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养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话诚然不错。但是如何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就不能以教师的释义代替学生的思考,而应给学生阅读、讨论、发表见解的机会;就不能只囿于课本,而应围绕教材做进一步的拓展阅读;就不能仅仅只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话说出了语文教材的实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用好这些例子,还是颇有讲究的。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凭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谁都知道教材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然而,叶圣陶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如何使用并且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尤其是如何用新理念驾驭教材,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就成了我们教师不可回避的,应该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唐香萍 《现代语文》2007,(10):123-123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话说出了语文教材的实质。然而,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赖晓春 《成才之路》2009,(30):I0018-I0018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在我看来,语文教材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教材本身所蕴涵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对教学而言是又经济又实效的办法。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为例.谈谈我是如何以课文为“例子”来激活学生写作的。  相似文献   

6.
"例子说"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体现。"例子说"阐明了语文教材的性质、作用和教材编写的原则、要求,同时也指导、制约着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例子说"对语文教学的作用和要求是:明确目的,用好"例子";立足"例子",使学生切实受益;教规律、教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用;启发引导,使学生自求得之。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从本质上看,这种“技能”的“练成”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这些“例子”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如何使用并且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提高考生作文水平尤为重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教师难指导,花了很多时间批改、讲评,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不见提高。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多数是望题兴叹,抓耳挠腮,咬笔头,想开头,不知写什么,怎么写。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是一个"例子",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载体。如何使这个"例子"更加典型,更加吻合中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这其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拟从"梯度"、"信度"、"效度"和"量度"这四个方面来谈谈对语文教材编写的一点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温启学 《考试周刊》2010,(34):62-63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如何凭借阅读课文这个例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尝试构建了一种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有些语文老师为了出新求异.抛开教材.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地“挖掘”“拓展”.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并不是不要教材.丢开教材.而是要用好教材.又不拘泥局限于教材。我认为.首先要切实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再放手让学生走出教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叶老的这番话 ,明确指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地位以及如何运用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但是不少中学语文教师对此却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大多只把教材当作每个学期语文教学的任务 ,教材讲完了 ,任务也就完成了 ,而有的教师更是出语惊人 :语文教材可讲可不讲 ,反正高考不考教材。针对这样一些错误认识 ,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语文教材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好教材这个…  相似文献   

13.
<正>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历久弥新,影响越来越深广,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巳被人们普遍认识。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也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  相似文献   

14.
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笔者试以苏教版二下《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作为学习语文的范例,谈点认识和做法。一、教材是学习语言表达的"例子"1.教材是学生积累词语的例子。课文后面练习第3题中,出示了一些描写色彩的词语,教材这样安排,对于学生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提供了范例。我在引导学习"色彩斑斓"一词时,问学生:"课文中还有两个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一篇文章,当它被选人语文教材时,它的功能不仅仅是向读者传递信息,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它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是怎样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教材只是个例子",这一点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怎样利用这个"例子",在课堂上是教知识点,还是教知识面,似乎已经成为是否会用这个"例子"、能否用好这个"例子"的显性标志。比如,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中,有一道"日积月累",内容是这样的:①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②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③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被很多教师奉为真理。但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语文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是否是个例子,语文教材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否只在于例子。继而提出语文教材应该有着自己的科学体系,并需要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18.
王岳鸿 《现代语文》2014,(3):142-143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教师要对给定的教材有自身的解读,大胆取舍、剪裁,重新构建教材,巧妙地处理教材,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载体。只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一切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从重内容到重语言,从重分析到重表达,从重方法到重运用,就一定能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呼碧霞 《辽宁教育》2012,(19):60-61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作为范例供学生学习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做有心人,去挖掘教材中每篇课文的训练点,精心设计相应的小练笔,有效促进读写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