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生之乐     
知足常乐常言道:“知足者常乐”,如果在人生的旅途上你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将是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富也安然,穷也安然;名也不贪,利也不贪,恬淡寡欲,清静无为,宁静而致远。知足赛过长生药,终生快乐。天伦之乐在人生的各个时期,如孩提时代享受父母的爱之乐,成人之期享受工作疲劳后回家妻子J[女的温馨之乐,老年时期享受儿孙满堂及他们的孝敬之乐。要知道,天伦之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大享受。运动之乐“生命在于运动”是一句至理名言。莫偷闲,多劳动、勤活动,寿命才长c清晨慢走常坚持,体力、活力能永存,生命将会活得更加…  相似文献   

2.
乐观十一法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人若能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就能抗衰老、益健康。怎样才能保持乐观情绪呢?1.寻乐法乐要主动地去寻找、去创造,这样你才会发现到处是乐。如交友乐、锻炼乐、劳动乐、学习乐,书法、钓鱼、养花、跳舞等项目中均有其乐,还有助人为乐等等。2.自量法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估价,既不要自高自傲,也不要自暴自弃;要多看别人之长,常想自己之短,从而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自己的心境始终处于平和、稳定的状态;切忌奢求,要知足常乐。3.自慰法在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时,最好是自己安…  相似文献   

3.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的作品。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开头至“吾亦爱吾庐”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写诗人的“归园田居之乐”;从“既耕亦已种”至结束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写诗人的“耕余读书之乐”。这首诗以“乐”字为核心,主要写诗人归隐田园之后归园田居之乐、耕余读书之乐,从中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人格和精神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4.
《兰亭集序》思路十分清晰。全文紧扣一“乐”字,其总体思路可提要为:写“乐”之盛——叹“乐”之失——记“乐”以存。具体思路可作如下分析: 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写兰亭会之乐。有人之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有景之乐:“天朗  相似文献   

5.
名人谈养生     
养生十乐:清代著名画家高桐轩长寿之道归纳为十乐,即“耕耘之乐、扫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游之乐、沐浴之乐、安卧之乐、曝背之乐”。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亚圣”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一是享受天伦之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二是为人磊落之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三是教书育人之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尽心章句上》)教师的自豪和欣慰,正在于以教书育人为业,更在于以教书育人为乐。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君子”,热爱学生,光明磊落,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7.
孔子对自己有过一个评价:“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学习可以“忘食”、“忘忧”,在孔子看来,学习之乐,乐莫大焉。每次当我去拜望徐北文先生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这句话,见到手不释卷、坐拥书城的先生,我知道先生是真正体味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真  相似文献   

8.
宽容忍让,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准则。处理学生矛盾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会宽容忍让。宽容忍让这,意味着从“我”的角度,应当具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自我批评,就是要正视自己的错儿,首先要找一找自己的过错,然后勇敢地向对方主动承认自己的不对,向别人致歉,以求得谅解。宽容忍让,意味着从“他”的角度,应当具有宽容大度的胸怀,不要紧抓不放,斤斤计较,甚至怀恨在心,而应学会宽容别人的错儿,过往不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
庄子从对世俗之乐的批判中提出了自己化苦为乐的方法,进而指出快乐的人生最终应融入自然的大道中去追求所谓的至乐——"天乐";庄子之"乐"不是对人生的消极对待,而是对人根本处境和存在状况的一种觉醒和反思,是对悲剧人生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的寻求,也是对理想精神家园的探寻。  相似文献   

10.
读编社区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0):I0001-I0001
孟子概括了人生“三乐”,天伦之乐、为人之乐、人师之乐,并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的人师之乐当做是人生中更高一种层次的快乐。这点在我刊采访北京市育英学校严华校长时得到了印证,严华校长践行“师生共同快乐成长”的理念,努力使学校为师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舞台来发挥自身优势与特长,让师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知足常乐《蔡轩琐记》中有一《人心难足歌》:“终日奔波只为饥,才得食足又思衣。衣食若还多充足,洞房装冷使思妻。取得妻来鸳被暖,奈何送老恐无儿。有妻有儿双双乐,终日思量屋舍低。起得高楼并大厦,又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薄皆嫌小,欲去朝中挂紫衣。人心似海何时满?奈何阎罗下贴追”。所以,一个人如果不图名利,就能做到“知足者常乐”。天伦之乐:天伦:指父子、夫妻、兄弟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唐代诗人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红楼梦》第11回:“闷了便与清客们下棋吃酒,或日间在里面,母…  相似文献   

12.
为师之乐     
孟子有“君子三乐”说,第三乐为“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他认为教育工作也是享受人生快乐之事。教育之乐之所以由孟子提出,与孟子乐于读书并善于读书有很大关系。先秦诸子中,孟子是最讲究读书方法的人。  相似文献   

13.
对人之生命境界的道德设计和理想追求,是儒家人文传统的真精神所在。这一真精神,从孔子提出“孔颜之乐”、宋儒探讨“孔颜之乐所乐何事”到近代梁漱溟倡导“人生真乐”和“理性至上”,有着一以贯之的体现。其主题就在开掘人之道德生命的价值,由哲学上探讨道德理想和现实人生间的双向转化环节,以求构建真、善、美统一的人生价值型态,自觉地贯穿着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北京安贞医院洪昭光大夫在“健康就在你的心里”专题报告中提出一个观点:人要达到快乐,至少要做到三乐,即“知足常乐、自找快乐、助人为乐”。 “知足常乐”是对的,有的人正是不知足,明明身临快乐,却处处感到悲戚,何来快乐可言? “自找快乐”也是对的,有的人“杞人无事忧天倾”,不是自找快乐,而是自寻烦恼,自觅忧愁。此人  相似文献   

15.
读书乐     
宋末元初时的学翁森,曾写过一首传诵千载,脍炙人口的诗作《四时读书乐》,诗中写道:“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首诗把读书的情趣极其生动地表达了出来,使莘莘学子心口相诵。竞相追寻读书之乐。  相似文献   

16.
初春,铜梁凤山一片葱茏,红军团小礼堂里正在进行育新青少年法制教育艺术团“心灵的呼唤”的专场演出。台上68名服刑中的少年犯那行行悔恨的泪水化作了对生命、人生、法律的“心灵的呼唤”,台下2800多名小学生正接受着心灵的净化。实难忘,主持人低沉的朗诵:“蓝天在上,白云苍茫。江河东去,人生彷徨。不堪往事,冰雪寒霜……”最难忘,少年犯刘渝表HAONIANZUOWENFUDAO演的《我的故事》,它引起了我对人生、法律深深的思考。刘渝哥哥生在市中心,长在红旗下。可他认为读书没意思,与社会上的小流氓一起吃、喝、玩、乐,掉入了犯罪的深渊。200…  相似文献   

17.
【文题】生活中学会理解忍让,人与人之间便多一份真情;学会宽容大度,人生之路就畅通许多。所以,不要让误解带给你太多的冷漠,不要让过分的苛责占据你友爱的心灵。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只要抱着“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的态度包容一切,你的一心空便永远晴朗。  相似文献   

18.
王琼 《教育导刊》2004,(24):25-27
爱因斯坦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要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首先要能准确判断别人的情绪,知道别人是“乐”还是“忧”,这就需要有较强的情绪识别能力。这样,在与对方情感的共鸣中,才能有效地理解别人,并使自己得到别人的理解、喜欢和帮助,从而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9.
读书是福 博兴二中 韩新站   1998年 4月,学校创建了语文读写训练室。第一次去训练室读书的时候,我激动地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几个字——读书是福。   古人说:“至乐莫过于读书。”每当我内心有忧愁需要排解时,我就放声吟几首诗词,或读几篇人生感悟的文章。一吟一读,心中顿时云开雾散,阳光普照。读书,使自己拥有一个自得其乐的方寸之地。   哲人说:“读书悦心。”欧阳修的《东斋记》里对读书能治病养生说得更具体,更生动。他说他每次吟诵文章后,就“释然不知疾之在体”。欧阳修读书去疾养生之说,我信其然。读书能…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应概括为“至乐自然”。“至乐自然”是《庄子》评判音乐美的标准。美好的音乐有籁乐、至乐、天乐;不好的音乐有失性之乐、屈礼之乐、不适之乐。“至乐自然”反映了《庄子》对音乐本源的认识,音乐是“道、心、物”三位一体的产物。“至乐自然”规定了音乐“和”的功能。“至乐自然”肯定“有声”、“人为”之乐。“至乐自然”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活动历程。庄子是道家音乐的伟大旗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