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王蒙今年已经73岁了,头发花白、戴眼镜,成功人士身材——有点"将军肚"。他是当今大名鼎鼎的作家,当过文化部部长,又是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或许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这样的"大人物"多半是不苟言笑、颇显威严的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  相似文献   

2.
《兰台世界》2018,(Z2):106-107
<正>奉天有一所冯庸大学,该大学以个人名字命名,这在中国大学史上可谓凤毛麟角。冯庸是谁?对于现在人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但他的父亲冯德麟可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是奉系军阀军务帮办,张作霖能够发迹,是冯德麟把他拉进"胡子"队伍开始的。冯庸19岁时,考入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毕业后加入奉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深得张作霖赏识。虽历升官阶,但他志不在此。在与民众接触中,深感民众生活苦难。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时,身在其中的  相似文献   

3.
正康熙五十四(1715)八月十六日,广东巡抚杨琳上奏称:"香山澳本澳商人从小西洋贸易船回澳门,搭载西洋人朗宁石、罗怀中二名……据朗宁石称,系画工,年二十七岁。罗怀中称,系外科大夫,年三十六岁。"康熙皇帝朱批:"知道了。西洋人着速催进京来。"奏折中的郎宁石,即后来著名的宫廷画师郎世宁,1688年生于意大利米兰。他的作品大部分为宫廷收藏,仅《石渠宝笈》中就收录了45件。在半个多世纪的内廷画师生涯中,郎世宁创作了《瑞谷图》《乾隆大阅图》《阿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哲里木报通联记者组副组长王根敦(蒙族)同志,分管来信来访工作。四年来,在接待和亲自处理来访120多人次中,敢于认真负责,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群众都说他是报社最忙的人之一。接触过王根敦同志的人,都觉得他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对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他用四句话作了概括:“敷衍塞责无事做,认真负责难事多,只要一心为人民,战胜邪恶奏‘凯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79年1月,他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当  相似文献   

5.
"赤脚医生为什么叫赤脚医生,他从来不穿鞋子吗?"接触《赤脚医生万泉和》的霎那,我的脑海,闪现出了孩童时的好奇。相信对于很多80后的人来说,"赤脚医生"无疑是陌生而又新鲜的,如同刚刚重见天日的古董;而于我。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9月1日"他很少与人交流。"湖北郧西县东方小学开学第一天,一名学生家长手持水果刀刺伤多名师生后,从五楼教学楼纵身跃下自杀身亡。据认识犯罪嫌疑人的村民介绍,他很少与人交流。9月3日"我没吸毒!怎么会这样?"陕西吴起县26岁的刘某在一家面皮店吃了碗凉皮。随后,因车上拉着6袋原油,他被民警拦住,被拉去派出所,还被要求做了尿检,结果呈阳性。经查,面皮店老板承认在面皮里掺杂了"毒品原植物粉末"。"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这是吉林大学广播站贴出的迎新标语。  相似文献   

7.
张大千,这位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绘画大师,他的艺术作品随着社会的进步,被越来越多的藏家所赏识,变得洛阳纸贵,一纸难求;他飘然若仙、潇洒豁达的名士风度,被越来越多的人敬慕;他淳厚待人的洵洵儒风,被越来越多的人赞颂……  相似文献   

8.
过完21世纪的第一个元宵节,陈立夫走了,他的人生客旅从此画下句号.1999年9月,门生故旧及家人为他百龄高寿举行盛大庆祝,贺客盈门,冠盖云集,每个人都衷心向他请教:"您是如何活到一百岁的?"关于这点,陈立夫预先编好一本小册,题目就叫<我怎么会活到一百岁>,内容详述他一以贯之的生活哲学及养生之道.现代人文明病多,医师总苦口婆心呼吁多运动--每周至少运动三次,每次30分钟--这已经让许多"大忙人"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9.
李强 《报林求索》2012,(12):152-156
<正>张继刚带给人们的第一视觉冲击无疑是他的书画作品。但用当下书法家、画家这样的称谓来介绍张继刚,显然不够准确或到位。与张继刚接触多了,了解了他在艺术之路上的跋涉之后,你便能从中感悟到他与当下繁若星辰的书画家们的不同与独到之处了。中国书画不仅仅是"技",是"艺",更是"道"。尺幅天地,构建的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对画理画道的独到见解有别于只注重"技"、"艺"的书画家,是张继刚卓然超群的一个显著特征。启功先生曾这样评价张继刚:"张氏以花鸟取胜,参古法从生活中,作  相似文献   

10.
小中见大,以小喻大《十五斤牛肉干成了难题》,这是一条200多字的短新闻,刊登在1982年3月25日新民晚报的一版头条地位。新闻写的是一位从四川来沪联系工作的农机厂工作人员向某,他随带15斤牛肉干,想送送人情,办起事来可以顺当一些。两星期内他跑了上海市化工局、农机公司等五六个单位,同他接触的人都拒收礼物,任  相似文献   

11.
日前,收到李平嗣志给我的一本他写的<给孩子们的回忆>自传体革命回忆录.我看完后很受感动. 李平同志抗战初期参加革命,14岁参军.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华北参加过"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参加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重要战役,为东北解放.为全国解放,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贡献.退休前,我在省档案局办公室丁作,接触领导多一些.  相似文献   

12.
魏隐儒先生是我国当代知名的老一辈版本学家.河北束鹿县人,一九一六年生,算来已是七十二岁高龄了。他坦率、热情,给人以亲切感。我与先生相识以来,每年的岁尾或是春节,都要彼此通信问候。使我汗颜的是,魏老的信常常来在我给他写信之先。从信中得知,他虽然年事已高,却仍然忙于著述、讲学、授课,终年不得一闲。我真觉得自愧弗如,比起魏老来,我是懒惰得多了。我毕竟还要小先生十多岁呵!  相似文献   

13.
六年来,他走遍云南全省十几个县市,帮助超过100位农村贫困先心病患儿获得免费手术,免费培训乡村医生20多期,义诊惠及村民数万人。他说,"我们只起到模型、示范的作用,我希望中国人看到我们所做的,从而做你们所应该做的"一个听诊器挂在这个头发花白的美国人耳朵上,红色的听诊线弯曲着,伸向一个孩子的胸口。老人窝着腰,一手握着听诊器,另一只手扶着孩子,侧耳倾听。孩子的身后,是长长的队伍,他们都有些迫不及待地,希望这个被称为"教授"的人来听听他们的心脏。"教授"名叫狄加诺,69岁,六年多前,  相似文献   

14.
我有一朋友,38岁的男人,他有一句"非著名格言":多照镜子少生气。他说,不生气,那是不可能的;少生气,那是可以做到的。忘了交待了,我这位朋友还是内科大夫。他向我们列举了生气对身体的危害:生气对人呼吸系统、肝  相似文献   

15.
放弃出国甘当打工妹 1996年,李天田17岁。那年.美国的一所大学到中国来招生。经过多项考核,李天田被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相中。在同学羡慕的目光中,她于7月来到北京补习英语。到北京后,随着接触的人和事物增多,眼界日渐开阔的李天田反而茫然了。看着周围的人忙碌地为生存奔波.她想:“如果  相似文献   

16.
全身心推广"罗伯特议事规则"10年来,袁天鹏遇到过支持与赞赏,也有不解、质疑与社会文化思维的阻碍,更有人把它当作"处理麻烦的工具",看到的是"可操作的民主",内心想的却是"可操纵的民主"一身浅灰色休闲西服,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袁天鹏看上去像个30多岁的职业经理人。《中国新闻周刊》上一次采访他是2010年10月。彼时,他在安徽阜阳南塘村实践推行"罗伯特议事规则",为他赢得"卖萝卜的人"的雅号。两年之后,这一规则和他最初的实践行动,集结成畅销书《可操作  相似文献   

17.
笔者长期在都市报新闻评论部做评论员工作。前不久我在评论版上发了题为《被动地"教人避税"没必要热捧》的时评后,有实习生问我:"你是怎么懂得会计这方面的知识的?我发现你对好多行业都很了解,如果这是必需的功夫,年轻人想当一个时事评论员是不是太难了,在这方面,你有啥好经验吗?"我当时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何况几句话也无法说明白这个问题,更没有捷径可走,于是对他说:"简单点来说,就是多接触社会生活、多了解各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多观察各种各样的人,多思考新发现的问题,时间长了,就有收获,不要急,慢慢来。"他点点头,似懂非懂,于是又答应他待我仔细想想后再一起深谈。一个多月来,我一直在思考他提出的问题。是的,时评是评论,作为媒体评论员,当然需要用读书的办法建立扎实、宽阔、系统的理论功底,从而构筑自己科学、正确的是非观,培养预见事物变化走向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回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与苏秉琦先生的几次接触与感受。苏先生在他76岁高龄时,仍然不以用考古学研究成果完成重建中国史前史为重,不以教导年轻幼稚的晚辈为轻,以其特有的风格与方式,孜孜不倦地实践着他"考古学是人民的事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梁启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在诸多学术领域中"开风气之先",亦成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早期的图书馆实践多出于政治活动的需要,流亡海外期间他考察西方图书馆并实地接触了解其先进的图书馆理念,退出政坛后他开始致力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并为之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
加藤忠先生今年已经79岁了.为了照顾患了帕金森综合症的妻子,他几乎足不出户.而他秘密的乐趣,就是和78岁的井上洋子互通书信. 这44年来,加藤一直与洋子保持交往.他也不知道这算不算人们所谓的"出轨".因为二人从来没有发生身体上的关系,一直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