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商事公示制度的适用效率在商法实践层面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运用法律条款分析与价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审视,我国商事公示法律制度在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各个操作层面上都表现出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严重影响了商事公示制度的适用效率。只有对法的价值给予应有的关注,不断修正法律规范本身的逻辑自足,才能引导商法不断更新,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商事公示制度适用效率的关键途径,在于确立正确的法律价值导向和适当利用内生性法律理论。  相似文献   

2.
在追求法制化的进程中,国家制定法虽然日益完备,但是“法典不可能没有缝隙”,法律漏洞是客观存在的.在待决的具体案件中,法官在制定法的范围内未能找到可适用的依据时,法官由于“不得拒绝裁判”义务的存在,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填补法律漏洞.本文认为习惯法是从人们普遍遵从的生产生活的习惯中衍化而来且对人们的行为有一定的指引、规范和评价作用,并且中国作为传统的“礼俗”社会,在填补法律漏洞的司法实践过程中,习惯法作为一种本土资源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民法典,那么要不要制定商法典?反对声不绝于耳。但是历史传统采民商分立体制决不是偶然。11世纪欧洲商人阶层的出现、中世纪商人遭受的歧视以及商事规则难以为民法所包容使得商法典产生,商法在形式理性上不如民法典完美不是由于商法自身内在联系性不如民法强,而是由于形式理性源于《民法大全》,民法典可以汲取营养,而商法没有。中国商法的最佳归宿就是法典化。  相似文献   

4.
国际商法是随着国际商事关系的出现发展出的调整国际商事关系的法律制度,并随着各国商事组织在跨国经营中所形成的商事关系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完善,更加的“全球化,一体化,统一化”,我们必须要不断的更新国际商法相关的制度内容和体系构成。另一方面,国际商法和法律之间有很大的关系,它主要体现出多面性、复杂性,为我国了解国际商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我们要去完善体系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本文就是跟大家一起分析国际商法课程在学院中的重要性和建设性以及它将来的改革方向如何。  相似文献   

5.
跨国商法是一种产生于国际商事市民社会的法律,其根本效力来源于一般化了的商事实践.这种法律体系是相对独立于国家主权立法的,但是它能够很好地规范跨国商事交易,因此可以被看成一种崭新的国际商法渊源.  相似文献   

6.
房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110-110,112
国际商法和国际贸易法在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二者分属不同的法律部门,应分别进行讲授。从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或法律渊源的角度来看,国际商法的教学应包括国际商事条约、国际商事惯例、国际商事示范法、国内民商事立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学界关于商法的立法模式历来存在着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之争,在对这两种商法立法模式的优劣进行学理评析的基础上,参考学者关于制定《商法通则》的观点,提出了我国应在制定民法典的同时制定《商法通则》的改进立法建议,以规范市场经济中基本的商事法律关系,实现立足现实和着眼未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土资源对于法治建设至关重要,基础文化的不可塑造性、中国目前一定范围的“熟人社会”性以及法律的“民族精神”性决定了在我国进行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本土资源的吸收。中国法律文化中并不缺乏法治资源,不论在思想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有许多可供吸取的本土因素,对其进行认真考察,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传承及现代价值,是中华文明步入法治路径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角度下对商法教学方法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法是高等院校法学本科生学习的基本内容。但是,由于商法自身的特点和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欠缺,使得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遇到了许多问题。作为商法学教师,应该不断反思当前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法律知识的完善,尤其要特别重视对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以期使接受过商法教育的学生能在商事法律实践活动中得心应手、应对自如。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角度,探讨商法教学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商事主体资格的宽泛化、商事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商事行为的普遍化、商事规则的弹性化和商法内容的公法化是现代商法的主要特征。由此决定了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构建必须实行商事登记的强制主义与自由主义相结合、制定统一商事登记法、重视程序性立法、实行行政性登记管理、简化商事登记程序、采取分类登记制度、强化商事登记效力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出台,统一了我国法院审理涉外代理案件法律适用的标准。由于我国司法实践匮乏,加之实体法对代理及涉外代理概念界定模糊不清甚至前后矛盾,导致我国法院在审理涉外代理案件适用法律方面出现困顿甚至司法惰怠。为保证涉外代理法律制度有效准确实施,我国有必要借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代理法律适用公约》中有关条款的规定,以出台单行法或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界定涉外代理法律制度的适用范围,以突破因立法缺陷导致的司法困顿。  相似文献   

12.
对形象的商业利益进行法律保护是法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涉及形象商业利益的纠纷也日益增多,而现存的法律却呈现出无法调整的空白区域,给司法实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引入形象权制度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行政公益诉讼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行政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水平也已经成为衡量国家行政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我国在行政公益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上仍处于探索阶段,这既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也直接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在立足我国法律传统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借鉴域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加快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步伐。  相似文献   

14.
反兴奋剂中几个法律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反兴奋剂法规已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笔者就兴奋剂向未成年人扩散、对使用连禁药物的运动员的处罚、反兴奋剂的执法主体几个法律问题有关法规的不足之处,对比发达国家的有关法规,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南宋人的法观念在南宋的司法实践中充分地予以展现,其对法的理解外延较为广泛,既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也包括家法族规等非国家制定法。中国古人对法的理解是一种大法律观、大规范观,这种法观念满足了南宋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和谐、纠纷化解做出积极贡献。本文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判例为主要依据揭示古人对法的理解,再现古人法观念,以期对当代司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最原始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概念已不复存在。在司法活动中,大陆法系国家在成文法阵地的同时,已允许判例占一定的地盘;英美法系国家虽然仍恪守“遵循先例”的传统的共同趋势,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成文法历史的国家,判例曾经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在当代,判例却仅仅起着参考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外国的判例制度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立我国刑事判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法治状态不尽如人意,在相当范围内还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法理不畅以及司法不独立和不公正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主流刑法思想是慎刑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主要受人本主义与民本思想、仁政说和人性论的影响,并在立法和司法中体现出来。对这一理念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及其历史价值的理解,而且对建立当代法治社会和政治文明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治面对着三大矛盾:法治是必然选择.但其现实基础薄弱;法治起源于移民社会,中国的现实是本土社会:司法独立的趋势中,法官素质不敷需要。立足于中国的优秀传统和伟大实践,解决这类矛盾,是推进法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