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工作生活在一个各方面都显平常的基层单位,如何写出一些能在大报刊刊用的全局性大稿?去年初,我曾在一基层县搞了近半年的专职报道,被采用的稿件达一百多篇次,其中有20余篇还上了《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等报的头版头条。实践使我认识到,工作在平常之地不仅可采访一些局部性的以小见大的事实写成大稿,同样可以写出带有全局性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小单位.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是不是就没有东西可写呢?不是。这要看通讯员能否具有抓新闻素材以小见大的基本功。在这方面,笔者结合采写的几篇小稿,谈点粗浅的体会。1988年的一天.我队说石河子消费者协会的同志认真处理市四中一位12岁的文学生三角五分钱的雪花蕾的投诉。我觉得这个事例很感人,我想:消费者协会对一个小学生为几角钱的商品而投诉能如此重视,对消费者为几百元、上干元的商品而投诉的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写出了《为了小消费者的三毛五分钱》。被《石河子报》、《新疆日报》采用。今年9月。邮政资费…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九八四年调到县委宣传部从事通讯报道工作的。从那时以来,我经过勤学苦练,初步掌握了新闻的采访、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撰写的稿件先后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河南电台等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稿件二百九十五篇。其中去年发表了二百零五篇。《宿舍楼搬家》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先后被地区广播电视系统评为一等奖和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评为三等奖。同时又分别被省电台和地委宣传部命名为模范通讯员。下面我谈谈从事通讯报道工作以来的体会: 勤奋,出成果的关键我初从事专职通讯报道工作时,心里很担忧,知道自己才疏学浅,文字功底差,怕稿  相似文献   

4.
常忠宪同志,自从1990年7月到平舆县人民银行当行长以后,为了给同志们带个好头,他工作再多再忙,也坚持写稿。一年来,他写稿30多篇,被报、台采用13篇。他常常是在工作中发现新闻线索。去年5月,他去高杨店乡检查工作,发现该乡白铁剪厂变化很大,扶贫贷款发挥了作用,职工月收入从原来的60元左右增长到145元,使他深受感动。回机关后,他便动笔写了一篇《一业兴带动百家富》的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经常写一些稿件,1987年我共写了320多篇新闻稿件,只被地市级报刊电台采用了两篇,一度失去了信心,不愿再写稿件,去年,我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自费订阅了《新闻知识》,使我受益不少,学到了很多新闻知识,1988年1月份到12月份,我共发出稿件110多篇,被报刊电台采用28篇,其中省以上报刊电台上稿21篇,地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篇,并被支队评为新闻报道一等奖。所有这些成绩都应归功于我的良师益友——《新闻知识》,是她提高了我的上稿率。  相似文献   

6.
《杨陵农科城四十年巡礼》这篇报道在这次陕西省好新闻评选中被评为—等奖,我们很高兴。《杨》稿是为中央台1989年国庆重点报道采写的,它先后被《新闻与通讯》节目、《午间半小时》节目和对台部的《今日祖国》节目采用.一篇稿件短时期内在三个节目中播出,其采用率是较高的,也并不多见。有幸的是,这三个节目都在这篇报道中找到了适合它们采用的内容,它至少说明这篇报道基本上满足了编辑部对国庆重点报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日,我到单位上班,同事笑吟吟地捧来一张报纸。“用稿了”。但一看却愣住了:《海南特区报》?我何时向《海南特区报》投过稿?同事又递上一封信,方知:两星期前寄给《文汇报》“生活”副刊的一篇小稿,因稿挤一时难上,编辑罗达成同志怕误稿,替我转给《海南特区报》刊用,并来信说明并致歉。这事在同事们中间引起了一阵小波动,人人都说,这么负责的编辑少见,便纷纷谈起往日投稿遭到的冷遇来。甲说某报曾来信称要用他的一篇稿子,年余未果;乙叹某大报用其稿而不发稿费;怨好稿不被用的  相似文献   

8.
3月初,一位通讯员拿来一篇消息稿让我看,题目是《杞县供销社为农服务有新招》,新招有四:一是多种形式作好棉花政策宣传工作;二是开展棉花技术咨询,签订棉花订购合同;三是投资15万元购买地膜,支持重点乡、村棉花生产;四是拿出36万元为全县棉农投保。我看后认为第四条才是“新闻”。即兴命题;《杞县出现一件新鲜事:棉农种棉有风险,县社出资人保险》。并就此事又作了采访,改成一则500字的消息。先后被《农民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采用。由一篇普通的稿子变成了一则热点新闻。  相似文献   

9.
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写出思想容量尽可能大的报道,时代,向新闻界提出的这一要求,正在通过不断评选的好新闻、短新闻、目击性新闻、深度报道等等活动,公开亮明旗帜。我便是在这种大气候和职业小氛围的夹击、驱动下,去耕去作,不断总结得失。从事新闻工作,整整10年,写稿、编稿不算少,好稿不多,写出匠心、见出长进的报道更是凤毛麟角。可是人物特写《道不出的境界——董义娥印象》,这篇文字不长,约一千余字的没有获奖作品,却也道出了我干新闻追求的一种境界:不求  相似文献   

10.
鼓励与希望     
编辑同志: 我是一九八三年开始搞新闻报道的。过去,写东西抓不住中心。从去年开始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有了这位辅导老师,她教给了我许多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写作经验。其中,《通讯讲座》、《消息讲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办得生动活泼,对我这个初搞通讯报道的生手帮助很大。一九八四年一年我的稿被地区电台用了十四篇、省级电台用了七篇、本团场广播站用了54篇。我取得的这些成绩都是同《新闻与写作》  相似文献   

11.
1968年参军后,阴差阳错使我这个只上过六年小学的农村孩子参加了部队刚刚成立的通讯报道组,后还被送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学习了三个月。从此我与新闻报道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工作岗位如何变换,我都坚持为新闻单位写稿。实事求是地说,是新闻报道工作培养了我,锻炼了我,造就了我。我在搞新闻报道工作中尝到了乐趣,我愿与新闻报道工作终生为伴。 在部队专职搞通讯报道时,为保证写作任务的完成,我经常加班加点,以熬夜为乐。后改行干其它工作仍笔耕不辍。1981年,我们部队在解放军报剃了光头,部队领导“盛怒”之下,提出谁在《解放军报》见稿一篇,记三等功一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时任组织股长的我,利用下连蹲点的机会,写了篇《应重视连史的编写工作》,不想此稿被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基层报道人员。在汉中市褒河区从事报道工作。本来,作为一个基层新闻报道人员,由于平时活动的范围小,值得报道的事情少,写出的稿件,很难被大的新闻单位采用。可是,由于我注意平时收集社会新闻,不仅市级新闻单位采用了我写的不少稿件,而且有的也被地区以上乃至全国报刊和广播、电视台采用。今年一至三月以各单位用篇数统计,市级新闻单位采用稿件三十一篇,地区级新闻单位采用四十一篇,省以上新闻单位六篇。其中社会新闻约占总用稿量的三分之一。地区以上、尤其是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社会新闻几乎占用稿一半多。  相似文献   

13.
为了鼓励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农九师规定:凡1989年度被自治区级报刊、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者,年终凭证书奖励30元;被全国农垦系统评为优秀通讯员者奖励50元;在自治区级报纸、电台头版头条发表一篇新闻稿件者,每篇(幅)奖励30元;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一篇(幅)新闻稿件者奖励50元;在其他中央级报刊发表一篇新闻稿件者奖励20元;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论文或报告文学作品者奖励20元。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业余通讯员,写稿30年,每年都有百余篇稿件被采用,不少稿件被评为优秀稿件。1990年1至10月份,我写的稿件不仅有140多篇被采用,还有8篇先后在《新华日报》、《父母必读》杂志、全国24家电台联办节目、《经济新闻报》、市电台等新闻单位举办的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此外,我还发表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论文和成果7篇。  相似文献   

15.
本报讯毕元冬报道:白山军分区在平时工作中大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名干部年内在省级以上报刊电台发表一篇新闻报道稿件,被上级机关内部采用一篇调研文章,写一份有价值的报告,结合业务讲一次课,为领导提一条有价值的建议。1999年全分区百余名干部中有80%的干部在省以上报刊上稿,白山军分区与被《东北后备军》等单位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白山军分区注重加强新闻报道工作@毕元冬  相似文献   

16.
常听编辑老师们经常谈到报社时下常常缺稿、闹稿荒的问题,不少编辑还希望我们多向他们投稿。当时我听了以后心里直打如意算盘:“我的乖乖,这可是个大好事,平时在部队上一个稿可难了,这次到了报社,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定得上它一批稿。”结果情况并不如我愿——初入编辑部,稿件连连被毙授课阶段结束后,我被分到军事部训练组实习,一心想多上几个稿的我,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写出了《牛粪挑子该不该撂?》、《好战士舍己救人受称赞》两篇“得意之作”。稿件出手后,我将它送给了正在政工部当编辑的李兵正记者,因为他是海南记者站的…  相似文献   

17.
我是海安县海北乡的一名业余通讯员。近二年来,我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注意埔捉和挖掘有时代意义的新人新事,利用业余时间写出各类新闻稿件一百多篇,被县以上新闻单位采用七十七篇。事中一九八四年六月十二日在《南通日报》上发表的通讯《深情》被评为省和全国好新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成都军区某陆航团下大力搞好抗冰雪灾害、抗震救灾、抗击泥石流以及跨区联合军事演习等重大任务的报道工作。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上稿230余篇,其中《解放军报》上稿63篇。推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成都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有两名从事新闻工作的干事因报道成绩突出荣立二等功。  相似文献   

19.
多写短新闻     
我在农村基层工作,经常采写一些乡间短新闻。自去年四月以来,我先后在《四川民兵》、《四川农民报》、《四川工人报》等报刊,及县人民广播站发表了七十多篇稿件。还分别被《南充日报》、《四川农民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通讯员。下面谈一点采写短新闻的体会。短新闻要凝聚一点,短小精悍。我开始写稿时,总想写出“大部头”,有分量的长稿。于是使劲拼凑材料,拉长篇幅,因而写出的稿子主题不突出,事例不典型,费力不小,不能采用。后来,我仔细琢磨《新闻与写作》上一些作者谈写作体会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参加过许多文学创作新闻函授学习班,坚持写稿15年,1992年挣了20元。我曾办过文学社,组织了一批文学青年写小说、写诗歌,《延河》编辑雷乐长、《陕西农民报》编辑穆世俊老师也曾到家做过客。每年订阅报刊杂志、购买图书耗资一二百元,虽然也有小豆腐块文章见诸报刊,但除去稿纸、信封、邮费,年年亏损。1992年,鄙人写稿百余篇,被县广播站用了20篇,报纸刊登一二篇,好在乡政府补帖了80元,区公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