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赵承渊 《中国科技奖励》2011,(12):F0003-F0003
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jciencyVirus)的简称。人感染HIV后,病毒会选择性进攻名为CD4阳性的免疫细胞,使得此类细胞数量减少。由于CD4+细胞在免疫系统内担负着重要任务,因此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会在数年内崩溃,感染者将无法抵御病原生物或肿瘤的侵袭。HIV感染的终末阶段就是艾滋病。  相似文献   

2.
据2012年1月6日《科技日报》援引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月5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开发出的一种实验性猿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可大幅降低恒河猴感染猿类艾滋病病毒(SIV)的风险。SIV是导致人类感染艾滋病的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远亲",因此,最新研究为人类研制出有效的HIV疫苗指明了方向。在研究中,巴鲁赫团队给几群恒河猴分别注射了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教学》2012,(12):76-77
据2012年6月12日《科技日报》援引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0日报道,一个由美国、日本、加拿大和德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小组宣布,他们已经发现抵抗导致艾滋病的致命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天然能力的秘密,有助于开发有效的HIV疫苗。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免疫学》杂志上。据报道,先前有研究发现,在300个感染HIV的人中,约有1人能不用药物而通过一种叫做细胞毒素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细胞株自然地控制住这种病毒。美、日、加、  相似文献   

4.
按照惯例,美国《科学》杂志在年底评选出了2011年10大科学突破,名为HPTN052的艾滋病病毒(HIV)临床研究进展被列为10大突破之首。《科学》杂志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标志性出版物,在科学界享有盛誉。该杂志的编辑在他们的声明中说:"这项研究,和其他临床实验相结合,其给出的结果为人类战胜艾滋病的努力带来希望,而这即便是在一年之前都是不敢想象的。"  相似文献   

5.
据2011年12月10日《科技日报》援引该报伦敦12月9日电,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艾滋病病毒(HIV)衣壳会与细胞核孔复合体上的Nup358蛋白绑定,进而让HIV进入细胞核,与DNA结合。这个衣壳蛋白就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核孔复合体这把锁,使得HIV最终"破门而人"。这一发现提供了更有效对抗  相似文献   

6.
据2011年12月2日《参考消息》报道,近期来自美国加州的科学家们在利用基因治疗策略预防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研究中取得突破进展,他们将外源DNA导入活体小鼠肌肉细胞中生成了高效的HIV中和抗体,并证明仅需单次注射就可完全保护小鼠预防HIV感染。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11月30日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7.
10多年来,全球制药商在开发治疗艾滋病药物的征途中始终没能越过一个门槛,即如何遏制 艾滋病病毒(HIV)在人体内繁殖的重要帮凶——整合酶。由于美国默克公司科学家的一项新 发现,这一难题有可能迎刃而解。 在最近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默克公司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两种能 遏制整合酶活动的物质。这两种物质是名为二酮酸抑制剂的化合物家族成员。试验表明,它 们能阻止HIV遗传物质与人体白细胞遗传物质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HIV病毒潜伏库是指在免疫反应和抗病毒治疗压力下HIV潜藏的细胞或组织,其存在是艾滋病无法治愈的关键原因.因此,清除HIV病毒潜伏库是治愈艾滋病的关键.HIV潜伏感染激活剂可以将潜伏感染的细胞激活,释放出HIV,然后联合自身免疫和抗病毒药物将病毒杀死,最终达到清除HIV病毒潜伏库的目的 .本文介绍了HIV病毒潜伏库的概...  相似文献   

9.
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2011年10大科学突破,名为HPTN 052的艾滋病病毒(HIV)临床研究进展被列为10大突破之首。这项研究显示,如果HIV携带者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s),那么其将HIV传染给自己伴侣的概率将减少96%。该研究结果结束了长期以来人们存在的关于抗  相似文献   

10.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2008年10月6日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他们分别因为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HIV)而获此殊荣。本期就HIV和HPV这两种病毒的高考相关知识点进行解读、分析,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一下这两种"明星"病毒。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专家2013年3月3日宣布,一名出生时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两岁女童已基本痊愈,停药近一年未见感染。这项进展有助治疗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新生儿。基本治愈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0届逆转录病毒与伺机性感染会议上,有专家强调,这名女童属于"功能性治愈",而非完全根治,因为高灵敏测试结果显示,她体内仍残留着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不过量极少,无需药物治疗。熟悉这一病例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安东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国际研究小组经过十年多的研究和分析,终于在非洲喀麦隆的野生黑猩猩身上发现类似人类艾滋病病毒的SIV病毒,证实了科学家认为野生黑猩猩是人类HIV病毒天然宿主的理论,对研究HIV的历史和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教学》2008,(3):79-79
据2007年8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华盛顿2007年8月17日电,美国伯纳姆医学院研究中心和圣迭亚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艾滋病病毒表面发现了一种名为gp120的蛋白质,会使艾滋病病毒阻碍大脑干细胞的分裂,减慢大脑中负责学习和记忆的区域生成新的神经元。人们早就知道感染艾滋病病毒可能导致严重痴呆。随着治疗技术的改进,艾滋病人的寿命得以延长,不过这也使痴呆症病例增加。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找到对付由艾滋病病毒引发的痴呆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教学》2012,(12):77
据2012年5月24日《科技日报》援引物理学家组织网北京时间5月23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从人类乳汁B细胞的免疫细胞中分离出两种有助于阻止艾滋病病毒(HIV)通过黏膜传播的抗体。相关论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HIV会导致艾滋病,其中HIV-1型能通过哺乳从母亲传给孩子,在HIV-1高流行地区,喂养婴儿有很大的风险,而感染HIV型的哺乳期母亲把病毒传给孩子的几率只有1/  相似文献   

15.
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王福生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应用新型核酸杂交和流式细胞技术结合的方法,成功地观察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病人体内淋巴细胞内的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16.
时事回放中国科学家的一篇揭示艾滋病发病新机理的科学论文于2004年年初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全球艾滋病防治领域科学家的关注。由中国科学家于晓方教授领衔的科研小组通过多年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一组使HIV(艾滋病病毒)避过人体细胞天然防御系统而在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体感染HIV后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病毒载量,重建患者的免疫功能,但无法彻底清除体内的病毒。一旦停止给药,患者体内HIV病毒会在两周内出现反弹,患者须通过终身服药来控制病情的发展。CCR5是HIV侵染细胞的辅助受体,针对CCR5的基因疗法可能会达到完全清除感染者体内HIV的效果,但其将来是否能真正作为一种艾滋病的临床治疗手段目前还难以定论。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音译,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该病于1981年在美国首先被发现.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引起的疾病.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呈球形,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有两条完全一样的单链RNA.病毒粒子进入细胞后,其核心破裂,其中携带的酶被激活,病毒RNA逆转录成双链DNA,并进入细胞核中.HIV存在于人的血液中并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侵入T淋巴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使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人体感染HIV后,经过2~10年潜伏期,可发展成艾滋病,患者一般在2年内死亡.AIDS症状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盗汗、体重下降、腹泻、面容衰老和全身淋巴结肿大等,最终导致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以至死亡.  相似文献   

19.
英德艾滋病病毒联合研究小组根据数百张HIV病毒图片,并利用计算机程序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首次获得艾滋病病毒三维立体结构图,近日公布于《结构》(Structure)杂志。研究人员认为,该成果有助于科学家了解艾滋病病毒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20.
陆敏刚 《高中生》2009,(2):13-14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2008年10月6日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他们分别因为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HIV)而获此殊荣。本期就HIV和HPV这两种病毒的高考相关知识点进行解读、分析,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一下这两种“明星”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