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层有新闻,最精彩的新闻来源于基层。曾有一位年轻的记者问新闻界的老前辈穆青"记者怎样才能尽快成才?"穆青告诉他,成才没有捷径也没有秘诀,记者只有把根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穆青认为,做记者决不能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一旦脱离了,记者的职业生命也就完结了。联系新闻战线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记者认为,新闻工作者更应当加强和基层群众的联系,积极到新闻一线去、到基层去,释放自己的正能量。一、带着责任走基层走基层是一个"苦旅",或者说是一个"苦差"。因此,有的记者不喜欢走基层,认为到基层采访又苦又累,有可能走了基层之后依然是没有成效、两手空空,还不如  相似文献   

2.
张建业 《今传媒》2012,(5):110-111
自中央五部委提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以来,郑州电视台就在两档新闻栏目中推出的《记者走基层》专栏,"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短、新、实"才能为新闻报道添"魅力","走转改",正是提升新闻品质的好办法,在实践中让年青记者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3.
2011年8月初,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布置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段时间以来,记者走基层如火如荼地展开。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鲜活的新闻让人耳目一新。曾几何时,新闻记者跑基层的脚印  相似文献   

4.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笔下就能出多少好新闻。"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我走基层的劲头更足了。我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社区街道,采写出了很多带着泥土气息的新闻。通过"走转改",我深切地感到,只有真正走基层,才能做到"三贴近",  相似文献   

5.
正值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之际,从中央到地方,一大批记者行走于基层的路上。记者们深入偏远山区,深入艰苦一线、深入平日里不常去的地方,既采写了大量满怀深情的鲜活新闻,又在走基层过程中加强了职业和自身修养,可谓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6.
李蕾 《新闻传播》2013,(12):161
2011年8月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面对资讯信息量过剩的今天,"走转改"的实施,让地方主流媒体深入思考了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意义。笔者认为,地方主流媒体必须深入推进"走转改",真正走出去、"沉"下来,到田野、下工地、进社区,贴近式观察、发现和思考基层中的新现象、新动向,推出有深度、有价值、有影响的报道,提升地方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7.
自2011年8月,中央五部门提出在全国新闻行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接地气、有人气的新闻报道不断涌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以及新闻价值被强化,以新闻为本位的特性在回归。  相似文献   

8.
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对于新闻人而言,"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笔者以2012一年中央视《新闻联播》的"走基层"报道为例,对其报道数量,报道主题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走基层"报道可能引发的新闻理念革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齐岚 《记者摇篮》2012,(2):29-30
2012年1月,中宣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党委宣传部和各新闻单位要结合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组织编辑记者在春节期间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通过实地采访,全面展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真实反映基层群众的幸福生活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营造喜庆热烈、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进一步增强信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营口日报积极开展工作,"全面展示成就、真实反映生活、营造节日氛围",通过记者新春走基层,以优秀新闻作品彰显党报影响力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三贴近",走群众路线推进新闻创新的生动实践。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讲好基层故事服务社会民生"为主线,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探索出了一条地方党报集团践行"走转改"、推进新闻创新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丁伟 《东南传播》2016,(9):140-141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级新闻媒体从台长、总编到编辑、记者,纷纷走进基层、深入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创作出了一大批生动鲜活、有血有肉、有价值、有影响的好作品,获得了受众的广泛好评。走基层,是新闻媒体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尊重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内容;是锻炼新闻队伍,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信仰的新闻人的重要手段;是孕育优秀新闻作品,提升新闻影响力、生命力、号召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典型事例,从走基层走出新视角、走基层讲出好故事、走基层提高新水平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走基层对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基层是新闻事业的沃土,也是新闻记者联系群众、了解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其重要职责就在于"走",只有"走",才能把新闻事业的根牢牢扎在基层,"沉下去"、"接地气"才能写出不辜负时代的新闻作品。自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河南南阳日报社坚持新闻源于实践,坚持领导带头集体走、专题策划重点走、开设栏目经常走、提供条件鼓励走,让新闻记者在贴心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2011年8月份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给全国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新闻工作者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到基层去、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采  相似文献   

14.
用心"走转改""走"出好新闻心系群众走基层。新闻报道首先要选题,"走基层"指明了记者的选题方向,也就是说基层在哪里,新闻的报道对象就在哪里。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走进群众就是走进基层。基于这样的认识,江西电视台新闻中心"走转改"新闻报道的选题集中在过去很少走、不愿走、走不了的"第一线",集中在党和政府希望、人民群众盼望记者  相似文献   

15.
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自2011年8月开展至今,"新"题材不断涌现。从现在的广播电视、报刊中,人们能够看到更多农村生活、工厂车间以及街道、学校等基层的报道,这些"三贴近"的新闻让人们从未那么真切地感受到新闻就在身边、新闻如此亲切。  相似文献   

16.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新闻战线启动以来,新闻工作者脚下接地气,心中有底气,笔下添灵气,报道显生气,一时间"走转改"成为当下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热点话题。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沃土,"走基层",单纯下去不是目的,而是要从基层获取鲜活的新闻素材,写出有影响力、有震撼力的报道。新闻工作者在"走转改"时,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17.
自中央部署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的新闻媒体也开始了一场同台竞技。"走基层"是一个契机,为中央和地方媒体搭建了一个平台,这是新闻人比拼功底、切磋学习的好机会。以往,作为地方的电视新闻记者,面对央视这样的国家级媒体,我们心底总有些不服气。你站在高端上,采访的是国家大事,出好新闻是应该的。而这一回,都是在田间地头,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央视播出的"走基层"系列作品中,精品层出不穷,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也让业内同行由衷赞叹!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走转改"对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有哪些方面的改变呢?走基层:做接地气的新闻走基层是"走转改"最基础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启动以来,各地媒体认真贯彻动员会会议精神,组织记者以各种形式开展"走基层"活动,一时间"走、转、改"成为社会各阶层的热门话题。作为地方广电媒体,记者们本身长期活跃在基层一线,节目栏目也都是依据地方受众需求,体现出很强的地域性。那么,怎样才能使此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使之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笔者以襄阳广播电视台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为例,浅议如何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突破口,切实改进广播电视宣传和加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我多次到基层去,到偏远的地方去,到群众中去,收获很大,体会也很多.同老巡线工一起爬山涉水吉林省的长白山区,山高林密.一条高压输电线路就在这大山里头.一位巡线32年的老工人吕清森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