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还要有回味无穷的结尾,教师的结课艺术也是衡量其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结课能帮助学生巩固对新学知识的记忆,启发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结课。一、延伸阅读式在课堂教学进入尾声时,如果教师结合课文的内容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时还能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学习中,深化课堂知识,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相似文献   

2.
一个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求知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掌握知识重点,意义更为重要.有经验的教师都深深懂得,一堂生动的课不仅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和环环相扣的中间,还要有耐人寻味的收尾.因为好的结课,能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叶添华 《中国教师》2014,(10):20-22
<正>结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结课具有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炼升华和发人深省的作用。本文旨在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结课方法进行初步的概括与探析。一、归纳总结式归纳总结式结课,即在课堂教学的结尾,教师指导学生将一节课(或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知识结构进行归纳总结的结课方法。一般而言,大致有三种方式。1.梳理归纳式梳理归纳式结课,即帮助学生理清一节课(或前  相似文献   

4.
引人入胜的开头对于激发学生听课兴趣、提高求知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设计好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可以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和巩固知识。教学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或课堂临时出现的情况灵活选用,不可拘泥于形式,死板单调。下面就如何设计一堂课的结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 ,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创造者。创新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结课艺术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提高英语结课艺术和培养创新意识的关系入手 ,简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种结课方式 ,与同行们共同商榷。一、提高英语结课艺术与培养创新意识的关系一堂完美的课 ,不仅要求开头引人入胜 ,而且要求结尾更为精彩。因为课堂结尾是巩固新知识的重要环节 ,是衔接前后课内容的纽带 ,是活跃思维 ,发展兴趣的良机 ,是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优秀的结课可以取得“…  相似文献   

6.
正初中理科教学不仅要精心"导入"新课,其课堂结尾的小结,俗称"结课"也应讲究艺术,以起到强调重点、归纳总结并为下一环节教学铺路搭桥.一、总结回味式"结课"总结回味式结课,即在一堂课结束时,用准确简练的语言,以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用于总结的语言不是对所讲述的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应有所创新.如在"楞次定  相似文献   

7.
朱燕红 《广西教育》2014,(29):77-78
正结尾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精心设计历史课堂的结尾,能产生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课堂艺术效果。在此,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设计历史课堂的结尾。一、结构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要引导学生将整堂课的知识进行扼要梳理,构建知识网络。而结构板书作为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能帮助学生删繁就简,加深  相似文献   

8.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课堂教学要达到预期目的,开头固然重要,结尾更不可忽视。一个成功的课堂结尾具有总揽知识、承上启下的效果,也具有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新知识,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同时,又是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师生交流,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学中,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归纳总结一堂课的知识容量是比较多的,为了使学生便于掌握当堂所讲的内容,教师除了安排合理、讲授得法、适当分散难点之外,新投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简明扼要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这种结课方式较适合知识点较为零散的课型,也是教师们常用的一种结课方式。讲课结束前,教师可采用梳理、归类、总结和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整理,梳通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10.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他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要重视课文的导学,但也要重视语文教学的结课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用准确清楚、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全课,也可以追求“留白”,留给学生回味和想像的余地。归纳总结式结课归纳总结式结课是教学艺术中的常用结课方法。它要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  相似文献   

11.
祝有涛 《山东教育》2003,(14):47-48
课堂教学如同写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掌握知识重点有重大意义。因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激起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如能及时给学生以引导启发,则能让他们的思维进入积极状态,主动地求索知识的真谛。好的结课,能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但这绝不是教师只凭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效果,而需要教师增强对课堂小结的设计意识,挖掘教材,对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小结的艺术水平。1.口诀式小结口诀式小结通俗…  相似文献   

12.
如果把一堂课的导入比作“爆竹”,那么它的结尾就可以视作“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数学课引人入胜的开头犹如一段优美乐章的序曲,一堂课的好的结尾能激起孩子们思维的高潮,使得课虽终却能让人余味无穷。笔者以为。数学课的结尾的主要任务除了要使学生对全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更为关键的是去开拓学生视野,引导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联想和思考,使知识更显得系统化和条理化,实现知识点的迁移与能力的培养。毋庸置疑,小学数学课的结尾也是一门艺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结尾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要达到预期目的,开头固然重要,结尾更不可忽视。善始善终,才能算是一堂好课。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般采取以下几种结尾方法。一、归纳法。一堂课的知识容量是比较多的,为了使学生当堂掌握,教师除了安排合理,讲授得法,适当分散难点之外,下课之前,将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当堂巩固所学内容,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我在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时,就采取了归纳式的结尾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方式的不同特点,从而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二、练习法。在下课前…  相似文献   

14.
做好一篇文章讲究“凤头豹尾”,历史课同样要讲究“凤头豹尾”。更多的老师往往对导入新课精心设计,这无疑是必要的。但一个好的结尾同样必要,它为整堂课划上完美的句号。下面要结合本人实践谈下课堂结尾的设计原则。一、总结知识原则如果把课始和课终比作“画龙”,那么课终就是“点睛”了。点睛之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要总结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出知识结构和主要内容,并用简明的语言把本课内容联结起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并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例如在讲北宋《加强中央集…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教学有一个开头、过程以及结尾的结构设计问题,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尾则使该节课锦上添花,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一个成功的结课常常能让学生大彻大悟、豁然开朗,或者犹如余音绕梁、久久回荡,并且对后续内容的学习起到激情增趣、催人奋进的作用,这也符合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理念.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常用的结课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刘凤娟 《成才之路》2010,(33):76-76
所谓结课是指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通过归纳总结、设置悬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掌握知识结构的过程。古人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不绝如缕。"一堂完美的生物课,完善、精要、耐人寻味的结尾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7.
课堂结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点睛之笔。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结课方式,有效帮助学生归纳、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运用于实践,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启迪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实现"课虽结,趣犹存,意未尽"。  相似文献   

18.
课前导入和结课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所必须具备的环节。这两部分的内容一个是一节课的开头,一个是结尾,对于整节课的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和结课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概括,希望能为导入和结课艺术的运用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晓雷 《考试周刊》2011,(64):162-163
课堂教学往往由几个固定的环节所组成.他们分别是导入环节、新授课环节、巩固知识环节,以及结课环节,其中导入环节和结课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这两个教学环节质量往往对整节课的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不但要重视课前导入技巧的使用,而且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际要懂得恰当地利用结课的艺术为课堂教学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在本文中,作者结合着自己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实践体会,总结和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导入和结课的方式.希望能够在有效的导入和结课的带动之下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堂好课的结尾艺术与开讲艺术一样,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结尾艺术可通过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梳理、概括、规律揭示、画龙点睛、提炼升华及引导探索等形式,把完整的知识交给学生,使之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课堂结尾艺术主要体现在继续保持并且能够激发和扩展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因此,掌握新课结尾的方法,讲究结尾艺术是十分必要的。一堂课的结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结尾,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