡的教学水平和演奏水平进一步提升,从而达到进一步发展这一传统文化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析并探讨了在二胡教学中,应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期能够为二胡的发展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