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文编号原来只是勘合类文书才具有的一个标记,主要的作用是示信防伪,民国时期公文改革后又赋予它统计和代指作用,并使之成为所有公文必备要素;公文记时原来也是出于示信需要,但在民国时期法律意义极为突出,并且出现了书写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公文作为封建统治者临民治事、管理国家的工具,一直为统治者所重视.所谓"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公文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公文对维护专制统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中的谦敬词语于古代公文撰写中极为常用.公文中的谦敬用语属于公文的事务性用语,它反映着公文的行文对象和工作程序.本文以<南齐书>为考察对象,撷取<南齐书>公文中常用的谦敬用语:"伏"、"谨"、"蒙"、"仰"、"窃",分析古代公文中的谦敬用语运用的基本规律及其对当前公文撰写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述句、祈使句是构成公文的基本句类.公文一般不使用非主谓句.公文在部分以动词为中心词的句子中,有时会减省主语,形成主语省略句.公文中独立成分置于句首、用来表示信息的来源的用法比较常见.公文中介词词组充当状语经常作提前成分.公文使用总说语已经不多,使用分说语却很常见.用"为此"连接公文发文缘由和发文事项两个层次,是公文句法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5.
2000年8月24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报告的适用范围界定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五次对"报告"这种公文文种适用范围所做的界定.报告的适用范围在新中国公文发展史上,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属于应用文.公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处理公务而形成的文字材料.狭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公文.本文主要是指狭义上的公文,即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  相似文献   

7.
公文是管理的主要工具,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公文处理工作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国务院和重庆市等省级政府及其办公厅发文字号实际使用考察,论析发文字号要素组成规定的缺失,再次呼吁将发文字号实际执行的要素,不再合称为机关代字,而单独称"发文形式",并规定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发文形式、年度、发文顺序号组成。科学化、制度化的党政公文发文形式,将力促发文字号规范化,更能推进公文处理工作"三化"。本文改进了两套发文形式体系。  相似文献   

8.
依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选定期限内《国务院公报》刊载的国务院批复类公文进行统计,分析"批复"和"函"作为批复类公文的使用频率、文种选用、结构特点和语言要求,对"通知"能否作为批复类公文进行商榷,引导和推动对批复类公文处理规范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信息化浪潮中,党政机关的"电子党务"、"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公文.因此,如何适应形势发展,收集好、保管好、利用好这些电子公文是当前摆在档案部门面前的重大任务.浙江省省直机关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发展势头很快,许多单位建立了办公自动化(OA)系统,电子公文从生成、办理到查阅都实现了网上高效流转;一些机关档案室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尝试电子公文归档实验,已摸索出许多电子公文管理操作方法.为了全面了解省直机关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状况,指导、规范全省机关的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保证将来室、馆电子公文的顺利交接,切实推动全省电子公文归档管理进程,我们于2004年3月至9月对省直机关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情况开展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行政公文"布告"自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颁发公文程式咨各部文》发布以来,虽然文体名称一度在"示"与"布告"、"通告"间变易摇摆,但文体功能基本稳定,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公文"布告"历经同体异名阶段、异体同名阶段、异体异名阶段、合体同名阶段,且于20世纪50初年代至90年代初通过主副文体格局形成期、主文体分享功能时期、主副文体互渗同化期而基本完成由分至合的文体演进。1993年11月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存"通告"而废"布告"之名,但其文体功能基本转由"通告"承载,二体合一,而后2012年4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通告"的文体功能亦是体现了新时期"通告"对"布告"的文体沿承。  相似文献   

11.
金梅 《北京档案》2004,(2):28-30
随着<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如何实现对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无缝链接"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相关公文内容的公开.而公文密级不明确加剧了公文信息"公开"与"保密"的矛盾,从而影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公文密级确定与标识存在的缺憾,对如何完善公文标密促进政府信息公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公文处理办法>将"求实、精简、高效"作为公文处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并贯穿始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实施,提高公文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发布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对促进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标准化、规范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文秘工作者因认识或执行该标准不到位而导致出现错误应用现象.文章对"附件说明"格式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中该要素格式从公文简洁精炼和审美角度进行商榷,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完善该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种是公文标题三要素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同一名称的所有公文即构成一个文种,如"通知"、"通报"、"请示"等,都各是一个文种.  相似文献   

16.
李旭春 《兰台世界》2005,(14):44-45
安全保密一向是文件、档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文件、档案的安全保密问题已成为办公自动化的制约瓶颈.很多单位的公文网上只限于一些事务性、一般性的公文,大量业务活动中的重要公文、涉密公文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全保密问题未能有效地解决.怀着对Internet"无所不能"又"无所不至"的恐惧,我们走进了安全保密的怪圈.  相似文献   

17.
作为显学的清代考据学曾影响一代文风,并渗透进公文之中.受此风影响,清代中后期公文多以抽丝剥笋,追根溯源为主要写作方法,具体表现在宏观的"考源"、"考实"、"考名"和微观的"以古据今"、"以礼据严"、"以轻据重"上.  相似文献   

18.
一、公文的基本内涵及其功能作用 所谓公文即"办理公务的文书",这是"公文"一词的基本含义.它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使管理职权、处理日常工作时使用的,具有直接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相似文献   

19.
文本要素分析及其格式规范构建是各类文体研究最为重要的基础理论工作。本文针对公文理论此方面研究滞后及其造成的公文处理、教学实践中诸多难题,紧紧抓住公文正文这个关键,在揭示公文文体的本质特性主要为意志心理的反映的基础上,提出一整套以"主旨、依据、分旨"三大要素为核心概念,以"公文正文格式规范"为归宿的公文文本要素与格式理论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明代的关防     
作为与印信类似的身份凭证,关防最早使用于明代,且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勘合产生之前即已存在。明代关防不同于印信,不论在产生时间与颁发原因上,还是在颁给官员、颁发程序与铸造形制上,都与印信存在很大差别。作为一种权力与身份的象征和钤盖公文的凭证,明代关防从根本上说是对印信制度的补充,从广义上讲,可以看作是印信的一种。嘉靖后,关防不断增多且日益复杂,其地位与印信也渐趋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