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显斌 《大理文化》2013,(2):98-108
因为《天龙八部》,我们知道了一位王爷,折扇轻摇,风流倜傥,怜香惜玉,幽默风趣。总之,他有潘安的帅气,吕布的功夫,宝二爷的性情。这样的帅小伙子,打马江南,击剑塞上,无论走到哪儿。毫无疑问,都是红楼美女,江湖MM们梦中的白马王子,是她们寤寐思服的恋人。果然,最后,他以六脉神剑,挫败群雄,扬威江湖,打马中原,携得美人归。人生到此,江山美人,武功文采,四美兼得,夫复何求?  相似文献   

2.
正咸鸭蛋今年春节,家姐回南阳老家,带回去一箱生鸭蛋,约有八十枚。家母说,鸭蛋这东西,炒吃,腥气,纤维也粗,没有鸡蛋细腻,便腌了起来。腌咸鸭蛋,按照中原农村的老法子,要用草木灰拌盐加水,和成稀泥,裹在每颗鸭蛋外边,放在坛子里,盖好,过两个月就可以拿出来吃了。但如今做饭,家家都不烧柴火,草木灰奇缺,家母也与时俱进,就地取材,用碾碎的黄土代替。一个多月前,我回  相似文献   

3.
神户与横滨     
海滨变成大城市海港,船舶,码头,卸货,洋人,塔,公园,夜景,教会,墓地,中华街,时髦的城市,歌唱的城市,情趣盎然的城市,文明开化……。我不是故意玩弄浮想联翩的文字游戏,而仅仅是任凭游思所至,信手拈来,略举神户和横滨的共同点而已。遍寻日本全国,恐很难发现其它具有如此相似的发展过程和相同气氛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信仰     
正人在旅途,一路向西,一直爬坡就上了川西高原,不用吸氧器的人就寄居在这里。高山之上,碧云蓝天,美不胜收,然美景之下空气稀薄,四季寒冷,植被缺乏,无时蔬瓜果,食物缺乏,就是在这样的地方,人们还在这里坚守。家在哪,人在哪,心也在哪,也是离天国最近的地方。茫茫荒原,雪山云霭,人在此,信也在此,没有信人怎样度过这寂寥的时光呢,怎能有末后的指望呢?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因为信,所以信,人在旅途,一路向上。  相似文献   

5.
暴雨之后的山中,还是有雨,这雨不是从天上下来的,而是树枝树叶上残留的水滴,随风一吹,又下来了,即使是雨后艳阳,也有满树的雨水.小的时候,我们常说:"又出太阳又下雨,青蛙出来讲道理."说的就是这事.其实,不只是青蛙了,雨后的山村,所有的牲畜和虫子都出来了,牛出来了,今天因为下雨,主人没有让它下田干活,它有时间出来溜达遛达,它刚刚在牛棚里睡了一觉,感觉很美,现在是农忙,很少有时间休息的,外面空气很好,雨后的空中没有尘埃,它慢慢地散步,遇到了马,马在下雨的时候没有牛那么清闲,它帮主人拉碾子磨了一筐面,主人喂了它一些干草和蚕豆,脱了笼头,它也出来走走.它喜欢雨天,这倒不是它害怕干活,马一向是勤劳的,凭空怀疑它是对它不公,它喜欢下雨,其实就是喜欢雨天没有苍蝇,晴天在它干活的时候,苍蝇会不友好地叮它,叮得它痒痒的,叮多了还会长疮溃烂.马看见牛过来,没有和它答话,它们是邻居,很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干活,此时朋友之间的默契就是无言.  相似文献   

6.
每到清明,春回大地,人们至先人墓地,拔去坟丘枯草,培上新土,压些冥钱,拂碑石尘灰,献鲜黄菊花,供干鲜果饼,斟盅烧酒,洒于墓前,叩拜沉思,追忆默念,阴阳神会,心中交流。既表达对亡者的追哀,也舒缓生者的怀念。此即中国人数千年清明悼念先人的习俗。  相似文献   

7.
缅甸佛国观佛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佛塔、佛寺、佛像等佛教踪迹及僧侣随处可见。在缅甸67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佛塔如林,寺庙如星,塔形千姿百态,各领风骚,有的高大雄伟,有的小巧玲珑,有的金光灿烂,有的朴实无华,令人称奇,使人感叹,让人观不尽,看不够,美不胜收。因此,到缅甸一游成为我多年的愿望。2001年4月,在  相似文献   

8.
最后的晚餐     
正几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刚走出学校大门,意外地接到了四哥的电话。四哥说,兄弟,我是四哥啊,好久没见面了,今天进城办事,想约你聚一聚。没其他人,就我一个,我在小广场乡村菜馆,你过来吧。四哥的声音随风声飘来,忽高忽低,忽轻忽重,仿佛来自于遥远的世界。我犹豫了一下,有点为难地说,好的,四哥,我这就过来。我之所以犹豫,是因为四哥是乙肝病菌携带者。几年前,他患上了乙肝,  相似文献   

9.
文思小札     
写叶不易文友李灿南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如今,写文章难,发表文章更难,但再难也不能停笔,写不出花,就写叶子吧!读罢,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像我们这种年过花甲的人,虽然年轻时节就喜欢写点小文章,但说到底是一种爱好,不过是业余作者而已,笔下生不了花。如今,退休之后,还在写作,那是自己给自己找点事做,不让脑子闲着。偶尔发点小文章,让自己乐一乐,成不了什么气候。写不出花,就写叶子。泱泱大国,  相似文献   

10.
山海揽胜     
山海关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又名"榆关、渝关"。她地理位置优越,倚燕山,襟渤海,内有广袤的中原大地,外有壮丽的三千里江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她历史悠久,远在商代,属于孤竹,周代属燕,秦汉时期属于辽西郡,唐代届临渝县。光阴茬冉,时代变迁,有多少英雄的故事在这里扮演;她天开造化,自然壮美,气候宜人,文物古迹众多,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就是从这里探头人海,也是从这里境蜒西去,万顷波涛观不尽,千寻绝壁画应难、游人至此,揽山海之胜景,发思古之幽情,领传说之神韵,无不心旷神恰,流连忘返。山海关长城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  相似文献   

11.
彭斯诗抄     
吉恩约翰·安德森,我的情人约翰·安德森,我的情人,我们初结识的时节,你的头发乌漂,你的眉宇光润。但是约翰,我的情人,现在你的头发雪白,你的眉宇失去光泽,可我祝福你的白发晶莹。在风所吹的一切方向,我最心爱的是西方,因为在那个地方,住着我心爱的美貌女郎。那里有荒野的森林,小山间江河浪涛滚滚,但日夜我的幻想,总离不开我的吉恩。约翰·安德森,我的情人,小山我们曾共同攀登;许多欢快的日子,安德森,供我们畅怀开心。现在我们下山,约翰,我们两人携手跳珊;我们将在山麓下面,并卧膜目长眠,约翰。在带露的花上我看到伊人,看到她美丽温存,在歌…  相似文献   

12.
故乡密室     
朱镛 《大理文化》2021,(2):4-20
黄了.黄了.秋天已来,树叶还有什么理由不黄? 秋天的颜色,有着金黄的质地,反射出金灿灿的光.秋风刮过,庄稼就会把丰足的头垂向大地.稻香漫天,沃野无边,秋天原本到处都是善良的面孔. 但是,也是多事之秋.树叶染上黄色的时候,有的被地面吸了下来.慢慢的,秋天就剥光了树木的衣裳,向着冬天迈进,就开始沉默,没有鸟,没有叶子.一年四季,季节的开始和结束,如同人生.在这个空间里,会遇到各种不同,阴晴圆缺,都是经验,都是生命!而秋天,更有形形色色的滋味. 或许,一切都需要做好准备,习惯结束,或者开始.  相似文献   

13.
诺邓火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的风水人情各异,造就了不同的地方风物,诺邓火腿因其独特的色、香、味,享誉盛名。诺邓火腿具有很好的品质,倍受人们喜爱,这跟诺邓的气候,物质条件有很大的关系,诺邓火腿做工精细,选料认真,用来腌制火腿的盐,是本地自产自销的诺盐,还有诺邓特殊的气候条件,这一切形成了它完美的品质。每年的深冬季节,诺邓村民把自家养肥的猪杀了,猪是用包谷喂养的,不用其它任何添加饲料,宰杀后的猪用稻草烧得焦黄,猪腿经过仔细加工,再把多余的皮肉去除,加工成一个圆润的火腿,找到猪腿上的主血管,认真挤压,把其中的淤血挤  相似文献   

14.
大理,位于祖国西南边睡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中部,是依山临水的高原盆地,是山青水秀的白族聚居区,白族民众古往今来为大理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一、白族,聚居在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大理市域面积1468平方公里,境内群山环抱,玉秦山呈于东,定西岭透迄其南,老鹰山翱翔于北,点苍山十九峰西列为屏。气势磅礁,雄伟壮观,洱海似一只玉盘镶嵌于群山之中,湖水清冽碧绿,自北向南横亘百里,与苍山同走向、共起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形成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大理不仅风光秀丽,而且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物众多,是国务院…  相似文献   

15.
近年,在一些外国驻华大使馆举办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常能看到段建国的身影。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的段建国,自幼酷爱书法,师从著名书画、篆刻家徐柏涛、刘宝柱门下,临池不辍,孜孜以求。他初习唐楷,复追魏晋,勤奋创作,潜心耕耘,颇得书法之真谛。因其博览群书,细心精研书法理论,对左右悬肘挥毫等技法,心领神会,运笔自如,颇有收获。段建国善书行草,其作品博采众长,自成风格,不但字型端庄有力,且行笔典雅舒展,深受专家好评。其墨宝,多次被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作为馈赠外国友人的文化礼品。近年,他的作品还被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  相似文献   

16.
正车过漾濞江河西大桥,沿老缅公路蜿蜒西行,约半个小时,来到秀岭村,向左上一拐,离开公路,驶上一条绿荫小道。眨眼间,漫山雪白扑面而来,秀岭梨园到了。苍山一夜春风来,秀岭万树梨花开。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广阔的花海,从停车坪下的山坡,乃至东南边山坡,然后渐次而上,直到山坡与天相连的高处,都是花的世界。漫山遍野的梨花,热烈奔放,而又宁静幽深。那景致,那气度,让人目  相似文献   

17.
田遇春 《大理文化》2011,(11):64-67
鹤庆,龙潭众多,有人说一百零八潭,也有人说七八十潭。但无论怎么说,泉潭遍布这块土地确实不假。它们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所处地点不同,真可谓百态千姿,妖娆秀美,为这块富庶的土地增添了灵气,养育了万千生灵,各类英才。春夏秋冬,无论云开雨霁,抑或朗朗晴日,龙潭都呈现出万千气象,水色风光。难怪先贤圣人如此钟爱这片山水,留恋其间不知归路。难怪烟波浩淼在古人眼里是抒怀谴愁的理想对象,让  相似文献   

18.
学人寄语     
桑兵 《中国文化》2007,(2):F0002-F0002
近代以来,分科治学,已成体制。新锐学人以分科治学为科学,其实分科究竟如何发生,尚待探究。要因之一,则为人的智慧体力有限,而知识无涯,不得已退而求其次,分门别类,缩短战线,使人力足以承受。可是如此一来,浑然一体的学问被肢解为彼此独立的系统,久而久之,不仅各科之间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朝代更替,画坛却空前活跃,热闹非凡。各路画家,云集一方,交流画技,开宗立派,高手林立,画派纷呈,著名松江画派、黄山画派、虞山派、娄东派、新安派、江西画派……应运而生,成为当时画坛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20.
瓜洲古渡     
淑慎 《寻根》2003,(6):127-129
千里古运河流出扬州城,在城南16公里处与浩瀚的长江相汇,这个交汇处就是现在江苏扬州市邗江县的古镇瓜洲。《嘉庆瓜洲志》上说:“瓜洲虽弹丸,然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实七省咽喉,全扬保障也。且每岁漕舟数百万,浮江而至,百州贸易迁徙之人,往返络绎,必停于是,其为南北之利,讵可忽哉?”瓜洲之形成最早是在汉代,在江中涨有沙碛,形如瓜,故曰瓜洲,对面与镇江相望。据《名胜志》载:“瓜洲昔为瓜洲村,扬子江之沙碛也,或称瓜埠洲,亦称瓜洲步,沙渐长,连接扬州郡城,自开元(713~741年)后遂为南北襟喉之处,及唐末渐有城垒,宋乾道四年(1168年)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