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科育德,不是一个新概念。2005年6月,上海市教委曾经出台过两个指导纲要,《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简称"两纲",旨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引领学校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向。在"两纲教育"的指导下,在市教委,以及市教委教研室积极推动下,通过专家领衔的两个纲要实践基地的大力推进下,应该说有一大批学校在学科德育方面形成了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强调把社会土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本文基于对教师的调查,探讨中小学如何在《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实施基础之上,进一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一、新任务:深入实施"两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07,(4B):14-15
华东师大二附中是首批命名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也是上海市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颁发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以后,我校发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两纲”,并且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成为德育工作,切实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华东师大二附中是首批命名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也是上海市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颁发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以后,我校发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两纲”,并  相似文献   

5.
苏伟群 《现代教学》2010,(10):57-57
随着《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为“两纲”)的相继出台,我校始终将此“两纲”教育放在育人的主要战略位置,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旋律,认真加以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并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由上海市教委和科教党委颁布的《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实施以来,我区各中小学按照“两纲”的要求,结合我区主体性德育的特色,多渠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索,并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丰富了主体性德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气势磅礴的《保卫黄河》和着多媒体视频上黄河澎湃的景象,深沉浑厚的民族精神令身处课堂的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高诵起了诗歌《黄河颂》。这是上海学科“两纲”实施推进周活动中闸北区实验小学的一堂语文课。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副市长严隽琪以及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的领导走进课堂,饶有兴致地旁听了整堂课。9月29日,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联合举办了“上海市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月——学科‘两纲’实施推进周”活动,这是自今年3月上海市德育工作会议颁布《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对“两纲”在各学科中实施成效的检阅。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市教委和科教党委颁布的<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实施以来,我区各中小学按照"两纲"的要求,结合我区主体性德育的特色,多渠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索,并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丰富了主体性德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姜新杰 《上海教育》2014,(15):42-45
国之大业,教育为本;教之大业,教师为本;育之大业,树人为本。为贯彻中央8号文件(《关于进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化“两纲”(《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原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颁布实施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作为有幸参与“两纲”研制的亲历者之一,回顾“两纲”十年实践历程,越发感到“两纲”的制定实施完全有利于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完全有助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完全有益手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丰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所以这么说,不仅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之根、人格之魂,加强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