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朱熹首倡并躬行的“以《诗》言《诗》”说是对《诗序》”以史证《诗》”以及后儒“以《序》解《诗》”的否定与批判,同时又体现了对《诗经》文学本质与诗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贯彻“以《诗》言《诗》”的原则,实现传统《诗经》学的重大变革,是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赋予宋代学者的重大使命;而文学名家与经学大师的一身兼任,历代文学与历代经学的双轨集成,是朱熹实现《诗经》学变革的主体条件怀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2.
《诗蠲》是民国时期焦琳研究《诗经》的一部著作.由于时代背景与作者自身的经历,《诗蠲》在尊《序》尊《传》的同时,又表现出疑《序》疑《传》的经学思想.在我国文学发展的长河中,经学与文学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经学与文学之间的互动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因而在民国平等、开放、自由的社会思想风气下,《诗蠲》不仅表现出浓郁的近代化思想,而且成为传统经学向近代诗经学转型过程中的有代表性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涵泳是方玉润阐释《诗经》的主要方式,他主张在不拘泥于前人阐释的前提下,借鉴诠释学和修养论中的涵泳方法以推原诗人始意。在涵泳方式上,强调通过文学性的途径来体会关于教化的诗旨,使读者由“被领会”转向“主动领会”,扩大了《诗经》的情感指向,并由此构建了一套以文学为途径来诠释《诗经》诗教思想的完整的《诗》学体系,体现出文学与经学交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意在对西方诗经学形成的每一阶段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一时期的特征进行分析。西方诗经学历时三百多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6—18世纪以教会学术为中心的第一阶段;18—19世纪还《诗经》以文学作品本来面目的第二阶段;20世纪西论中用对《诗经》进行全方位研究的第三阶段。其演变历程为:从教会学术向世俗学术———即由神学研究转为综合性文化研究,继而向文学研究的过渡,再向西论中用对《诗经》进行再阐释与分析研究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诗经学对《诗经》的文化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诗经学忽视“诗本义”而却以解经为主流,故一直受到学术界非议。本文借助哲学文化人类学原理,对传统诗经学对《诗经》的文化还原进行了审视。笔者认为“诗本义”让位于《诗经》的文化解读根源于《诗经》的文化本质,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诗经》的文化解读主要体现在历史、礼仪、伦理等三个层面。《诗经》的解读过程其实就是历代学人对中华文化的参与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是思想文化的重大变革时期,在经学文学化过程中,文学不断从传统经学中汲取养料,直接影响着文学创作;经学通过文学的生动表达,拓展了经学本身发展的文化空间。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大量引用《诗经》"二南"的诗句,直接影响着小说的主题思想、语言艺术以及小说伦理的特殊指涉等,使小说在创作上呈现出强烈的经学化倾向。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经学化的原因复杂,一方面,时代变革过程中经学裂变对文化进行自我选择;另一方面,人们用文学的心态观照经学,在文学召唤中对经学做出了应答。  相似文献   

7.
辞赋作品引《诗》用《诗》之风源于两汉经学与文学互动,即使在经学衰微的魏晋时代此风仍然不减。不同风格的辞赋作品对《诗》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有着异彩纷呈的发挥,而京都赋题材的作品对《诗经》文辞的称引和化用则呈现出特殊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诗》产生之后,随着社会的变化,不同时期对《诗》的价值认可,经历过从文学到经学,又从经学回归到文学的演变过程。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强调《诗》的经学价值;"五四"之后,把《诗》的经学价值剥离开来,回归其文学价值。在社会急剧变化的今天,在重建社会道德体系的时代要求下,重新思考《诗》的经学价值,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诗经》作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的阐释和研究始终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经学时代,毛、郑、孔说诗系统尤其郑玄“以礼笺诗”影响甚巨。但在经学式微之后,毛、郑、孔说诗系统遭遇到历史主义解读方法的巨大冲击。《豳风·七月》的经学解读中所包含的“天地阴阳观念”与“养老敬老”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勤政爱民”等礼乐教化思想之深度、厚度,是历史解读法中的“压迫与剥削”、“奴役与被奴役”的阐释无法相比的。在国学热的今天,理性回归经学也是《诗经》解读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诗经胡传》是明代《诗》学著作中 ,用功较勤的一部 ,海内甚少传本。此书具有集明代《诗经》研究大成之意味 ,故经学之研究与文学之研究双轨并驱。无论在经文勘正上 ,还是在文字训诂、名物考证、诗旨探讨、文学分析上 ,都取得了他人不可替代的成绩 ,对《诗》学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熹不仅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也是宋代成就颇高的学者代表之一。他在著作《诗集传》中阐述了自己的经学思想,一方面他反对汉唐以来的将《诗经》作为宣传政治教化的“美刺诗”,要求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诗经》,肯定《诗经》是抒情之作。但是作为理学家,朱熹诗经学的目的还是以诗来建构和宣传自己的理学,并且朱熹经学充满了矛盾,而这种矛盾在解读《二南》中最能体现。  相似文献   

12.
作为清代最重要的文学流派,桐城派的经学研究受到尊宋思想的影响,秉持"义理"之说与汉学"考据"对立。吴汝纶却独辟蹊径,提出"因文求意"的说经方法。此法源自桐城派的相关古文理论,将古文天然具有的"辞章之学"视作治经一途。通过分析经书文章的结构规律和修辞特点等文法要素,诠释经文和经义,为晚清的经学研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并且改变了"辞章之学"在古文创作方面的单一运用方式,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经学研究方式,在古典学术领域与汉、宋二学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3.
明代晚期,延续了千年之久的<诗经>经学研究,突然出现危机,而<诗经>之文学研究随之兴起,并出现高潮.这是<诗经>学史上的一次巨变.本文旨在探讨这次巨变出现的历史过程,探寻<诗经>文学研究的轨迹.并对朱熹、谢枋得、徐常吉等人在其中的贡献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从16世纪开始,作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的《诗经》向西传播.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海外《诗经》研究由综合性文化研究阶段渐渐进入了文学性研究阶段.这一时期,法、英、德3国在《诗经》研究方面取得了全新的发展并体现出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汉初<诗>学的最大贡献在于"经典复原"的成功.经师们靠记忆口头传授,一人不能独尽其经,阜阳诗简之所以<稚><颂>阙如,即是证明.<毛诗>则为藏干隐密而得以幸存的<诗经>全本.在经典复原过程中,<诗>学传播呈现出了无序状态.,随着大师的出现,始有了齐、韩、鲁、赵<诗>学传播的区域性特点.政治力量的介入,使<诗>学传播由无序走向有序,逐渐形成了四家<诗>派系.  相似文献   

16.
唐人议论而好称引经典,<诗>是常用者之一.考察唐代士人的议论引<诗>情形,可以看到,随着经学的统一与复兴,他们继续着汉人所建立的言说传统,以<诗>为发言立论的政治依据.不同的是,唐代经学因为与科举考试结合而出现的经学教育平民化,既使儒家经学获得前所未有的普及性教育,而重经文、轻义理,读经者多、研经者少的经学状况同时又潜藏着经学衰落的危机与变革的契机.通观唐人议论引<诗>的情形,可以见出<诗>在唐代随同政治的盛衰而有起落,而这一起落反映的是儒家经学在唐代的盛衰转变.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文献,也是自春秋以来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典籍,而且它与《诗经》等许多历史经典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论语》作为儒学经典,阐述了孔子的言行和其价值观,其“《诗》学”思想在中国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将《论语》中出现的《诗经》内容,特别是孔子本人对《诗经》内容的阐述评价作为切入点,浅析《论语》“诗学”及其对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了该馆所藏并整理的一批“战国楚竹书”材料,其中包括《礼记·缁衣》篇等重要经学文献。作为差不多同时代、存在文献学上宛密关联的出土材料《郭店楚墓竹简》也保存了《礼记·缁衣》篇文字。两种出土文本记载的《礼记·缁衣》所援引的今本《诗经》有关文字,也都赖以保存,本文以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校,对上具文献中引《诗经》部分的异文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19.
西汉末年,刘向父子通过目录学的“类”、“序”特殊途径,正式确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正统思想学术地位。以《周易》为六经之首所形成的新的排序,不仅走当时经学思潮的影响下各种思想融汇交流的结果,也与孔子及儒家在当时思想领域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既是“子学余绪”的挽歌,又是“独尊儒术”的新章。通过《周易》在六经中地位的变迁,体现当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思想融合大趋势,并表明了《周易》的形而上学建构才是它的地位在当时产生飞跃的根本原因。这是古经学与今经学长期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郑风作为《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在从汉到宋的经典阐释里发生了重要变化,被定为“淫诗”备受贬斥。然而追究“郑风淫”一说成立的过程,可以发现其中承载着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儒对汉代诗教的反动,“郑风”作为突破口被赋予特殊意味,并由此展开了不同于汉儒的经典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