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子     
中子是在1930年發見的基本粒子,它所以作“中子”,是因为它不帶电,在電上講是中性的。它的重量是1.00803原子量單位。中子是核的組成成分之一,除了最簡單的原子核——氫核只是由一个質子組成的以外,其余元素的核都含有中子。由於中了不带电,不被原子核的陽电荷所排斥,所以它容易接近原子核,同它发生作用。因此在原子核物理学中,常常用中子打击原子核,来研究原子核的构造、成分和它的变化。中子在原子能事业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现在  相似文献   

2.
物质到底是由一些什么组成的? 偉大的俄國科学家洛莫诺索夫,很早以前就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題。在他的早期著作“数学化学原理”中就提出:“一切物質都是由極小的微粒(即原子)組成的。”十九世紀初,英国的物理学家道尔顿發表了有名的原子学說,但是道尔顿却認为原子是组成物質的終極粒子,原子不能再分割了。二十世紀初,科学家們証明原子并不是終極粒子,而是以一个带陽电的几乎集中原子所有質量的原子核为中心,核外是带陰电的电子圍繞着原子核旋转,原子核含有帶陽电的質子和不帶电的中子。人們对于物質結構的探索并未就此終止,随着科学和技術的發展,对物質內部結構的認識更加深入了。科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地     
新的同位素——氢~5 不久前,美国发现了氢的又一种新同位素——氫~5。氫~5的原子核由一个质子和四个中子組成。它的半衰期稍大于十分之一秒。 氫~5是用同步加速器把能量加速到  相似文献   

4.
原子核的秘密的揭露,使人类掌握了新的無穷尽的能源。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在苏联的建立,为將这个能源实际利用于工業和农業的和平目的,奠定了基础。原子技术的發展,开辟了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到各种全然不同的科学技术部門中去的广闊的可能性。人工取得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之一,是在原子核反应堆中用中子来照射。比如,用中子照射普通的天然的磷的时候,部分的磷原子核就和中子結合而变成磷的放射性同位素(磷-32)的原子核。当放射性磷的核衰变的时候,核中的一个中子轉化成質子,同时放射出一个β粒子(帶陰电的电子)。衰变是按照这个方式發生  相似文献   

5.
十多年來,全世界的天文工作者都認为太陽所以能不断地發光,是由于在它內部進行着原子核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有大量的能量釋放出來。天文学家从太陽射到地球上來的光的分析,証明在太陽的外部,最丰富的元素是氫,氦也有,因此推測太陽內部也是氫最多。这种推測得到了一些証实。但是到底在組成太陽的物質中氫占多少,一直到今天还不能決定,以重量計算大概不少于30%,但是也可能超过70%。如果在太陽內部氫核不断合成氦核,那么在反应过程中就会有大量的能量釋放出來,这些能量是反应过程中產生的γ光量子、电子、質子,氦核的动能。到了最外面,这些能量就轉变成我們看得见的光和紫外线,紅外綫的能量。从目前太陽每秒鐘所射出來的光子的总質量來計算,又假定这些光子真是由于在太陽內部進行着氫合成氦的过程而產生出來的,那么就可以算出太陽的質量每秒钟要减少400万  相似文献   

6.
1955年10月19日,美國加里福尼亞大学原子研究所所長劳倫斯宣布:这个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長期研究后,發現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这种粒子叫做反質子或負質子。反質子是这样發現的:將質子在同步穩相加速器中加速到63億电子伏特,然后用它來轟击安置在加速器中的銅靶。結果產生一对重的粒子一个是質子,另一个便是反質子。反質子在真空中是穩定的,并不自行分裂。但是当它与質子相遇的时候,这一对質子就轉变为一些介子而消失了。有趣的是,1955年初,在意大利罗馬大学的实驗室和美國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驗室中,几乎是同时發現,宇宙线作用在照相乳膠上的踪跡中,有的是反質子所造成的。反質子的質量与質子的質量相等(?),而电荷相反。  相似文献   

7.
小辞典     
正十六醇、正十八醇醇是一种由碳、氫、氧原子組成的有机化合物。在它的分子中,碳和氫原子构成一条鏈,上面連有由氫和氧原子組成的原子集团——羟基。酒精就是醇的一种。正十六醇是含有十六个碳原子的醇,它的特点是碳原子排列成一条直鏈,而沒有支鏈,羟基連在第一个碳原子上,所以叫做正十六醇。正十八醇就是含有十八个碳原子的醇,其分子中的碳原子同样排列成一条直鏈,羟基也是連在第一个碳原子上。环氧乙烷缩正二十二醇这是正二  相似文献   

8.
原子     
原子是化学元素的最小粒子,是元素能和其他元素相互作用組成化合物的最小量。化合物即是由各种元素的原子化合而組成的。原子化合而組成的粒子叫做分子。任何物質的分子中所含有的某种元素的量絕不少於一个原子,但是也不会含有一个半、二个半或三又四分之一个原子,即是說,永远含有整数的原子。比如煤气中使人中毒的一氧化碳的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的一个碳原子組成的,而水分子又是由二个氫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組成的。  相似文献   

9.
原子量     
原子量就是原子的重量。由於原子的重量是微不足道的,如果用日常通用的重量單位來表示,那就要用極小極小的数字。例如拿最輕的氢原子來說,它的重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673克。用这样小的数目來表示原子的重量那是極不方便的,因此採用了特定的單位來表示原子量,使得最輕的原子都可以用比1大的数目來表示它的原子量。起初採用最輕的原子——氢原子的重量作为原子量的單位。后來知道用氧來作为計算原子量的依据更是方便,因为氧比氫容易和其他元素化合組成化合物,研究这些化合物就可以定出其他元素的原子量。現在是採用  相似文献   

10.
在前边第二讲里,曾经提到原子的构造。原子是由一个原子核和围绕在外面的许多电子构成的。当元素互相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祇是各元素原子外层或次外层的电子互相交换移转,每个原子的原子核并不发生变化。在普通情形下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很稳固的,很不容易用普通方法使它们破裂和变化。只有少数的较重的原子,因为它们构造复杂些,原子核是不大稳固的,经常自动地在那里放出东西来,慢慢的自己便发生改变。这种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像镭、铀等都是。现在我们已经能用一种特殊的办法人工的改变它们的变化,或使原子核之间也能互相发生反应,这就属於原子核反应的范围。今天在结束为一化学讲座的时候,我们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近代科学中关於原子核反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等离子体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按一定轨道环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气体原子中的电子在温度或射线的作用下,挣脱了自己的运动轨道而离去,这种现象叫做电离。气体电离后,失去了电子的原子变成了带正电荷的粒子,叫做正离子,离去的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假设在极高的温度下,一团气体中大部分原子都失夫了它原子核周围的电子(通常只失夫一个电子),结果便变成高度电离的气体。在高度电离的气体中带正电荷粒子的数目和带负电荷粒子的数目几乎相等,因此就称作等离子体。任何物质,当温度达到极高时,就成为等离子体。它是物质三态(固态、  相似文献   

12.
名词解释     
原子各种元素,如制造锅子的铝或空气中的氧,都是由一些很小的颗粒组成的,就像房子是用砖砌起来的一样,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颗粒。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这些颗粒是参加变化的最小单位。这种颗粒叫做原子。原子是很小的,一亿个原子一个挨一个地排起来才有一厘米长。原子有一个核心叫原子核,几乎佔全部原子的质量,带有正电。原子里还有一些更小的颗粒,叫做电子,带有负电,它被原子核吸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电子和正电子的碰撞实验,发现了一个很奇异的粒子——Ds(2317),并且认为它会有利于人们揭开原子结构之谜。 我们都知道,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和中子组成小而致密的原子核,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在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一个非常空旷的空间,因为和原子的大小比较起来,原子核的直径要小上  相似文献   

14.
地質学中有一門科学叫做“历史地質学”,簡称“地史学”。它是研究地球外壳發展历史的科学。历史地質学中一个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古地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在过去各个地質历史时代里的地理环境。按一定的区域和地質时代,把古地理研究的結果,分別地表示在圖上,就成为古地理圖。  相似文献   

15.
最空的和最重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在核的周围环绕着的电子构成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粒。在所有各种原子中,最简单的是氢原子。在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同时原子核里面只有一个微粒。这个微粒便是质子。在氢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围绕着原子核旋转的是电子。一个氢原子的直径大约是0.000,000,01厘米。这就是说:一亿个氢原子排  相似文献   

16.
电子是一种微观粒子,在原子如此小的空间内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并且其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不同,没有确定的方向和轨迹,只能用电子云描述它在原子核外  相似文献   

17.
导体     
能传电的物体叫导体。导体可分做两类。在第一类导体中,电荷的移动并不引起导体的化学性质的任何变化,也没有任何显著的物质的迁移。一切金属都属于这一类导体。在构成金属原子的电子中,往往有一部分因为跟原子核联系很脆弱,而自由地无规则地在各个原子之间移动。这些自由电子数量很大,几乎跟原子个数相等。在未带电的金属中,这些自由电子的负电荷跟金属离子(“失去”这些自由电子的原子)的正电荷相等。有过多的电子由外面进入,金属就带负电;金属失去了一部分电子,就带正电。在感应带电的情形下,电子在外界电荷引力或斥力作用下移动到导体的一端,在这一端就有过多的  相似文献   

18.
当硫与氢结合成硫化氢(H_2S)分子时,二个氢原子各给硫原子一个电子,得到带两个阴电荷的硫离子(S~=)及两个一个阳电荷的氢离子H~+。氢离子被硫离子所吸引,生成硫化氢分子(H_2S): 2H~++S~==H_2S………………(1) 但硫原子不仅能吸入电子,也能放出自己外层的电子,变成阳离子。例如,硫与氧化合时,硫带有阳电荷,而氧带有阴电荷。如: S~(+6)+3O~==SO_3………………(2) 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每个氧原子吸入两个电子,结果硫原子变成+6价,氧变成负2价。但有时硫原子不一定将它全部的价电子放出,却只放出四个电子。例如在SO_2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19.
难解的疑团原子好比万花筒,里面变化多端,其中一种变化叫做β衰变,意思是从某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自动地抛射出β(貝搭)粒子后,轉变为別的元素的原子核。这种β粒子也就是电子或正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原子核里主要是质子和中子,沒有电子和正电子,那么β粒子是怎么出来的呢?原来,中子可以轉化为带正电荷的质子,并放出电子。质子可以轉化为不带电荷的中子,并放出正电子。这种自动轉化就叫衰变,衰变式子写出如下:中子→质子+电子  相似文献   

20.
有机体生命活动的表現是:心臓和肌肉的收縮,大腦皮层的兴奋,經常伴随着电的現象生成,这就是所謂生物电流。这一点是这样解釋的:当任何一部分活的組識兴奋的时候,有机体內許多生物化学过程所組成的新陈代謝会發生变化。而在新陈代謝的同时,就伴随有热和电荷的生成。在处于安靜狀态的器官中,只产生很微弱的电流。当組識器官的安靜狀态受到破坏的时候,电流就显著地加强了。人类器官中發生的电流的电压,是以百分之几伏来測量的。而某些魚类竟能达到几百伏。例如电鰻所帶的电荷就可以使人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