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万物花开》描写了一个“叫王榨”的乡村的原生态的生活。作家以充满诗意的、灵动的笔触,为读者呈现出了一幅贫穷、奇异、怪诞却又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农村生活的景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期.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一种与现实主义“本质真实”完全不同的真实观,即“原生态真实”。为了表现生活的“原生态真实”,“新写实”作家主张在创作时对生活本真进行“还原”。并提出了“零度写作”策略。“原生态真实”是消解现实主义意识形态写作的一种策略,是对现实主义“本质真实”的反动。从文化角度看,“原生态真实”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文学真实观上的反映,因而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原生态”是应新课程而生的一个文化名词,以自然而真实、质朴而清新赢得教育界的欢迎与认可。正所谓“小课堂,大社会”,思想品德作为一门源于生活而又回归于生活的学科,决定了其课堂必须原汁原味,返璞归真。而那些匿于暗处,有待挖掘的原生态的教学资源则成为教师不可多得的教育财富,令人为之振奋,为之垂涎。  相似文献   

4.
原生态音乐,就是不同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音乐和民间歌唱形式,它们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但在当今社会,原生态音乐却越来越不受人们认识和重视,如何保护和发展原生态音乐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原生态”就是最初的生态,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或破坏的自然本态。在原生态中,生物的一切特征和习性都是天然所成,生物与环境呈现着一种天然的和谐。“原生态作文教学”概念的提出以及研究、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最近几年的事,以“原生态作文”为关键词在“baidu”上搜索。相关网页近八万。从网上可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化突出的特征就是城市化,城市化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农村“缩小”.对于作家来说,他想书写农村也会采取“自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记忆中的乡村的怀恋.而这种叙写就是作家的“个体”言说,他们就是用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叙述自己生命的体悟,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乡村生活原生态的“还原”.本文采用埃里克森“同一性”及身份认同理论来阐述,作家如何用文学来还原“乡土”的本真.  相似文献   

7.
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要回归自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还生命以本色,于是“原生态”作文教学应运而生。自“原生态”作文教学形成热潮以来,参与这种教学方式的老师经历“热情洋溢——充满困惑——冷静思考”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原生态?所谓“原生态”,就是自然赋予的最本原的一种生活状态,它远离技术性和操纵性,其突出特征是天然之美、自然之美和原始之美。写作的原生态,是指把笔头指向原本的生活状态。艺术地展示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正的哲思,在作文中写真生活,敢发真情,冲破一切虚伪的包装和预设的模式,展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那么,怎样使写作回归原生态呢?  相似文献   

9.
李大江 《教书育人》2013,(11):23-23
“原生态”本指物质的初始形态,阅读教学的“原生态”,是指阅读教学的本真性、人文性和生活化,以师、生、本在阅读教学中建构的真实、自然、和谐为特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包扩“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如何实现阅读对话的原生态?本文试从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南瓜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把90多岁的母亲从乡村接到城里居住,临走时,嫂子开玩笑地对母亲说:“乡里生活差,让您小儿子去给您换换肠子吧!”母亲笑笑:“一家人别说两家话,我去叫他孝敬一阵子,很快就回来,别忘了给我种南瓜!”  相似文献   

11.
原生态民歌及其演唱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生态民歌赖以生存的条件正在逐步消失。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依托媒体扩展生存空间是原生态民歌充分实现其艺术价值的最有效的通道。而原生态民歌从生活开始走向舞台,也将引起声乐界演唱方法的一系列融合和改革,同时,还将推动全社会审美水平的提高,对于认识原生态民歌的丰富文化内涵及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前中学生作文表现出的种种“顽疾”,“绿色作文”如一阵清新之风,让假、大、套、空等作文自感汗颜.“绿色作文”倡导“真诚地袒露心迹,热诚地拥抱生命:写真实生活,展生命轨迹”与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表现自然纯真的我,可谓是不谋而合.可以说日记是彰显学生“原生态”,即绿色作文的一种写作样式.但日记该怎样让作文表现出“原生态的自我”,让学生作文既快又好地向“绿色作文”靠近呢?我想:  相似文献   

13.
赵桓益 《江苏教育》2008,(10):62-62
建湖实小坐落于美丽的西塘河畔,近年来,学校以“涵养化育,自然天成”为办学理念,以培养“有敬、有执、有容”的阳光师生为育人目标,积极实施作为当下素质教育的一种校本探索——涵化教育。“生命践旅”实践活动就是在涵化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以“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提高童年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主题实践活动。它以原生态的生活为平台,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乡村。走进社会,引领学生在本真的生活体验中崇尚自然、敬畏生命、感恩生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逐步发展个性、完善自我,胸怀理想。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语文标准》在阐述写作能力的培养时,提出如下要求:“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个性化,使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可见其目的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材立意,引发真情实感,这就为作文教学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应该打破旧的作文教学模式,营造一个“新”、“活”、“灵”的写作大氛围。就是抓住学生原生态写作与教师个性化写作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使写作变成他们的心灵之声。一、搞清何为原生态创作“原生态”就是最真实、最自然、最本质的状态,联系我们现今的写作要求,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这正是一种写作…  相似文献   

15.
新年寄语     
又是一年春风至,读者朋友,您的老朋友侯苍峰,在这里向您问好了。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为读者服务是“生活驿站”版的宗旨,也是我追求的目标。生活中,您乐意把自己思想情感方面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吗?“情感长廊”愿为您提供平台;工作经历中,总会有这样那样一些往事影响过您,难以忘却,说出来吧,“生活足迹”愿为您服  相似文献   

16.
“彭家井热线”0731—4313249是本刊编辑部特为广大读者开设的热线电话。编辑“彭家井”将为您解答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为您提供政策法规和法律方面的咨询和帮助,成为您生活中的知心朋友。您可以打电话、传真或写信给我们,“彭家井”将在热线的另一端恭候您  相似文献   

17.
当代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提出,实质上是遭遇了“现代化”和“全球化”而产生的,即是一个“现代性问题”.从主体角度看,文化保护与传承就是维护民族自己的传统并实现为当代的生产和运用于生活,因而文化传承的根本就在现实的实践中延续传统,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当如此.“原生态文化”现象的本质在于传统的创造性运用,而不是实证主义所追逐的“原汁原味”的静态保护.侗族文化的“原生态”保护和传承不过是其传统文化的当代再生产,这是正确理解侗族文化归入“原生态”视野和实践的维度.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公开课”强力引领日常课堂的时代,我们愈来愈迫切地希望对日常课堂深入思考。虽然日常课堂不能产生令人刮目相看的“上课名师”,但它毕竟是教师大众职业生活的“原生态”。如果能对原生态的日常课堂价值重认和挖掘,我想这也许能对课堂引领做一种补充吧!一、日常课堂:教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公开课”强力引领日常课堂的时代,教师们愈来愈迫切地希望对日常课堂进行深入思考,并大声呼唤“原生态”课堂的回归。这种回归,不是希望回到“教师一张嘴、学生一双耳”的口耳相传式的原始状态,而是希望建立起一种适合师生生命发展的“原生态”课堂,即“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并以此建立一种整体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以及符合学生生理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性的课堂形态”。这种“原生态”课堂的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20.
选择好的素材是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运用的很多教学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教材配套光盘等,很少来自于生活实践。“原生态”教学素材就是要让素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从教学现场、学生生活与调查研究中获取。“原生态”素材获取模式不仅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而且还做到了以生为本,让课堂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