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是一位在粤北山区工作的中学历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感到 ,山区学校历史科的第二课堂是很少的。究其原因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历史课被“冷落”。这是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很多学校不得不把语文、数学和外语当作“宠儿” ,将物理、化学作为“嫡系” ,把历史、地理、生物视为“搭头”。因此 ,现在山区学校的历史课 ,教师难教 ,学生厌学、成绩难上 ,甚至历史教师的地位也不如其他“主科”教师的高。这种不正常的却又普遍存在的现象 ,时间长了 ,教师心灰意冷 ,根本没有心思考虑开设第二课堂。另一方面 ,是因为山区学…  相似文献   

2.
覃启祥 《广西教育》2007,(12A):20-20
多年以来,“作文难”一直是一条紧紧地套在不少山区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身上的绳索,不少中小学语文教师苦苦“挣扎”了数年仍无法给自己“松绑”,于是无奈地摇摇头说,由于山区的条件太差,学生见的世面太少,实在没有东西可写,作文教学实在难以打开新局面。对于“山区条件太差,没有材料可写”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这里,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山区中小学教师如何结合山区的优势进行作文教学,打开山区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我没有欣赏过曾感动一代教师的前苏联影片《山村女教师》,也没有观看过杨亚洲执导的影片《美丽的大脚》。6年前,只为央视“农夫山泉”广告中那位小女孩渴望的眼神和令人揪心的话语,我怀揣着一个朴素的理想,在亲朋好友的一片埋怨、惋惜声中,在不知情的人的热嘲冷讽中,离开了各方面条件都相对优越的原单位,来到了一所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山区学校。6年中,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教学管理者——山区小学教导主任,我亲身感受着偏远山区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苦辣酸甜。今天,当我带着无尽的遗憾告别这个曾为之挥洒青春和汗水的角色时,我很想将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4.
雷美琪 《广西教育》2014,(42):11-12
分析山区农村学校历史教学存在的教学理念守旧不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不灵活、答题方式不规范、专业教师匮乏等问题,针对山区农村学校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活动课是近几年来中学历史教学中新增加的内容。活动课的开设,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寻找和发现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能力,有利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把握“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这一宗旨,把活动课上成普通课,甚至根本不上,那就有违当初决定开设活动课的初衷了。所以,我认为正确认识和理解什么是活动课,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音体美一向被称为“小三门”,过去如此,现在仍是这样。从县乡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领导、老师。大多数人眼里都明显有“主”、“副”课之分,音体美老师在学校的地位总是因所教的课程而不被看重,音体美课程因此也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好多山区小学没有开设这些课程,一些乡镇中小学虽然开设这些课程,但一到“关键”时刻,如临近期中、期未考试,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及高考、中考的影响,长期以来,历史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初中历史课,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有些学校没有历史教师就让其他专业的教师代替,有些学校则不开设历史课;有些教师也认为历史课是一门讲故事、哄学生开心的课,只要学生爱上就行,学到没学到知识无所谓;大多数学生则认为历史课不是必考课,学不学无所谓,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历史”的现象。如何使“厌烦历史”的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如何使学生在历史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  相似文献   

8.
校本(school—based)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有人把它更简练清晰地表达为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关于校本课程的概念,不管哪种说法基本上都有这样一种共识,即它应该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一种补充,是在中学开设的,以一线教师为主体开发的课。也正因为如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会带有开设这一课程的教师的个人特色。在此,笔者谈谈对在历史教学中开设校本课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怎样把干巴巴的历史说教变为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怎样把学生从繁琐的历史知识的识记中摆脱出来?怎样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历史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好历史并培养其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历史情境是指历史事件发展以及历史人物活动所处的时间、地点、背景等。所谓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标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实物、图示、  相似文献   

10.
复式教学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级放在同一个教室里,由同一教师同时完成两门或两门以上的教学任务。复式班教学在我国广大山区普遍存在,“一师一校”是复式班,“两师一校”有复式班,完小也有复式班,比较大的完小虽说没有复式班,但是高年级的一部分学生也是由复式班过渡来的。现在流行的分层次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复式教学。研究复式教学管理。提高复式教学效益,对提高广大山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从改进复式备课,减轻复式班教师工作负担入手,从而调动复式班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复式教学效益,大面积提高山区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课堂:让思维礼花纵情绽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史通灵”是对学习历史意义的评价。“灵”指“智慧”,亦即学习中进出的思维火花。历史课堂的“通灵”境界,乃应该是把课堂变成这样一种丰富多彩、趣味盎然,而且能够引起思想交融、心灵共鸣的“磁场”。但很遗憾,我们的历史课堂大多没有形成这样的“磁场”,思想缺乏萌动,真情甚少流露,更难有什么人文关怀。原因颇多,既受制于教学内客、教材编排、课时多少的影响,更受制于教师自身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的缺陷。所以要达到“通灵”境界,关键还在教师自己更新观念、大胆探索、提高胜任力。多年来,我一直在苦苦探索着,有了一些切身感受,这里仅结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其中的点滴。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纷纷总结成绩,大谈深化课改的当下,北京市三位历史学科特级教师张增强、李晓风、成学江却冷静思考,尖锐地指出历史课改、历史教学乃至历史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可谓“盛世危言”。三位的立论根据是,历史课程几乎没有改变“繁、难、偏”等传统弊端,教学内容繁缛不堪,学生成长所必需的文化素养类知识依然缺...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实践证明,开设历史第二课堂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根据学校的实际,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四种形式开展历史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14.
有些教师认为音乐课改教学对于学校条件较好(有专门音乐教室、专业音乐教学设备),学生素质较高的地区或学校容易实施,但对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学校,由于条件所限,课改教学难上加难。但笔者认为不尽然。我的学生也全部来自偏僻农村,学校和学生手中也无口琴、碰铃、铃鼓等简单乐器,就是“动员”来几把口琴,学生也不会演奏。而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P17(三)“快乐的乐手”之“小步舞曲”时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相继开设了历史双语课教学的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已出版了相关的教材,教育部门也多批次派历史教师出国深造。作为历史教学的新模式,双语课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有“盆景式”和“普及论”之争。所以,根据现阶段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对历史双语课的开设进行正常的教学定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难点,这门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当前在山区学校实施该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调查山区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当前山区学校实施该课程的困难,并提出解决困难的相应对策:加强教师培训、加强专业指导、革新学院领导的教育理念、创新学校的各种制度和合理组织活动等。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科在初中属“小三门”。不是中考的科目,其在学生、学校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很多初中历史教师认为由于初中历史不是中考科目,决定了初中历史教师没有专业发展的机会。而我的想法恰恰相反,我的专业成长轨迹也证明,正是由于初中历史没有应试的压力,使得初中历史教师更加有条件、有空间实现自己对历史教学的理想和追求。回顾和总结我专业发展之路,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课,曾是学校教育的主修课。1902年颁布的中国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便规定了任何学堂,任何年级的学生都应修习历史课程。时到今日,尽管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一再强调要对青少年加强历史教育,但小学中已没有专门的历史课了,中学的历史课已是“副课”了,大学中不仅理科不开历史课,科甚至中哲学专业也有不开设中外通史的。学校历史教育明显削弱了,如此下去,那将是我们教育的损失,我们民族的悲哀。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一位53岁的教师找别人代笔写一篇论文并发表。问其原因,这位教师道出了困惑与无奈:尽管在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上千得很出色,但没有论文发表而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据调查,目前不要说农村偏远山区的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因“论文发表”问题伤心过,就是大多数农村乡镇的中小学教师也“迈”不过“论文发表”这道坎。农村山区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没有“论文发表”就一票否决,给山区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晋升带来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20.
陈前明 《广西教育》2007,(5B):18-18
当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历史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一复习旧课一讲授新课一巩固新课一布置作业。五个连续的教学步骤在课堂中有板有眼地上演着。在这一模式下,教师预设教学目标、规划反馈问题、左右教学流程、控制课堂讲坛,学生完全处在“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很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因此,要充分把握课堂的每一分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