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媛 《中国教师》2011,(Z1):55-55
<正>现在我以七年级第二单元第二章第—节《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过程。案例:《细胞的物质和能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结合起来,我把它称之为:自学互教小组合作模式。教学设计构成:为了把学习  相似文献   

2.
陆俊 《中学生物学》2010,26(6):39-40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是通过水和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实例,使学生建立物质跨膜运输的感性认识,从而理性地认识到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第4章第2节"膜结构"、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习奠定基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为学习后面的探究性活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 1 分析教材1.1 教材特点及处理方法细胞呼吸是发生在每一个活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合成 ATP 的过程。本节内容不仅是对细胞内物质代谢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为第8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60-61
<正>1教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2节的内容。本章共有3节内容,第1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及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第2节内容又是解释第3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这3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由此可见,本节在第4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架起第1节和第3节的桥梁,体现出了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35):147-148
<正>1.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教法1.1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从考试的角度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本节内容分为2课时,本教案为第1课时。1.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1.3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2)学会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吴慧 《中学生物学》2013,29(5):37-38
1 教材分析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人教版必修I模块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ATP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利用.本节教学内容篇幅不长,但各部分内容的联系与渗透却十分紧密,需要学生综合理解与应用.同时,该节内容在本模块中的承上启下作用也相当明显: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从何而来、为什么把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比喻为细胞的"能量转换站"、"动力车间"等.同时,学好本节内容,也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的知识,如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增殖等.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2019,(4):19-20
<正>"细胞增殖"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6章第1节内容,本节内容对认识生物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也是学习减数分裂、合子发育、DNA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1对照课标定目标知识目标:(1)从细胞的物质交换方面模拟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2)说出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各时期的主要特征;(3)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  相似文献   

8.
<正>浙科版高二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细胞呼吸"一节在教材内容上有删节,学科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及需氧呼吸过程。"细胞呼吸"是关于生物新陈代谢的最基本内容,其中涉及物质和能量的双重变化;并且"细胞呼吸"对进一步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知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需氧呼吸概念、过程、场所、反应式、实质和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需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  相似文献   

9.
《细胞呼吸》位于高二生物第三章第七节。因本节内容中的有氧呼吸和线粒体相联系,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等知识相联系,呼吸作用与生活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知识相联系,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1问题的提出人教版教材中有关囊性纤维病共出现3次,其中介绍病因的有2次。在《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与社会的联系"栏目(P.73)中提到"在这里说囊性纤维病是由于有的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了钠离子和氯离子的跨膜运输。"在《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P.70)中提到:在大约70%的患者中,编码一个跨膜蛋白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物教学》2017,(24):61-63
<正>1教材分析"细胞的化学组成"是中图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单元第2章第1节的内容。化学组成是细胞生命的物质基础,该节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微观层面上理解生命的物质性,为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后续学习奠定基础。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原子结构和细胞的基本结构,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对生命的认识并未上升到分子水平,也没有意识到生命的物质性,并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对碳架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结构解读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5章,在"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内容中,安排了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教学内容。本内容包含的重要知识块之一是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编著紧紧围绕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主题而设定教学内容,又与其他学科之间相应联  相似文献   

13.
常高平 《物理教师》2002,23(2):61-61
先看下面两个例子 :例 1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 46页中关于物质的组成有这样一段结论 :“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 ,现在已经认识到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而在人教版初中化学全一册第 2 5页中关于物质的组成是这样说的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科学研究 ,人们终于逐步搞清并证实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等微粒构成的 ,……”且在第3 1页中又说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例如 ,水、酒精、蔗糖等 ;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例如 ,稀有…  相似文献   

14.
1 一堂"精心"准备的生物课 "走近细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必修)第1章内容,分为两节: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其中:"从生物圈到细胞"不仅是本书的第一节课,更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生物课.上好它,意义深远.因为,对于必修1模块来说,本节是所有内容的统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绪论的功能,而对于高中新入学的学生来讲,本节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与学科价值定位.所以,其教育功能及教学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5.
本节内容是沪教版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组成"第1课时.主要内容为:化学式反映物质组成和化合价一般规律的初步认识.化学式不仅是对第三章前两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所学内容的升华;也是从新的视角(即微观)对第二章"身边化学物质"的再认识.化学式贯彻整个学习的始终.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在设计理念上以模块形式,插入大量图片,简洁易懂.并且每一节中都有问题的探讨,使内容充满活力.它的题目也是精挑细选,针对性强.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我想从内容的编排、插图两个方面各提出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问题一:必修1中第四章的第2节关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位置编排的问题探究分析:本模块教材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展开的,从前到后依次讲述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分别是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第4章和第5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这是编委们的基本设计思路,但是在第4章中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却不是细胞功能的内容,它应该属于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中的内容.也许编委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把传统教材P23图2-4原封不动地复制过来,只是把图下说明由“细胞膜结构模型示意图”改成“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本意是为了区分第3章的细胞膜,从而达到讲生物膜的目的.但是它的实质还是属于细胞膜结构的内容,因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通过细胞膜的研究提出来的,而第3章一开始就有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其实可以先阐述细胞膜的内容再阐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样由细胞膜延伸到生物膜也就顺水推舟了.也就是说假如把第4章第2节内容插入第3章第1节中,把第4章第3节调上为第2节即由细胞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直接进入第2节控制物质运输的几种方式,这样修改可以使内容更加紧凑,也完全符合编委们的基本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 【教学设计理念】细胞呼吸是生物体极为重要的一个生理过程,学生不仅要理解其具体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理解细胞呼吸的意义和实质,也要充分地思考细胞呼吸与其他生命活动的联系及人们对细胞呼吸知识的应用。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思路:由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糖类、脂肪等)引出问题——糖类等所含的能量是如何转移到 ATP 中?紧接着让学生观察 Flash 动画,然后由学生归纳出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用同样的方法归纳出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再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得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细胞呼  相似文献   

18.
<正>1问题李金安人教版高中课标教科书《分子与细胞》P.16:"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建议将其改成"第一节构成细胞的化学成分"。组成细胞的物质主要是各种化合物,而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都包含在化合物中。在细胞内,没有独立存在于化合物以外的化学元素。从逻辑学上讲,具有包含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由于原文的表述违背了这一逻辑要  相似文献   

19.
《考试》2005,(3)
石灰水 第I卷(选择题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 只有一个选项缓符合题意。 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依次为() A.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各种化合物 B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细胞 c.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各种化合物细胞 D.细胞,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各种化合物 2.下列关于各种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B.脂质是主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D.DN八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3.饭前半小时不宜大量饮用白开水,因为这样做会() A.使胃液的…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87):148-149
<正>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共3节内容,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第2节膜结构有关,第3节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基础之上,带领学生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这3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本节内容是在初步了解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膜的功能,是对已掌握知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