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1至2页,练习册第1页。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了解计数单位“百”。 (2)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3)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百以内的数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数100以内的数和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接近整十数的数法。 教具学具:磁性板,100根小棒,小棒图。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64—65页及练习第1~3题。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 ,初步建立10的数感。2 学会10的数数、认识 ,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1 故事导入。师 :“数学王国里 ,数字9总是认为自己最大 ,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字 ,特别是0 ,小朋友 ,你能帮0想想办法吗?”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办法 :让1和0做朋友比9大 ,让2和0做朋友比9大……2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 数数和认数(1)数 :课件分步显…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五年制数学第一册(统编教材第24页,义务教材第34—35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的物体的个数,了解8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数字8,熟记8的组成。 教具准备:主题画(图中的人物可移动),一张长方形餐桌、8个小孩、8套餐具、8瓶饮料的示意图,磁性软件,尺子图,计数器。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00-101页的第1-5题。教学目标1.系统认识20以内数和顺序及大小。2.熟练掌握数的组成;理解  相似文献   

5.
使用课本:部编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一册第24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采用顺读、倒读和抽读的方法,检查学生对数字1、2、3……7的认识。2.指名板演,填数的组成。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6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用数字卡片2、3、4和小数点“.”,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19页有这样的教学建议:第66页最后一题是思考  相似文献   

7.
课题: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40—41页“8的认识”教材简析: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教学认数字、写数字和10以内的加减法,教材中采取了认数和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的编排方法,“8的认识”是在教学0-7各数的认识和7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8的认识”的方法和思路与“7的认识”相同,只是8的组成和写法难度较前增大。本节课的重点是8的意义、组成和写法,8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技学目标:认知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2使…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9页(0的认识)。教学过程一、认识数字,书写0师:昨天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一位同学的作业全都做错了,你们说老师该给他  相似文献   

9.
吴俊宏 《黑河教育》2014,(11):80-8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4页~16页,练习二1~4题教材分析:《1~5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目标:能够借助具体物体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5以内数的具体含义,知道1~5的顺序,知道5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5以内各数。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985年4月第一版)第20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 用0,1,2,……9十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教学参考资料讲,这道题的答案很多,可以用凑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衔接教材,第12页,1.4绝对值。教学目标:1.知道绝对值;2.知道用符号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3.会写出一个数的绝对值。教学步骤:(新课导入部分)一、新课导入。出示数轴,要求学生完成如下问题(括号里的数字或字母均是答案):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第一册,第19—20页。 教学目的: 1.会数数量是5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5。 2.能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5以内的数的大小。 3.掌握5的组成。 4.进一步理解5个和第5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数字5的含义,熟练5的组成。 教具准备:主题画、绒板、贴绒图、小棒、计数器、正方体木块9个。小圆点子15个(包括学生)、10朵  相似文献   

13.
初小算术第二册(暂用本) (一)删去下面各题: 第1页第6题;第3页第16题;第5页第2题;第7页第6题;第12页第2题;第15页第10题;第25页第15题;第32页第6题;第38页第6题,第43页第4题;第62页第25题;第69页第5、7、8题;第75页26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第86页—87页例1、例2,“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十八中第1—6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2)会用方程解分数除法应用题,掌握解题思路。(3)提高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包含除法的教学中,为数不少的同志认为,名数除以名数得异名数。我认为这种认识是值得商榷的。小学数学四册第28页第10题:“一盒粉笔有80支,每天用5支,可以用多少天?”解答算式是:80支÷5支=16(天)(注:算式中带上“单位名称”,便于说明问题)从表面上看,前面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1页至第62页。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具准备: 复习用口算卡片,教科书第61页〔1〕苹果图两幅,第62页〔3〕五角星图,小棒图,大虚线圈一个,练习用口算卡片。学具准备: 12朵花,14个圆片,用16开纸剪的虚线圈一个。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算式写得数,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9+3、9+7、9+4、9+8、9+5、9+9、9+6、9+2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的数: 9+()=11、9+()=12、9+()=15、9+()=18 9+()=16、9+()=13、9+()=17、9+()=14 (3)根据每个加法算式想出两个减法算式: 5+2=7 6+3=9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第61页〔1〕左图(用幻灯或其他教具直接在黑板上摆) (1)提问:图上画了什么?(9个绿苹果,2个红苹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第15页有道思考题,内容是“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使其中的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把这道题改写成竖式计算,就是一道填充题,形如:□□□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其大小,发展数感。认识数位顺序,知道数位顺序表的排列顺序。2.结合现实素材探究万以内数的读、写及组成,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及组成,学会数数。3.在  相似文献   

19.
现行小学数学课本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既有益于综合应用知识,又有益于发展思维能力。只是有些题目,解答起来并不容易,本文拟对一道数字组数问题谈谈我的思考过程。为方便起见,采用解题的形式来叙述。问题1:用1、2、3、4、5、6、7、8、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减等于第三个数。(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28页第15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会认、读、写一位小数。2.经历探究小数的过程,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过程一、贴近生活,引入新知1.引出小数。师:在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去超市收集各种各样的数,现在请把自己的数字信息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找找哪些是我们没有学过但你们已经知道的数,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把数分成整数和小数。)师:这些没有学过的数都有什么特点?这类有小圆点的数字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师: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