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故事一: 美国一个州的居民有这样的生活习惯,就是在喝可可时放上鸡蛋。据说有两个毗邻的茶室,因为老板说话方式不同,导致一个生意日渐兴隆,一个每况愈下。其中一家每当顾客到来时,总是问在饮料里放一个鸡蛋还是放两个鸡蛋,从而生意越来越红火;另一家问的则是要不要放鸡蛋,许多顾客都回答不要鸡蛋,于是生意变得萧条?这两家老板说话方式不同,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经营状况。他们的成败,仅仅缘于几个简单的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有个故事:两个卖稀饭的摊主,一个问顾客:“先生要不要在稀饭里打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不要”,而另一个摊主问顾客:“先生,稀饭里要打几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打一个”,另一半人中,有一半说:“不要”,有一半则说:“打两  相似文献   

3.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家靠街紧邻的卖粥小店,生意均很红火,每天的顾客川流不息。然而晚上闭店结算时,左边小店总比右边小店多出百十元,天天如此,右边店的老板百思不得其解。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左边小店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会问:“本店的煎蛋外黄里嫩,味道很好,您是要一个还是两个?”爱吃鸡蛋者会要两个,不爱吃的也会要一个,当然也有不要的,但毕竟很少。而右边店与左边店的说法则有些小小的出入:“本店的煎蛋外黄里嫩,味道很好,您要不要尝一尝?”结果,有的说要,有的说不要,大概各占一半。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则故事:同是卖粥的两个摊子,都准备了鸡蛋,当然价格也是一样的。一个摊子的服务生问顾客:“先生,请问要不要在粥里打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不要”,一半人说“打一个吧”。而另一个摊子的服务生问顾客:“先生,请问您的粥里要打几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打一个吧”,另一半人中,有一些说“不要”,有一些说“打两个吧”。就这样,两个粥摊的营业额有了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成败的距离     
九十九度加一度,水就开了。开水与温水的区别就是这么一度。有些事情之所以会有天壤之别,往往就是因为这微不足道的一度。两个下岗女工,各在路边开了一个早点铺,都卖包子和油茶:一个生意逐渐兴旺,一个三个月后收了摊,据说原因是一个鸡蛋的问题。生意逐渐兴旺的那家,每当顾客到来时,总是问在油茶里打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垮掉的  相似文献   

6.
<正>琼斯是新西兰奥克兰市一家鞋店的老板,由于奥克兰市区内的鞋店鳞次栉比,加之琼斯的鞋店又没什么特色,所以生意一直很不景气。怎样才能让鞋店生意好起来呢?琼斯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效果不佳。一天,鞋店里来了一位老年顾客。琼斯热情地迎上去,问老人想要买什么样式的鞋  相似文献   

7.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 ,并且拿同样的薪水。过了一段日子 ,阿诺德加了薪水 ,而布鲁诺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 ,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他抱怨 ,一边盘算着怎样解释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布鲁诺先生 ,”老板开口说话了 ,“您到集市上去一下 ,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 ,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布鲁诺赶快又跑到集市上 ,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有40袋。“价格是多少?”布鲁诺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了价钱。“…  相似文献   

8.
杨玄章 《大学生》2012,(22):47-49
曾经在美国硅谷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一个顾客走进硅谷的一家宠物店,看到一个标价5000美元的猴子,问老板说:这个猴子为什么这么贵?老板答:这个猴子会写C程序,且干活儿很卖力。顾客又看到一个标价一万美元的猴子,问:这猴子有啥技能,贵这么多?老板答:它会写C++程序,且有系统设计的能力。最后顾客看到一个猴子标价五万美元,吃惊地问老板:  相似文献   

9.
最近看到一则故事,情节虽简单但意义却很深远———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推销员在纽约街头推销气球。生意稍差时,他就会放出一个气球。当气球在空中飘浮时,就有一群新顾客聚拢过来,这时他的生意又会好一阵子。他每次放的气球都变换颜色,起初是白的,然后是红的,接着是黄的。过了一会儿,一个黑人小男孩拉了一下他的衣袖,望着他,并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气球,会不会上升?气球推销员看了一  相似文献   

11.
童小燕 《教师》2011,(7):117-118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推销员在纽约街头推销气球。生意稍差时,他就会放出一个气球。当气球在空中飘浮时,就有一群新顾客聚拢过来,这时他的生意又会好一阵子。他每次放的气球都变换颜色,起初是白的,然后是红的,接着是黄的。过了一会儿,一个黑人小男孩拉了一下他的衣袖,望着他,并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气球,会不会上升?"  相似文献   

12.
看过一篇文章,说是美国有对兄弟合伙开了一家成衣店,每当顾客询问衣服的价格时,弟弟总要故意抬高声音说:“您讲什么?请大声点,我耳朵有点聋。”当顾客真的大声询问时,弟弟就说:“请您等等,我问一下老板。”然后哥哥在里面说:“72美元。”这声音大得足以让顾客听到,到了弟弟口中却变成:“老板说这件衣服卖42美元。”顾客以为占了很大便宜,立即交钱拿货走人。一时间,这家店的生意好得出奇。文章是赞扬这对兄弟的,说他们成功就成功在想出了一个好点子。还想起早些时候看到的另一篇报道,珠海某破产企业的老总把原来的保健品改了个名字继续投放市…  相似文献   

13.
杂技团在表演时有一个非常惊险的“顶盘”节目:表演者头顶一根长两米的木棒、上顶一个托盘,托盘上放了许多只盛满了冷水的玻璃杯,玻璃杯上放一块木板,木板上放着许多鸡蛋。只见表演者用手中的木棒对准木板快速地用力一击,观众的心随之一紧,都认为鸡蛋会随着木板落到地上跌得粉碎。可是,结果却有惊无险,木板被打掉了,鸡蛋却落到了玻璃杯里,因为杯里有水,所以鸡蛋不会跌碎。 在这个“顶盘”节目表演中,鸡蛋为什么没有随木板一起飞出呢? 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下面两个游戏。 在桌子边上放一张纸条,纸条上放一本书…  相似文献   

14.
张珠容 《良师》2011,(7):14-15
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小镇上,开着一家名叫“飞跃”的格调餐厅。经营几个月下来,老板杰瑞发现,餐厅每周末的生意特别冷清。通过调查,杰瑞了解到周末是一周的开始,所以很多人都紧张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15.
第92位顾客     
<正>阪垣平正在厨房里忙碌着,新雇来的店员幛子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请他出去,说是外面有个奇怪的顾客。一边安慰着幛子不要急,阪垣平一边赶到了前厅。幛子所说的奇怪的顾客原来是一个大孩子带着一个小孩子。大孩子向阪垣平鞠了一躬,很有礼貌地问他:"老板,我听说您家每天第92位顾客是不收钱的,是吗?"阪垣平一愣,问:"这个……你是听谁说的?"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条马路上有两家粥店,地理位置差不多,生意都很红火,可是奇怪的是每天左边粥店的营业额总要比隔壁那家差几百元钱。有一个人一直迷惑不解。这一天他走进左边的那家粥店,服务员微笑着迎过来说:"加不加鸡蛋?"他发现顾客加鸡蛋的和不加鸡蛋的各占一半。  相似文献   

17.
王浩廷 《辅导员》2013,(Z1):102
这天,妈妈做了两碗面条,一个碗里卧着一个荷包蛋,另一碗里没有。妈妈问:"儿子,你选哪一碗?"我立刻说:"我选有鸡蛋的那碗!"可正当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荷包蛋"的时候,妈妈却在另一碗里挑出了两个荷包蛋——原来,这两个鸡蛋藏在面条下面!这时,妈妈说:"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第二天,妈妈又做了两碗面,和昨天一样,一个碗里卧着一个荷包蛋,另一个碗里没有。我接受上次的教训,选了那个没有鸡蛋的碗,心  相似文献   

18.
<正>在纽约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上,有两家超市几乎同时开张。乔恩是其中一家超市的老板,为了和对方竞争,吸引更多的顾客,他几乎想尽了办法。比如以最优惠的条件办理会员卡;每天推出半个小时的特价营业时间,所有商品都以进价出售;努力减少库存,降  相似文献   

19.
一家饭店的生意不好,只好卖给别人。新老板原是微软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他采取了一种独特的营销策略。开张的第一天,来了第一个顾客,只要了一碗汤。可是汤刚刚送上,就发生了以下一幕:  相似文献   

20.
言语策略指说话时采取的方针和方式。说话时,实行什么样的策略,直接关系到言语交际的效果。同是顾客与老板间关于饭份量多少的争论,采用不同的言语策略,结果大不相同。例如: A顾客甲;四两饭这么一小碗,太不像话了! 老板:四两饭这就不少了!你叫大家说说。顾客乙:就是少,我半斤饭也只这么一小碗。老板:客人不能总站在客人一边,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