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教育》2006,(6C):46-46
北京时间4月19日,广东宏远宝玛仕队主场88比81战胜八一双鹿电池队,以总比分4比1获得2005—06赛季CBA总冠军,再次捧起至尊宝鼎。此役易建联表现出色,得到26分11个篮板。至此,广东宝玛仕也成为继八一之后.第二支获得三连冠的球队。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理统计结合录像观察的方法,对2002-2003CBA总决赛八一、广东两队全部4场比赛的攻守技术和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八一队整体实力强,战术灵活,配合默契,3分球命中率高,防守更具威胁;广东队在篮板球、封盖上能力较强.但队员年轻,缺乏大赛经验,失误较多,整体实力有待提高.还分析了八一、广东两队队伍阵容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理统计结合录像观察的方法,对2002—2003CBA总决赛八一、广东两队全部4场比赛的攻守技术和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八一队整体实力强,战术灵活,配合默契,3分球命中率高,防守更具威胁;广东队在篮板球、封盖上能力较强,但队员年轻,缺乏大赛经验,失误较多,整体实力有待提高,还分析了八一、广东两队队伍阵容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07-2008CBA赛季联赛各场比赛的若干技术统计指标进行分析;运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对16支队伍攻防类型进行分类,对参赛队在攻防能力做出客观评价,结果显示:广东、八一、福建和新疆四支球队战术均衡性得分最高;在得分能力因子中,广东、江苏、东菀、山东和云南场均在100分以上;防守能力的因子分值上,山东和山西的队员在抢断和盖帽两项指标中均在联赛前几名;江苏、山东、八一和陕西四支球队集体防守效果值高于其他球队,因子分值与实力排名表现出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无论你是不是一个体育迷,喜不喜欢足球和篮球,相信你都不愿错过比赛休息时,那些热舞性感的"宝贝们"。她们已成为激烈的比赛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靓丽风景。孙婵,这个"90后"女孩,便是其中的一员。2012年11月25日,新赛季CBA首轮比赛日,宁波是八一双鹿电池男篮的主场。比赛间隙,随着动感的音乐响起,孙婵和她的伙伴们上场了,发丝飞扬,蛮腰劲摆,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相似文献   

6.
CBA 2009-2010赛季广东队获胜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CBA 2009—2010赛季总决赛广东、新疆两队全部5场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并对双方的队伍结构、技战术运用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广东队整体实力较强、攻守兼备、内外线实力均衡、战术运用灵活、队员大赛经验丰富、后备人才充足,这些都是广东队获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2004年-2005年度的CBA和NBA球赛录像作了统计分析,特别对CBA和NBA队员对篮板球控制这一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发现中国CBA队员对篮板球控制这一指标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冲抢人数少,挑拨抢球能力弱,堵位意识差,缺乏堵位技术与力量训练,外围队员篮板球训练不足等问题,同时,也显示出中国CBA选手在篮板球控制这一技术与美国NBA选手存在的明显差距,为尽快使中国篮球汇入国际潮流,应借鉴美国NBA队员篮板球控制的先进技术与经验.  相似文献   

8.
2008-2009赛季CBA总决赛冠亚军球队技术运用和能力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08-2009赛季CBA总决赛广东、新疆两队全部五场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同时对双方攻防技术运用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广东队技战术运用熟练、变换丰富;球队攻防转换节奏快、内外线实力均衡、球队年龄结构合理,符合现代篮球发展的趋势。新疆队个人能力出众,球队系统化能力不足,球队战斗力深受影响。分析两队技战术特点的优势与不足,可以为CBA各队及中国国家队的技战术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文献资料、实验等方法,对柳州市体校队员的正手逆旋转发球与抢攻的技战术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正手逆旋转发球与抢攻的技战术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运用情况和规律,以丰富乒乓球的技战术,为今后的训练提供指导性意见。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过设置的正手逆旋转发球和抢攻技战术训练的实验后,相对于对照组队员,实验组队员正手逆旋转发球和抢攻的技战术得到了显著提高,这说明了实验设置的教学训练方法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9—2010赛季CBA总决赛广东队和新疆队五场比甍双方队伍结构、技战术运用进行统计与分析,广东宝马仕队在阵容安排、技战术运用、主帅指导等方面均优胜于辽宁盼盼队。研究认为:广东队在阵容结构、战术的安排和运用等方面均优于新疆队,其中第1节和第4节的得分多、篮板球控制出色、投篮命中率高、两位外援发挥出色,这些都是广东队获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2009年至2010年赛季CBA比赛过程中的13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并运用Q型聚类和多重比较等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运用Q型聚类和多重比较法对篮球比赛的技战术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客观反映各队的技战术能力;在揭示CBA各队技战术发展趋势的同时,探索出一种较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价球队技战术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沈曦 《黄山学院学报》2005,7(3):102-103
通过文献资料法及观看CBA高水平国际比赛,对中国篮球在“三分球”技战术训练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中国篮球“三分球”技战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CBA2001-2002赛季总决赛上海·八一两队全部4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对双方的主要攻防技术和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上海队战术灵活,配合默契,投篮命中率高,中锋的攻防能力较强.而八一队3分球命中率高,但中锋的攻防技术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分析了上海、八一作为CBA冠、亚军球队的几项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访问专家和查阅分析有关文献资料,对引进外籍球员对中国CBA联赛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籍球员的引进,促进国内球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练员战术运用,增强球队实力,改变各队间的实力对比,活跃球市,带动CBA联赛水平的提高.指出引进外籍球员,带来影响国内球员就业和锻炼,球队对外籍球员过分依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 NBA 扣篮技战术特点及其应用于赛事中的作用,竭力借鉴于中国篮球赛事发展之中,力求在技术战术安排、体能训练、风格塑造、人才培养及观赏性上为CBA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CBA赛事观众上座率和电视收视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优秀外援的人格魅力、技战术水平等是观众最大的看点;(2)赛事的可观赏程度和悬念能够满足观众精神上的需求;(3)观众不同类型的动机满足心理上的需要;(4)CBA赛事品牌因扩大获得了观众的认同感.提出发展市场化、注重赛事的基础性设计、由"管制"到服务等对策提高观众上座率.  相似文献   

17.
赵培军 《考试周刊》2007,(13):61-63
本文通过对2005~2006赛季CBA联赛总决赛八一和广东五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对双方攻防技术特点和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广东队能里能外,战术灵活,三分命中率高,外围防守更具威胁,整体实力更强;八一队内线攻防实力较弱,但它的外线具有比较强的实力。内线的攻防优势也是广东队获得冠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黄琼 《宜春学院学报》2014,36(9):117-121
为我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球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提供理论参考,采用灰色关联为主的方法,对2012-2013赛季CBA冠军广东队与对手队攻防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显示:2013年季后赛系列赛广东队各轮技术指标排列关联序揭示了广东队获胜的主要因素。广东后卫斯隆超强个人的组织能力,球员们开阔的视野,主力阵容的外线投射能力,队员们进攻果断,替补阵容的强大,换人战术得当和稳健的开局是广东队最终拿下胜局的法宝。  相似文献   

19.
篮球竞赛全方位对抗的日益激烈,使得篮球三分球技战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战术已经成为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和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三分球在CBA和NBA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三分球的技战术需要更多的篮球教练、篮球运动员和篮球爱好者去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10-2011赛季全国排球联赛河南男排18轮比赛的攻防技战术链主要指标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男排在发球、接发球、扣球、拦网等攻防技术链主要指标的整体运用效果上,发球、接发球技战术的运用效果与上赛季相比有所下降,表现出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深层原因在于技战术层面因素的影响;发球、接发球技战术链的总体运用效果偏低,使本方队员在扣球环节处于被动,同时却为对方队员运用攻防技战术链提供了帮助,因此,也必然使河南男排整体实力下降;本赛季,河南男排不论是主场还是客场,存在遇强不强、遇弱不弱,主场优势不明显等问题;河南男排拦网技术运用效果较好,拦网得分能力在联赛中处于优势地位,但在拦一攻得分率和拦防反得分率方面存在差距,暴露了河南男排发球进攻性不足的弱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