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教师从开始学到逐渐成熟,最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教学艺术实践过程。于永正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在几十年的教师生涯中,培养出了一套独属于他自己的情趣教学风格。走进于老师的教学世界,从其情趣教学风格的萌生、成型和成熟三个阶段探讨于老师情趣教学风格的生成谱系,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自觉培养教学风格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语文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观点、方法以及技巧等综合素养,是一名教师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的稳定性表现。教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能够充分彰显其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尤其是教学名师更是如此。于永正老师妙语连珠凸显其渊博睿智,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  相似文献   

3.
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法,当首推的是“重情趣”。情趣者,感情趣味也。教学设计要有情趣,课堂组织教学也要有情趣,情与趣是个统一体,趣味是师生情的一种睿智的幽默的外显形式;师生情是趣味的前提和内涵。无情无以为趣,无趣无以见情。从重情趣的角度来审视于永正老师苏教版小  相似文献   

4.
包宇 《云南教育》2005,(26):18-19
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法,当首推的是“重情趣”。情趣者,感情趣味也。教学设计要有情趣,课堂组织教学也要有情趣,情与趣是个统一体,趣味是师生情的一种睿智的幽默的外显形式;师生情是趣味的前提和内涵。无情无以为趣,无趣无以见情。从重情趣的角度来审视于永正老师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鸟语》一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可知大师的匠心独运,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5.
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一直以"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风格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如陈年佳酿时间愈久愈觉得醇香,视野越开阔就越感觉到于老师的课大气、厚实.现从于老师近日到砀山师范附小执教的<"番茄太阳">一课中采撷几个片段,感受他如何围绕语言训练这个中心展开教学,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并从中领略大师独特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6.
教育为"人学",教师为"仁师",是新时代教师应追求的理想境界。于永正从教五十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自己的为师之道进行了深度思考和总结。于永正追求并践行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文化人",最后达到以文化人的教学境界。于永正以"智"出发的教学智慧,以"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心"为起点的"仁师"的本色回归,为当代教师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于永正老师的课上得好。上好课对于永正老师而言是一种自觉的追求。他说,学生心中的好课,是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审美情趣、道德修养、艺术修养、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于老师赞美自己上学时遇上的恩师,说这几位老师"已经和他们的课融为一体了——课即师,师即课"。于老师以自己的老师为样子,几十年锲而不舍,在教学的征途上拾级而上,臻于化境,呈现了人课一体、生命升腾的景象。  相似文献   

8.
于永正老师通过长期、大量的语教学实践,通过认真反思、总结、升华,逐步形成了他的以主体观、素质观、创新观为主要内容的语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今年早些时候,我有幸聆听于永正老师的《一株紫丁香》。于老师追求的是简简单单的教学风格,收获的是扎扎实实的课堂实效。他的课没有故弄玄虚的"卖弄",没有故作姿态的"忽悠",是那么真切、自然、民主、真诚地与孩子交流。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师生情味。尤其让我震撼的是,于老师在教学中设置了自己背诵课文的环节。当于老师告诉同学们自己要背诵课文时,我看到了同学们惊讶的表情,期待的目光,继而专注地听于老师一字不漏地  相似文献   

10.
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一直以"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风格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如陈年佳酿时间愈久愈觉得醇香,视野越开阔就越感觉到于老师的课大气、厚实。现从于老师近日到砀山师范附小执教的《"番茄太阳"》一课中采撷几个片段,感受他如何围绕语言训练这个中心展开教学,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并从中领略大师独特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1.
王琳  李芳陆 《山东教育》2004,(13):34-34
庆祝袁瑢老师八十华诞的盛会上,我们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课。于老师幽默、洒脱和富有激情的教学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课堂上老少童趣竟是如此自然、和谐,回味之余感触愈多。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语文教学风格是指教学主体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育个性和特色,是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教学情趣、教学风度等方面所显示出的较为成熟、稳定的特点的综合。大凡杰出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京剧中  相似文献   

13.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理念和相对稳定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的核心决定于教师的教学个性,没有教学个性的独特性,也就没有多种风格的教学流派。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经历模拟探索到发展创新阶段,解决在教学风格形成中的问题,提倡不同的教学流派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4.
卢谦 《教学随笔》2007,(10):46-47
笔者多次听过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课,每一次听于老师讲课总有不同的感受。学生在于老师课堂中如沐春风,不仅在自主探究中进入豁然开朗的境地,而且在精神上也能产生愉悦的感受。研读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案例,发现于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语感、有情感、有美感,“语文味浓”。现撷取于永正课堂教学的几个片断,与大家共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个深夜,万籁俱寂,一灯萤然,惟有思想的小溪在悄悄地流淌。手捧的是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这篇文章不知读过多少次,每一次的细读,心灵都会走过不一样的路,经历不一样的体验,生出不一样的感慨。于老师那看似平淡朴实的文字里,蕴藏的是他不一般的学生观和人才观,是他对教育、对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正是这样的内涵丰厚,才令我以及无数读者产生愈读愈新之感,在与名师的一次次对话中,经受心灵的洗礼,获得思想的提升。“五重教学法”里的第一句是“重情趣”,这是于永正老师语文教学的最大特色,它又是于永正老师与当前教育界谈论甚多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6.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近四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工作。他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带动了当地小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去年年底,教育部为了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跨世纪园丁工程”“名师计划”,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名教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在南京召开了“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本期,我们将会议的有关材料集中编发,并配以各地教师学习于永正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艺术、教学方法的体会文章,以期能让广大小学教师更全面、具体、深入地了解、学习于永正老师。  相似文献   

17.
<正>多年前,于永正老师在总结"五重教学法"时便把"重情趣"摆在了首位。在"于永正‘言语交际'式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后,他在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时说道:"其实我更愿意把我的教学总结为情趣教育,我的语文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有情有趣……"的确,只要进了他的课堂,学生总是那么轻松愉悦,学起来兴趣盎然,甚至到了下课仍迟迟不愿离开……他在课堂中所营造的情与趣绝不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  相似文献   

18.
教学风格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具有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的个性特征。教学风格是教师素质完美性的一种体现,是教师教学阅历、教学观念、职业道德、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的完美化。 一、教学风格的范型 1.主演型与导演型 根据教学中主客体关系,教学风格可分为主演型和导演型。 主演型,又称表演型或主讲型。这种教学风格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教学内容的设计,常采用讲授、操作、演示等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如同主角演员,注意塑造个人的讲台形象,注意文化知识的系统传授。教学风格的艺术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内容组织艺术、教学语言艺术和板书艺术。这种教学风格适合于系统知识的传授或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成尚荣、陆志平等专家学者将于永正语文教学思想凝练为"儿童的语文",这是对于老师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与教育理念的准确概括。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于老师紧紧围绕"儿童"与"语文"这两个核心元素,用大量鲜活的教育实践,诠释了对儿童生命成长的真诚关注以及对母语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本文尝试概括出"儿童的语文"教学思想的四个要  相似文献   

20.
本是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和初为人师的女儿的谈话要点,凝聚了于老师长期的教育教学心得。也可视作于老师对所有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的贴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