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情感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来发现学校教育中的情感现象与问题,阐释学校教育中的情感与宏观、中观和微观社会之间的内在互动机制,找寻学校教育中的情感及情感教育问题解决的社会策略.其研究内容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进行探讨.教育情感社会学拓展了教育社会学和情感社会学的研究空间,凸显学校教育中的情感及情感教育教学问题的社会性根源.  相似文献   

2.
影响创新教育的教师社会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新教育实验研究中 ,学校内部的社会学条件发挥着十分突出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学术界早就注意到宏观社会学因素与科学技术创造的关系 ,而对于教师因素这一重要的学校社会学条件则缺乏必要的研究。文章试图从学校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角度对影响创新教育的教师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要加快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就亟需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作出明确而有力的回答。从"钱学森之问"所体现的重大时代意义入手,揭示学校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能承受之重,即学校教育无法超越创新人才成长的时代发展规律,学校教育难以超越创新人才成长的深层制度屏障,学校教育不能重构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最后从宏观-社会、中观-学校、微观-学生三个层面展开探讨,以求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实现教育公正是全球各国对教育的永恒追求,然而在看似公平公正的学校生活中,隐藏着许多非外显的教育歧视现象。这种歧视以微观的方式存在于所谓的"好生"与"差生"之间、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及男生与女生之间。等级化的文化观念、功利化的教育模式、制度及政策的漏洞及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基于生态学的角度,从政府、社会、学校与教师四个方面分别探析规避微观歧视,促进学校教育公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课程本质是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起点、中心和方向。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向探讨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的社会学视域、学校视角和教育教学视点来看,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应该从不同领域、不同视域和不同观点去认识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班级学生社会分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70年代初,解释论异军突起,指责以功能论与早期冲突论为代表的宏观教育社会学把学校教育当作黑箱的输入—输出模式,不能解释学校教育实际过程。解释论者从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剖析学校教育的实际内容和实际过程,导致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取向的一次大调整,微观研究取向打破了宏观研究取向的垄断地位。班级作为学校教育实际进行的场所,班级系统本身客观存在着分层,班级学生适度合理的分层有  相似文献   

7.
在经历了经典的灵光、现代性的转向和后现代性的分解三个阶段之后.西方社会学对于空间社会性内涵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空间的浮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学校的全新视角。将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空间,可以全面揭示学校所蕴育的社会性内涵.同时也为超越已有的教育社会学中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分野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谢妮 《教育学报》2006,2(6):91-94
通过把微观的学校日常生活场景和宏观的社会结构联结起来分析的方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盛行于小学日常生活中约束身体的规矩及规矩的意涵;规矩如何渗透在活动、时间与空间中对身体进行规训;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与社会结构之关系及身体规训的社会控制意义。发现学校教育的实质是通过身体规训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小学教育对社会控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通过身体控制把个体初步整合进社会结构中。  相似文献   

9.
对"学校服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学校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管理的一个新概念,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教育分宏观层面和微观基础,学校是教育的微观基础,因而具有与教育不同的属性."学校服务"是学校的产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不一定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市场可以是"学校服务"的调节器.政府要通过调控"学校服务"来保证教育的公平,学校要经营好各自的"学校服务"品牌,还要构建在"学校服务"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试论解释论之学校功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兴起的解释论,是对以功能论和冲突论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社会理论的挑战。它关注教育社会学微观领域的研究,使社会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课程编制、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从而既推动了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又促进了社会学理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孟夏 《中国教师》2013,(8):62-65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当代有专家提出:经济解决今天的问题,科技解决明天的问题,教育解决后天的问题,文化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可见,文化对国家兴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应予以足够重视,而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则是重视学校文化的具体体现。的确,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优秀的学校  相似文献   

12.
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由基本理论、管理理论和学校教育理论组成.基本理论体现了德国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管理理论体现了德国政治教育的社会属性,学校教育理论则体现了德国政治教育的教育属性.它们反映了德国政治教育理论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结构,从不同的层面指导着德国政治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学校文化与学校教育同质相关。尤其在当今,人类正置身于多元文化激烈撞击的复杂环境,任何一种理性的学校教育观念,都不单单是对教育的认识,也是对学校文化新生命的探究。学校文化的冲突、变迁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学校文化的现代化呼唤"素质本位"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教育解释学的理论与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长林 《教育探索》2004,(10):37-39
解释学的教育社会学试图消除宏观教育社会学对人的主动性忽视的弊端,消除社会学分析在学校、课堂及教师与学生日常活动和行动解释中的虚无的弊端,并利用本文解释学方法,建立起微观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康德式的学校教育话语回避了紧张的社会关系,只是在表达古典哲学家美好的“人类”教育想象,而马克思之后才诞生的学校生活社会学叙述则要深入万千“无名者的经验”,理解学校中各类人群的生活及其复杂的社会关系,揭示其中的冲突、抵抗、不平与痛苦等悲剧性事实。当前从事学校生活社会学叙述的难度已大大降低,但它仍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而社会学...  相似文献   

16.
姚美琴 《今日教育》2006,(7S):44-46
学校发展规划。这个名词在中国已经不再是个新鲜的事物了。不论是高中示范校的建设。还是基础薄弱学校的改造.都将学校发展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文施和研究。学校发展规划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归结其原因:一方面.社会对教育质量的关注自80年代以后日益强烈。追求优质教育,而教育质量问题是个性化的、具体的学校问题,因此,教育的发展则由宏观层面的教育事业发展问题转移到了关注具体的学校层面的发展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讲,学校自主权的加大.使学校有机会、有权力对学校自身内部微观上的发展进行一段时间内(三年或五年)的规划.以促使学校有计划地、有步骤地、渐进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宏观角度看教育公平,主要是指教育资源的分布均衡;从学校中观层面来看教育公平,是指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参与平等。空间社会学则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观照学校内部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实践视角。在空间社会学的视域下,教育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缺乏对课堂空间的关注和理解,以教师为绝对主导地位的空间关系形成,不同学生对课堂空间的支配和使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实现教育公平的课堂空间建构,应"树立空间意识,重视人的价值;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场域融合;建立心理归依,实现空间共享"。  相似文献   

18.
康德式的学校教育话语回避了紧张的社会关系,只是在表达古典哲学家美好的人类教育想象,而马克思之后才诞生的学校生活社会学叙述则要深入万千无名者的经验,理解学校中各类人群的生活及其复杂的社会关系,揭示其中的冲突、抵抗、不平与痛苦等悲剧性事实。当前从事学校生活社会学叙述的难度已大大降低,但它仍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而社会学叙述的力量正表现为:它始终会克服艰难,努力探索理解、消除各种悲剧性教育生活的理论与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教育社会学按照人们对现行教育制度和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而将其理论体系总体上划分为三大块:社会传递理论、社会改造理论、解释论。社会传递理论着眼于文化的传递和复制,研究教育如何在文化复制的过程中发挥其社会功能,功能论、冲突论等属于此体系:解释论关注行动者在人际互动中的社会意义,强调微观层面上的描述性的、非量化研究,它是沟通传递理论与改造理论的桥梁;社会改造论则注目于对现行社会和文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举办的正规学校教育并不能完全代表人类丰富宏阔的教育生活之全部.民间教育概念的提出,旨在以一种新的视阈、立场和价值追求来审视今日之教育生活及教育研究;以开放的眼光来剖析今日之教育样态,体察当前我国教育研究的局限和不足,阅读"草根"民众寻求满足自身生活与发展需求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可以明晰民间教育这种"隐藏的教育"存在的逻辑合理性及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