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到: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可代表2个单位。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到: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可代表2个单位。  相似文献   

3.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制图方法和整理数据信息。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两大方面:其一,在综  相似文献   

4.
知识目标——认识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图上画出条形,表示要说明的数据;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并根据条形统计图作简单的数量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统计图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京实验教材十二册第二单元统计初步知识 ,教材将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安排了三个小节 ,分别先讲单式 ,再讲复式统计图。为了让学生对这三种常用的统计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我将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 ,在一节课内同时讲授了简单的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常用的三种统计图 ,知道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及组成 ,会对统计图进行简单分析。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电脑操作等方法 ,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  相似文献   

6.
统计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体系,旨在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因此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联系具体问题经历用条形统计图表达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统计,并能对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让学生通过对条形统计图表达数据的结果的观察分析,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征,认识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买气球》所在的单元,以统计活动为主线,安排了纵向简单条形统计图和横向简单条形统计图两项内容,通过调查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尝试利用条形统计图的有关数据进行初步的决策。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横向条形统计图,进一步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直接的、广泛的应用,全面地认识和初步掌握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9.
【教前思考】苏教版实验教材《折线统计图》是四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设计教学过程前,我作了以下思考:(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仔细研读课标、教材,本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有以下几点:①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相似文献   

10.
吴霄锋 《学子》2012,(12):18-19
我多次听了"条形统计图"这节课,这节课的设计通常被分成了这样几个步骤:1.观察统计表并能读出哪些信息。2.出示条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直观性。3.认识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4.画出条形统计图,提出注意点。5.练习。像这样的设计条理性很强,也符合学生接受新知的一般规律,把知识的学习放在了首位。然而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只是教...  相似文献   

11.
<正>“折线统计图”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会了数据的收集与汇总,认识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已有经验来看,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图表绘制经验,初步的数据意识和能力,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决策和判断。从教学内容和目标来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联系具体问题经历用条形统计图表达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统计,并能对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教前思考】 苏教版实验教材《折线统计图》是四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设计教学过程前。我作了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14.
第一单元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1.统计表A 认识统计表,明了它的作用。掌握统计表的制作方法。B 会看、会填、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2.统计图A 认识条形、折线和扇形三种统计图,知道它们各自的作用。掌握条形、折线和扇形三种统计图的制作方法。B 会看会制作简单的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15.
1.认识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图上画出条形,表示要说明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正>《扇形统计图》一课是学生在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第三次来认识统计图。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读图经验以及扇形统计图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即使教师不教,他们也能从图中获取一些信息。于是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作为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进行教学,只是将扇形统计图看作呈现信息的一种形式:二是过分关注图的制  相似文献   

17.
曾潇洁  蒋敏杰 《小学数学教育》2022,(Z2):119-120+127
<正>“折线统计图”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内容,掌握了一些统计方法,积累了一些统计活动经验。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简单的“描点连线”,并能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进行必要的分析以及合理的推测、判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统计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本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教材99页的例1,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本节课例1的教学是通过给定的某地区城乡人口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该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发现与感想:一、精彩展现(一)采用目标教学法,开门见山板书课题,从课题入手,  相似文献   

19.
复式条形统计图(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N-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10页)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收集数据的方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及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这个过程已经了然于胸,正确率也很高,这意味着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对学生而言并非重点。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疑问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没有学习的必要?二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究竟是从哪儿来的?三是怎样运用图上的数据来直观描述信息?四是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后有什么用?据此,教师从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出发,精心设计,努力创设适合学生自然生长的课堂生态,让知识出自于学生自然生长所得。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初步的统计知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4页)。知识与技能: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重点、难点:1.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