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当飞行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时,才能克服地球引力环绕地球飞行,而不至于落回地球表面。当飞行器速度提高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时,可以脱离地球,飞向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提高到  相似文献   

2.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的主要构造包括轨道飞行器、燃料缸和运载火箭。宇航员乘坐在轨道飞行器内,轨道飞行器有一个巨大的燃料缸,它能使飞机穿越地球大气层。飞机两侧是两个细长的运载火箭,它们供给飞行器发射所需的动力。在航程中,轨道飞行器还承载着一个即将被发射到太空中的人造卫星。飞行器抵达了Themainpartsoftheshuttlearetheorbiter(轨道飞行器),thefueltank(燃料缸),andtheboosterrockets(运载火箭).Theastronauts travelinsidetheorbiter.Intheorbiterthereisahugefueltanktogettheshuttleupthroughtheearth’satmosphere.Onthesides,therear…  相似文献   

3.
宇宙速度     
物体达到11.2千米/秒的运动速度时能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在摆脱地球束缚的过程中,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它并不是直线飞离地球,而是按抛物线飞行。脱离地球引力后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行。若要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出太阳系,物体的运动速度必须达到16.7千米/秒。那时将按双曲线轨迹飞离地球,而相对太阳来说它将沿抛物线飞离太阳。  相似文献   

4.
所谓“航空”,就是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活动,所使用的飞机、直升机、飞艇和气球等飞行器统称为“航空器”。所谓“航天”,就是人类冲出地球大气层,到宇宙太空中去活动,即宇宙航行。它所使用的是航天器及其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必读》2013,(9):F0002-F0002
人造地球:卫星是用运载火箭发射到太空并使其沿着一定轨道绕地球运行的宇宙飞行器,其外貌千姿百态。人造地球卫星用途广、种类繁多,从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卫星世家”。  相似文献   

6.
超音速汽车     
<正>众所周知,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约为1224千米/小时,超音速即是指速度比340米/秒大的状态,超音速汽车是指以可燃气体作动力并且速度大于340米/秒的汽车。地球上的超音速汽车有英国工程师研制出的一辆时速达到1000英里  相似文献   

7.
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即太空),能够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飞行器,如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空间探测器等都称为航天器或太空飞行器。而太阳帆太空飞行器却与众不同,它是利用自身反光性极好的太阳帆感受太阳光的压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飞  相似文献   

8.
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即太空),能够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飞行器,如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空间探测器等都称为航天器或太空飞行器.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中一些冠以“临界”一词的概念,如临界温度、临界压强、临界角、临界质量,临界体积等,很明显是属于临界问题。值得注意是,还有很多概念虽然没有临界一词,实际属于临界问题的范畴。牵涉这一类概念的问题可称作“隐临界”问题。隐临界问题与临界问题都有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前后,物质的物理状态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临界点往往是两个不同的物理状态的连接点。如: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都是临界点。当物体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就要落到地球表面,当物体速度达到或超过第一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时,它便绕着地球旋转,成为人造卫星;当物体达到或大于第二  相似文献   

10.
小灵通:“关主,听说咱们的‘神舟六号’马上要被送入太空了呢!”“要是我们也能飞上太空,探索宇宙奥秘就好了。”小好问憧憬地说。要进入太空,必须掌握很多航天知识,你们对航天了解多少呢?“哎呀,关主,你就教教我们嘛!”小粗心着急了。那我们就从最简单的运载火箭开始吧!  相似文献   

11.
一秒钟     
看了这个题目,您也许会认为一秒钟都要计较,太小家子气了,太吝啬了。是啊,为什么要计较这一秒钟呢? 一个小学生能在一秒钟内做完3至4道口算题。一台巨型计算机每秒钟能运算上百亿次,真可谓“瞬息万变”。如果我们从地球上抛射一个运动速度为7911米/秒的物体,它就能以椭圆轨道绕地球飞行,成为地球卫星。如果我们加大抛物体的速度,达到16662米/秒时,抛射物就可离开太阳系飞到别的星系去。人类只  相似文献   

12.
人类探测太空的活动红红火火,随着人类探测器登上火星、土星,全世界人民都很激动、很自豪。可是,目前地球轨道已经变成为埋藏太空垃圾的场所!美国科学家观察太空网时,在地球轨道上发现过9233个天体,其中大多数是火箭残部。它们是完全报废或几乎停滞不动的飞行器、发动机、各级火箭外壳、火箭燃料碎块、绝缘材料、油漆碎片等,还有从卫星中喷出的数以千计的致冷剂的结冰碎块。在轨道垃圾场上,绝大部分垃圾是意外受损的物体。由于这些垃圾也在地球轨道上高速飞行,当有些飞行器遇到它们时,就会发生爆炸。最近,在轨道垃圾场上又增加了两个大垃圾:…  相似文献   

13.
〔品读原文〕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地球上的人口却是在不断增长,当地球的各种资源日趋枯竭的时候,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广袤无垠的宇宙。人类试探着要把自己的活动领域扩展到太空去,在那里建电站、建工厂、建农场、建未来的太空城市,建设人类美好的太空乐园。太空城市不是随便建在太空中就行的,必须保证它是永久的,不会坠落。经过科学家们的计算,在太空中离地球约38.4万千米远的区域,有一些特殊的点,在这些点上,太阳、地球、月球的引力相互平衡。物体位于这些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因此,科学家们便提出把太空…  相似文献   

14.
无动力的卫星不坠落到地球_上的最低轨道高度是160千米.卫星、空间站……它们只要留在这一轨道上,就不会砸回地球,哪怕被损坏,或不再使用. 来自小星球B-612的“小王子”不是砸向地球的,他来了一趟太空旅行.  相似文献   

15.
相关资料表明: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一般洲际弹道导弹(速度一般小于第一宇宙速度)的射程至少应达到5500~8000千米(各国定义不一,我国为8000千米)。洲际弹道导弹的弹头速度可达7千米/秒,最大高度可达1600千米。本文笔者从理论上就洲际导弹的最大射程作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载人航天是集国家政治、军事、科技实力为一体的高难度系统工程。要真正把人送入太空乃至长时期在太空生活,必须要突破三大技术难题。第一个难题是,研制出推力足够大,可靠性极端好的运载工具。前苏联发射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等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都是运载能力5吨以上,而且在发射中极少发生事故的优秀运载工具。为了确保发射时万无一失,运载火箭及飞船的关键部件必须是双备份或三备份,火箭、飞船在上天前,必须经过一系列极严格的地面测试和模拟飞行,直到没有一丝隐患才能放行上天。据记载,苏/俄近百次发射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出…  相似文献   

17.
人类要离开地面,将科学研究的视觉和脚步跨入太空,必须使运动速度达到宇宙速度.能使物体离开地面绕地球运动而不落到地面上的抛出速度,叫宇宙速度.  相似文献   

18.
<正>有史以来,死得最远的人是谁呢?肯定不能在地球上找,得去太空中找。根据国际航空联合会的定义,划分地球与太空的界线位于海拔100千米的高空,科学家称之为"西奥多·冯·卡门线"。卡门线以下的区域属于地球的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就属于太空了。迄今为止,共有561位宇航员去过太空,有3位苏联宇航员死于"联盟11号事故",该事故也是  相似文献   

19.
E.M迁徙计划     
在科学家的安排下,我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太空移民。这次移民被称为“E.M迁徙计划”,E是地球的代称,M表示第二个地球。三天后,我们乘坐飞行器到达了雷克星,在这里我们要做短暂的停留,然后再飞往新地球。雷克星上绿树成荫,地球上灭绝了的  相似文献   

20.
当代绝大多数的太空活动都是从地面发射开始的 ,所有的太空活动都要有坚实的技术基础 ,太空飞行器的地面支撑系统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从地面到太空 ,人们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太空飞行器上 ,实际上地面支撑系统乃是太空活动的根基和保障。世人往往只知道卫星、飞船和航天飞机 ,而不甚了解地面上极为复杂、宏伟、精密而又细致的支撑系统。有鉴于此 ,本文介绍一些有关太空飞行器地面支撑系统的概况。人造地球卫星的地面支撑系统人造地球卫星的地面支撑系统主要包括四大部分 :发射入轨支撑要把卫星送入太空 ,需要用强大的运载系统 ;而发射运载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