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在对教师权威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教师权威分为感召权威、制度权威、专业权威和传统权威四个维度.据此编制了教师权威量表,通过因子分析,显示:得到四个因子与理论一致;且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研究结果还显示,教师的感召权威和专业权威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显著下降;教师权威量表总分、制度权威和传统权威子量表分,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学前末期到学龄初期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做好儿童情绪与社会性方面的准备对其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在学龄前儿童入学准备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评估儿童在该领域入学准备的针对性测评工具。本研究旨在编制出适合我国学龄前儿童使用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水平测评工具,从人际交往、道德品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社会适应五个层面入手,制定准备入学儿童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水平评估量表,并筛选出在该领域入学准备不足的儿童。同时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发现量表设计比较合理,可以作为评定儿童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家长评价的方式,针对中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文献研究、理论探讨以及开放式问卷调查基础上,编制中学生心理健康家长评价量表,将心理健康测评体系分为适应、困扰与复原力三个方面,形成三个分量表.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根据Moos关于课堂环境结构分析的理论架构,以文献研究和已有相关量表为基础,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所获得资料,编制中国英语课堂环境量表。以东北三省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有效样本1235名。通过量表的编制、预测、修改和再测,确定了量表的3个层次,5个维度,25个题目,量表的内在一致性信度为0.91,分半信度为0.86,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北京市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文献研究、理论探讨以及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将心理健康测评体系分为适应、困扰与复原力三个层次,形成三个分量表.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分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6.
STEM教育是落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研究STEM教师知识结构,开展STEM教师知识测评,是持续、深入提升STEM教育质量的关键。为此,文章基于TPACK理论模型,通过文献研究、访谈和专家咨询进行STEM教师知识结构理论维度的构建与优化,并通过项目分析、因子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等步骤,编制STEM教师知识测评量表。研究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各题项内部一致性较好,符合拟合接受的标准;量表7个维度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文章通过研究,期望为测量STEM教师知识水平和促进STEM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学龄儿童适应技能测评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智力落后和适应技能理论为依据,编制适用于7-15岁学龄儿童适应技能发展水平的测评工具。方法:在市区和郊县选取490名正常儿童和323名智力落后儿童接受测评,对经过理论推演,经验筛选,再经预试的测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项目分析表明,所有测评项目都具有适当的难度和较高的区分度;因素分析将测评内容概括为三个主要因子,基本符合适应技能的最新理论框架;本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测查结果稳定而有效。结论:本量表使用方便,能有效测评学龄儿童的适应技能发展水平,实现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对智力落后儿童鉴别、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针对中学与小学衔接阶段学生的适应问题,通过自行编制的预备年级学生学校压力源问卷,对学生的学校适应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小衔接阶段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于学习;男生的学校适应压力高于女生;入学前成绩比入学后成绩对学生的适应问题产生更大的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与人际关系方面的学校适应压力高于上海学生。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研究》2015,(5):41-46
目的编制我国中学校长职业幸福感量表并检验信度和效度,为我国中学校长职业幸福感测量提供有效工具。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总结、开放问卷、个人访谈和专家咨询,构建包含79条项目的初始量表,抽取190名中学正校长开展问卷调查,对量表进行试测,运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评价。结果形成一份包含64条项目的正式量表,包含职业满意感量表、职业成就感量表和内心满足感量表三个分量表。再次抽取全国406名中学正校长进行问卷调查,验证量表,总量表和三个分量表的分半系数分别为:0.980,0.887,0.970,0.933,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39,0.808,0.925,0.879;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与理论构想基本一致。结论 "我国中学校长职业幸福感量表"具有比较可靠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我国中学校长职业幸福感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初中汉语口语交际测评量表分年级设置,改变了三个年级共用一张表的现状;分听、说、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三个维度测评,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品质、语言品质,也关注了学生的仪表态度与思维品质。量表符合口语交际教学的梯度,各年级的测评均有侧重点。对量表的使用,文中有具体建议,在兼顾普适性时给个性调整留有空间。  相似文献   

11.
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较为顺利地度过了入学适应期,二年级班队会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入学适应成果,进一步帮助学生增强我是一名小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感。二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学生进入二年级,自我意识开始萌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考察了儿童入学半年后的学校适应情况,在学生的关系适应测量中采用同伴提名法;行为适应的评估由教师填写Conners教师用量表;学业适应调查情况采用了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期末成绩。研究表明:1.儿童存在适应不良的状况,出现适应不好的儿童集中在行为不良中。2.女孩的适应状况明显好于男孩,表现在同伴关系、注意力和多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结构和量表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结构,编制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具.方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通过结构化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编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并对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由学习适应、学校人际、亲子关系、自我概念和生活适应五个因子组成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结构是合理的;新编制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4.
笔者采用《教师-学生评定量表〈T-CRS-C〉》2.1中文版与《家长参与儿童入学准备的调查问卷》,考察了兰州市安宁区215名一年级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入学适应状况。研究表明,一年级流动儿童总体适应良好,但在行为控制与同辈社交能力方面适应较差。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在任务取向、自表能力、同辈社交能力三个方面存在差异。一年级流动儿童的入学适应与就读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家长较高的参与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担任班干部、就读Y小学与K小学积极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用东北师范大学盖笑松等人编制的《儿童入学准备综合测评工具》,对南通市4个区的163名刚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进行测查。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整体不足,各领域发展状况不均衡,这缘于其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限制。鉴于此,本研究提出:父母应改变片面的准备观念和行为、托幼机构应提高教育质量、小学学校可采取补偿措施、政府...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编量表对892名初中生的阅读元认知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量表的编制依据元认知理论及语篇理解理论,共包括动机、策略、任务、调节、焦虑和能力六个分量表,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发现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在策略和任务两个分量表上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在除焦虑之外的五个分量表上差异显著。阅读理解测验成绩好的学生与差的学生在阅读元认知能力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正>从幼儿园到小学,儿童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环境的转变,幼儿园应为儿童做好入学身心准备,让儿童身心愉悦地融入新的学习环境。我们通过自己编制《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身心适应调查问卷》,对我园2021年大班毕业的213名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并深入小学观察、访谈,了解这些儿童入学身心适应情况。基于调查结果,我们对照教育部的《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中身心适应的发展目标及具体表现,分析这些儿童入学时身心准备的状况,进一步思考幼儿园入学身心准备教育如何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8.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们要在生理、心理以及能力等各方面作好准备,才能顺利度过这一关。2004年9月起,我们在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专家组的指导下,通过观察记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专题研讨等形式,采集了大量来自日常实践的真实信息,系统梳理了一年级新生呈现出来的年龄特点和入学适应指导策略。之后一年,我们在新一届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指导中进一步修正、完善并具体化,逐步形成了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指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由于家长自身素质、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诸多不同,一年级新生的素质也各不相同,有很多一年级新生在入学时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成为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学校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通过网络搜索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新生入学阶段家长、学生、教师的现状;组织开发和实施一年级新生入学课程,让一年级新生在入学阶段就适应小学生活、爱上小学生活;通过开展一年级教师培训和家长培训,为每一个新生扣好小学生活的第一粒扣子提供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张光钍 《新教师》2023,(9):28-29
<正>《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指出:帮助一年级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小学一年级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由于农村小学对小幼衔接缺乏科学的认识,小幼衔接工作出现了割裂的现象,导致很多学生进入一年级很久还不能适应小学生活,甚至产生厌学、怕学的现象。因此,积极探索小学生入学适应教育,帮助他们走好小学生活的第一步,对其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