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民族精神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出版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突出体现。出版走出去战略是加强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本文主要讨论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出版走出去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在制定和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无论是数字出版产品、实物产品、印刷服务,还是资本输出、版权贸易,出版业"走出去"工作都得到了持续性发展,呈现出量升质提的良好局面。在乐享成绩的当下,探讨以国家政策为杠杆的出版"走出去"的更大空间及可能,实现"走出去"的持久与稳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国家文化软实力命题下的出版"走出去"》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出版"走出去"的文化价值,认为出版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要让出版业成为塑造文化软实力的支柱产业,实现出版  相似文献   

3.
沈强 《出版广角》2014,(15):30-32
正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对内、对外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支撑,而出版业是形成文化软实力的基点和起点。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文化"走出去"是一个划时代的大命题,这个命题涉及的领域、范围与层面极为广泛。所谓软实力是相对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而言,是指能影响一个集体及个人意志  相似文献   

4.
仇园园 《视听界》2011,(5):79-81
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国内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影视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出版“走出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文章基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现实境遇,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理论基石、先行者、加速器、底层逻辑四个层面提出中国出版“走出去”高质量发展尚需破解的难题、展望以及思考.  相似文献   

6.
文化“走出去”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作为一国文化最主要载体的图书产品为例,借助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相关文献,揭示该领域的关注焦点及我国图书出版产业“走出去”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基于文化认同视角的图书出版产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新闻出版战线的重大任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文明对人类进步事业有所贡献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对此始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传媒竞争力蓝皮书"立足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中国传媒出版"走出去"的战略高度,系统建立了中国传媒出版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估中国传媒出版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中国传媒出版国际竞争力的路径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围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埘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10.
<正>出版企业海外投资是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海外投资,中国出版企业可以近距离了解国外出版市场,提升我国出版业国际化经营水平,锻炼、培养国际化出版人才,使文化走出去获得更为扎实的依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加强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成为我国各界的共识。中央也高瞻远瞩地将打造文化软实力、鼓励文化走出去提到国家战略的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部署的推进,作为文化走出去重头戏的中国文学走出去,不仅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展示国家"软实力"的有效载体。为推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做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更加有效而有序地推动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中文学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和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增强国家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求日益迫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并且明确提出"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的要求.可以说,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出版界的使命.各大出版机构都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尝试、探索、开拓"走出去"的新途径,力求提高"走出去"的成效.本文着重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出版机构如何把控几个关键"人"的因素,从而实现多方合力,切实推进"走出去"工作.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文化"走出去"已提升为国家战略。文化究竟该如何"走出去",文化"走出去"应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文化"走出去"该向何处转型,这是文化"走出去"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走出去"的模式1."注资"模式文化"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要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去运作,按照市场的需要去开发、生产,精心选择文化产品的内容、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拥有5000年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影响历久弥新.世界渴望了解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的昨天、今天、明天.中国图书出版“走出去”是传播文化的渠道,也是增进各国了解中国,缔结和平友谊的桥梁.长期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存在严重逆差,文化市场份额偏低.2011年,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份额不足4%.而美国占43%,欧盟占34%.扭转这一局面,需要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各项工作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伯根 《中国出版》2014,(19):59-61
近年来,中国出版集团以争做国际著名出版集团、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己任,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所努力,也有所收获。〈br〉 中国出版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集团,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学术传统。除出版外,出版物进出口和艺术品经营也是主业。这三大主业,是走出去的基础优势。集团连续两年入选全球出版业50强,今年从22位上升到第14位,继续名列中国出版企业之首。整体实力的提升,也使得集团走出去有了更好的机遇和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6.
萧宿荣 《出版参考》2017,(12):12-17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赡.从出版理念、选题角度、内容结构、表现方式、多媒融合等诸方面不断创新,切实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民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走出去”能力的时代要求,是当代中国出版人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走出去工作,要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出台了成体系、大力度的走出去政策,构建起了内容建设、项目扶持、对外贸易、出版交流、海外布局、渠道拓展等为一体的国际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和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增强国家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求日益迫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并且明确提出"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的要求。可以说,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出版界的使命。各大出版机构都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尝试、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丁遥 《出版参考》2017,(11):32-34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走出去”工作,新闻出版业实施外向型出版战略,通过输出优秀的出版产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标准作为世界通用的技术语言,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综合体现.《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的发布更加成为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重要推手.本文对标准外文版的编译出版“走出去”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旨在为编译出版高质量的外文版译本提供帮助,从而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图书出版"走出去"存在更深层次的难题,即非技术层面、非操作方法的一些问题,亦可称之为战略问题。要促进中国出版真正"走出去",需要中国出版界从战略层面探寻"走出去"的指导与方略。全国化概念正在席卷和拍打着每一个国家,随之而来的是政治、文化、价值观、生活理念和意识形态的扩张、碰撞冲突与整合。这种文化理念与价值形态向外扩张的力量正是被众多国家和理论研究机构关注的国家"软实力"。近年来,中国政治大国的地位不断稳固,综合经济实力也不断提高,然而中国文化的海外扩散力和海外影响力极其有限。因此,国家审时度势提出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