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地方高校在创新改革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更多的校企合作项目,构建和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并有序推动各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进程。但是在初步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地方教育部门的政策引导效用并不明显,因此地方高校关联的产业化教育资源比较有限,不能形成协同教育平台。本文将着重探索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机制的构建要点。  相似文献   

2.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产业学院作为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的合作平台逐步成为很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首选。研究产业学院的运行模式及成功案例,对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实力、校企合作水平、产教融合深度、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对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襄阳高新区共建先进制造业产业学院进行总结和归纳,探索并实践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地企协同的产业学院先进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产教融合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社会形势下,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新时代必然要求。文章主要分析探讨了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发展现状以及长效合作的经验,结合襄阳市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分析,提出强化政府统筹规划和引领、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各类职教集团(联盟)多方位发展等建议,推进襄阳市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快速发展,实现互惠共赢的美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产教融合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社会形势下,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新时代必然要求。文章主要分析探讨了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发展现状以及长效合作的经验,结合襄阳市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分析,提出强化政府统筹规划和引领、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各类职教集团(联盟)多方位发展等建议,推进襄阳市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快速发展,实现互惠共赢的美好局面。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区的高等院校在协同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以及产教融合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将人才培养作为主要创新目标,着重提升各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高等院校需要结合学科专业与社会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的差异,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合作企业进行资源共享。本文着重探究高等院校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深度探讨创新型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提出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创新的策略,通过合理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校企良性的互动合作机制,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认知和定位等,为社会和酒店业发展提供大量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建设“双师型”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理念、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体系的重要举措。当前,“双师型”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双师”结构不合理、资格认定不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通过加大校企合作,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双师型”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推动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措施。以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为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创新为核心的“协同”培养模式,推进创新教育的“供给”,充分发挥大学生协同合作的内在动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是新时期通过互联网与社会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和新趋势。基于产教融合视角,提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的基础上“互联网+”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产教融合路径。该路径通过深度剖析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重新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基于“互联网+教育”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块,形成构建了以互联网为工具的 “企业需求导向+学生专业发展导向” 和“社会需求导向+学生专项实践导向” 相融汇以及“互联网+学校教育+学生实践”相融合的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另外,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产教融合路径注重校内校外联动,形成校企协同推进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培养的全新模式。旨在为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只有走产教融合发展道路,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需求。为了实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应引入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立创新创业团队,借助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才能使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从目前高职院校推进实际来看,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文章提出了“五位一体,医教协同”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路径,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得到广泛认同和接受。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在与企业协同育人的实践中创新合作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探究。文章通过对多元多维模式探讨研究,以当前校企协同育人具体实践为例,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及实践发展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高职特色育人机制,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高职现代农林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坚持课程设置灵活化、考核方式多元化、校企互动常态化、政策支持明朗化,走一条既能适应行业企业需求,又能反哺学校发展的双赢之路。本文从研究的基础和现状出发,提炼出高职现代农林专业“1345”实践教学模式,并且对“1345”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向俊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收录汇总):49-54
在当前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得到广泛认同和接受。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在与企业协同育人的实践中创新合作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探究。文章通过对多元多维模式探讨研究,以当前校企协同育人具体实践为例,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及实践发展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高职特色育人机制,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2,(4):F0002-F0002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汇川技术”)创立于2003年,是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和上市企业,入选“2020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汇川技术在苏州、上海、杭州、香港等地没有20余家分公司,拥有员工1.69万余人。苏州市职业大学积极推进新形势下产教融合与校地合作,与汇川技术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成立汇川产业联盟学院,建立互惠双赢、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2019年,校企共同申报并立项江苏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2020年,汇川技术入选江苏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2021年校企合作申报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实训基地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岗课赛证创新融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产业学院受益群体不够广泛,管理偏行政化以及产业学院服务地方经济不明显的问题。探索学分银行,实现多种形式学分互认,双主体共育,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地方政府牵头,共推地方经济发展将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推进产业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助力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多次出台产教融合相关方案及指导意见,格外重视并提倡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产教协同育人,高职院校也渴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优秀人才,不断进行教学管理改革,在产教合作的道路上进行了不少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校企合作浮于表面,普遍呈现"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根...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深化职教改革文件精神,近年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与襄阳(国家)高新区探索实践全面、深入、系统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在襄阳高新区管委会主导下,校企通过契约深度融合,政、校、企共建先进制造业产业学院,以政校企行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项目为载体,以园区现代学徒制改革为重点,以共建园区学习中心、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产业教授、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为抓手,完善产业学院运行体制与机制,推动产业学院实质化运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成为了能满足学校和园区内订单培养、员工培训与学历提升、学生实习实训、技术研发与技术革新等要求的产业学院典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指路灯,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产学研一体化不再是一种肤浅的单一校企合作,而是一种模式、一种思维、一种理念。只有将产教融合的理念贯穿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个过程,才能满足智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产教融合的本质是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依托产教融合新模式,使职校学生实现高效育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目标明确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产业学院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在多元关系嵌入和主体协同共生等方面发挥着对产业学院发展的积极影响。在数字创新赋能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围绕数字经济产业需求,通过探索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搭建多元协同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无界化师资互融机制,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等路径保障和推进产业学院可持续、内涵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