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年少显露天分到初与文学结缘,从初闻鲁迅之名到追随先生一生,纵观作家萧军的一生,无论是为人为文,对其影响最大、指导最深的一个人可能就是鲁迅先生。要想正确理解萧军、萧军的作品以及萧军的文学生涯,首先就要了解鲁迅先生对萧军从初闻其名到耳提面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后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笔法老道、意蕴丰厚。从文本解读与教学解读的层面上分析《孔乙己》的文学价值及思想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思想理念,深入地挖掘出旧中国的社会弊端及对新社会的美好愿景。通过叙事学、结构学、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文学价值,从语文教学的层面,探析《孔乙己》在人才培养层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土佐日记》中社会讽刺这一大主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土佐日记》对人情浓厚的鲜明对照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世道人心,突出了作者作为第三视点的评判和作品的主题,并使作品结构颇具特色,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土佐日记》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鲁迅散文中的语言变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变异是鲁迅散文中的一大特点。文章分析了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语言变异现象,包括语音变异、词汇变异和语法变异,并对照其英译本,探讨了语言变异现象如何在翻译中重构。由于汉语语言变异独特的表意功能与英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翻译中,译者只有揣摩作者的变异意图,从语言变异的功能入手,同时对于文化差异加以适当的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还原以原作的变异之妙处。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翻译的《死魂灵》,是果戈里的代表作。这部巨著以其卓越的现实主义成就,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它既定的位置。研究它在形象塑造、艺术技巧等方面的现实主义成就,对我们的文艺创作肯定是有益的。一果戈里《死魂灵》中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首先在于它深刻地解剖和分析了当时封建农奴制度社会里“生活的主人”,从而刻划了地主阶级中不同的典型人物,描写了这些人物生动、独特的艺术个性,反映了沙俄社会现实的真实。  相似文献   

6.
山田花袋的名作《棉被》被誉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开创了日本的"私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均来源于现实生活,作者无所顾忌地违反了当时日本社会的伦理道德,暴露了社会生活中最丑恶的一面,对后来其他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棉被》虽然是一部自我告白性质浓厚的文学作品,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和新旧思想相碰撞的社会氛围。解析《棉被》中的人物形象,对研究山田花袋作者本人和了解当时的明治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创作《呐喊》、《彷徨》时.其从事“遵命文学”的创作目的在于:“用文字来改良人生,改良社会,改造国民性,改造国民精神。”①要达到这样的改变和改造,鲁迅对中国社会进行了透视,审美的观点集中在“五四”时期的要害——反对封建思想上。他不重在直接展示社会的浓黑和残酷,而把艺术的焦点投射处于水深火热、呼天号地状况的人的“灵魂”上,并在作品中常用象征来表现。 鲁迅是中国现代社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小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是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8.
著名诗人、诗评家晓雪作品研讨会于1995年12在北京文采阁举行.冰心、王蒙、艾青、臧克家、张光年写信、题词表示祝贺.李瑛、王巨才、唐达成、袁鹰、张炯、谢冕等70多位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出席.晓雪不仅是我国当代创作活跃、成果丰硕、风格独具的少数民族诗人、散文家,也是在诗歌美学研究和新诗评论方面见解独到、颇多建树、影响深远的诗歌评论家.40多年来,他创作出版了17种诗集、评论集和散文集,长诗《大黑天神》、诗集《晓雪诗选》、诗论集《诗的美学》等先后在全国获奖.晓雪的创作是二十世纪云南文学的重要收获.这次研讨会后,我们高兴地收到了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协理事,曾任《诗刊》主编的张志民先生在研讨会上的发言稿,收到了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理事、曾任《文艺报》主编的谢永旺先生的发言稿,还收到了著名文学评论家,《民族文学》副主编白崇人先生的发言稿.我们将三位先生的来稿作为一个小辑在“二十世纪云南文学研究”的栏目中推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悲剧鲁迅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但他生前并不快乐,死后更是可悲。即使到了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喜欢鲁迅。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我们没有把鲁迅先生当成一个文学家,一个思想家,而更多的把他当成一个政治家,这是特定的时代强加在鲁迅先生身上的悲剧。那么在静下心来认真地、全面地研读他的作品之后,或许才能领会到鲁迅先生在文学上、思想上的深刻性与前瞻性,才能真正理解他。  相似文献   

10.
“敦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王利器先生在《敦煌文学中的〈韩朋赋〉)》和周绍良先生在《谈唐代民间文学》”,中正式提出,自此之后,很多学者开始从宏观上研究把握敦煌文学,致力于整理敦煌文学概论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就有很优秀的论著成果出现,如张锡厚先生的《敦煌文学》、由颜廷亮先生主编的《敦煌文学》和《敦煌文学概论》、以及张鸿勋先生的《敦煌说唱文学概论》等都是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尤其是颜廷亮先生组织全国敦煌文学研究的代表学者撰写的《敦煌文学概论》一书,“进一步驱散人们对敦煌文学概念的狭隘理解,把敦煌遗书内俗文学和雅文学均归入敦煌文学的研究范畴,分别予以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徐嘉瑞先生是云南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一生研究的范围涉及戏剧、历史、文学、民间文艺等多个领域,而在他所涉及的研究、著述领域,几乎都达到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文化学术成就对学界至今还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就徐嘉瑞先生在上述领域的作品和成就分类阐述,肯定其学术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
《霜冷长河》是余秋雨所创作的作品中具有独特性的代表,作为余秋雨的四部散文小说集之一的作品,《霜冷长河》更多的是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余秋雨的丰富人生阅历是其作品具有深刻含义的最主要因素,读者在观看散文集时,也会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有更多的思考,余秋雨对人生的思考是生命经历中最常见但却最特殊的。本文通过分析余秋雨的散文集著作《霜冷长河》,分析余秋雨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感悟多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著名的文学著作。鲁迅先生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凭借其思想的深刻、描写的生动、叙事的严谨、语言的杰出等众多特色而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创作。其中有一类戏剧的创作因为《史记》而表现出了独特的色彩,作家通过对《史记》中的一些故事进行借鉴,对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等进行艺术在加工,最终创造出一种虚构与史实交错,娱乐与教化融合的戏剧,人们称之为"史记戏"。对这种在原著上进行改写的"史记戏"进行研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鲁迅《过客》语境差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从语境差的角度对鲁迅先生散文《过客》进行解读,分析文本中语境因素之间存在的差异关系,揭示作品在文体与表现形式、人物对话、创作与读解关系等方面蕴含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江兆民是东方的卢梭,是非凡的自由民权思想家,也是这些运动的指导家,而不是狭隘意义上的文学者。"东方的卢梭从明治时代开始便成了中江兆民的绰号。正是他把卢梭的《民约论》进行了翻译,并积极的在日本宣传。而且他为人又狂放不羁,虽说这只是对法国的激进主义思想家卢梭进行联想而做的比喻,但是双方都具有先进的思想,性格和行为都异于常人,都度过了跌宕起伏的一生"。虽说评价不一定完全正确,这个比喻却使兆民声名鹊起。在明治时代,能和著名的欧洲人进行比较,无疑是极高的评价。笔者在读到这一段话时,对中江兆民先生陡然产生好奇之心,仰慕之情油然而生。《日本近代社会文学集第50巻》的23页对《一年有半》也进行了评价。"《一年有半》及其续篇《续一年有半》作为兆民生前最后的著作闻名于世,而且在明治时代的随想文学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名作"。这段话更加激起笔者的好奇心,这是兆民先生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啊!究竟是怎样一部作品呢?真想一睹为快。兆民先生为什么要写这部作品?为什么以《一年有半》作为作品的名称?笔者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拜读了先生的大作。在这里,笔者欲不自量力地尝试着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企图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作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其战斗精神得到空前的高扬;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界,尤其是左翼文化界前进的方向。纪念鲁迅先生,自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文艺阵地》是由茅盾主编的一份大型的综合性文学刊物,在此期间,曾着力标举鲁迅的旗帜。这些纪念文字,主要从鲁迅的生活、作品和思想三个方面展开。重温旧籍,当有裨于时下的鲁迅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严家炎先生曾在《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一书中这样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走向成熟。”①可见,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之巨大,也足见鲁迅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和典范作用。鲁迅小说能受到如此高度的评价,是与他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和悲剧性完全分不开的。离开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便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也削减了小说的文学价值。在鲁迅先生塑造的众多鲜明而活现的人物形象中,又尤其以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和心灵感触的震动,同时还伴随着几缕幽幽的伤感和几分莫名的怨恨。也正应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②纵观鲁迅先生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型:第一类是最先觉醒的革新者和叛逆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和《长明灯》中的疯子。他们遭受了叫喊于生人之中,而人们却并无反应的可悲下场。小说中的狂人是一个开始觉醒的国民的典型,他惨遭压迫,面临绝境,不但抑郁而痛苦,而且总在焦灼中思索、期待和追求着,以致于被迫而疯狂,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思想情绪的艺术概括,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开始觉醒的国民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后至"文革"前的工农兵文学,虽然和政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其中的《红旗谱》、《创业史》以及《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等作品,又都能从政治走向文化,其途径是:从社会的横向层面去表现人物的阶级性;于历史的纵向维度去描写当时的政治事件;在人生的深度去展示作品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鲁迅全集》中发掘出的一些珍贵史料着手,论述了在上个世纪初叶,鲁迅先生与云冈石窟之间发生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从中反衬出鲁迅先生不愧为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此外,文章还发现整理了与云冈石窟造像题记研究相关的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一 1931年12月27日,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自述其早年接触外国文学之情况时说;“看外国的短篇小说,几乎全是东欧及北欧作品,也看日本作品。”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一书中也说:“鲁迅自从办杂志《新生》的计划失败以后,不得已而努力译书,和其第周作人开始介绍欧洲新文艺,刊行《域外小说集》,相信这也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他们所译偏于东欧和北欧的文学,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