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民为本是治国之纲,本固则国宁。神农氏炎帝提出"民为邦本",黄帝提出"爱民如子",管仲提出"以百姓为天"、"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晏婴提出"以民为本",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范仲淹提出忧国忧民,当今重提"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齐国的沃土上,曾培育了两个著名的宰相:管仲和晏婴.管仲勇于进取,具有开拓精神;晏婴善于守成,握有制衡之术.管仲辅桓公一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开春秋齐国首霸之大业;晏婴佐灵、庄、景三朝,委蛇其间,寻隙而立,危而不亡,仍使齐国“垂衣裳朝诸侯”.二人皆列齐国名相,同为我国先秦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因而研究管晏的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关于管仲的政治思想,笔者已有专论,本文就晏婴政治思想的几个方面予以探讨,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一、《晏子春秋》其书晏子,名婴,谥平仲,是春秋时齐国继管仲之后的又一位杰出政治家,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他辅佐齐景公近三十年, 谠言直谏,颇有治绩,很受百姓爱戴。《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了晏婴政治主张,外交活动,思想言行的古籍。全书共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两部分。《内》又分为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无篇题,也分上、下篇。对于这本书历来褒贬不一,赞之者云其"词  相似文献   

4.
晏婴历仕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三代之英,功勋卓越,与管仲齐名,史称管婴。礼治思想是晏婴改革的指导思想,将礼升华与天地秩序共存,以礼融贯政统治国御天下。在"以礼治国"思想指导下,晏婴内安社稷、外靖邦邻,对齐国内政、外交进行针对性改革。在内政方面:重社稷、薄赋敛;匡公室而抑私门;举贤而任能,行节俭而抑私欲;外交方面,以"诸侯相见礼为先"为外交原则推行睦邻友好、和平相处的外归其义的外交政策。改革初见成效,抑制了陈氏等权卿私门的壮大,保证了姜齐政权的稳定,维持了齐国的大国地位,进而为齐国谋求霸权提供了可能。但由于种种局限性,改革未取得彻底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管子》、管仲对司马迁的思想影响:第一,司马迁与管仲都是行大义不羞小节之人;第二,司马迁继承了管仲及《管子》以富为荣、以利为重的经济思想,并认为“平准”在经济学上的意义源自《管子》;第三,在重民、爱民思想上,司马迁吸收借鉴了管仲及《管子》思想。试图于儒、道之外追溯司马迁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6.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录了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外交家晏婴言行的文籍,这部书以8篇215章内容,集中记载了晏婴的言行,其中有关劝谏齐国君主的篇目在100章左右,大约占全书内容五分之二,皆是晏子尽忠进谏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的事迹,无论是在政治生活还是日常生活中,晏子始终忧国忧民,匡正君主过错,突出了晏子始终坚持"以一心事三君"的尽忠之臣形象,为后世树立了谏臣形象典范。  相似文献   

7.
大臣的责任     
《同学少年》2015,(1):44
<正>大臣的责任春秋时期,晏婴和田穰苴是齐国的两位名臣,分别担任相国和大司马这两个要职,主持政务和军务。一天,齐景公在宫中喝酒时忽感无聊,吩咐侍从拿着酒具,要到晏婴家去喝酒。晏婴接到通报,马上穿着朝服,手拿笏牌站在门外,等候齐景公的到来。齐景公还未下车,晏婴就迎上去问道:"莫不是诸侯、国家有什么变故?"当齐景公说明来意后,晏婴说:"定国安邦  相似文献   

8.
为仁由己     
以事功为标准,孔子可能上不了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的排行榜。尽管他在夹谷之会为国家争了光,中都宰、司空、司寇当得也都不错,然而这些与管仲、晏婴辅佐诸侯成就霸业相比,毕竟逊色得多。很多时候,历史其实并不只是以事功剪裁人物。比大地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深邃的是人的心灵。一个普通的人,不是非得要弄清楚管仲、晏婴怎么治国的,也不必非得将他们树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但是,几乎所有的人,一旦懂得“时事重重叠叠山,人心曲曲弯弯水”,就会深知人生离不开哲学。  相似文献   

9.
正山东临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故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地下博物馆",属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三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齐桓公、姜太公、管仲、晏婴等诸多历史名人。儿童版画,集绘画、手工为一体,对儿童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替代。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小学自建校以来就设立了齐文化版画校本课程,迄今已经开设了3年时间。如何在教学  相似文献   

10.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齐国晏婴言行的著作,《左传》也有一些涉及晏婴言行的记载,两者存在重文现象。拟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以两者重文部分作为切入点对晏婴事迹进行梳理与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