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轮复习是指在一轮全面复习后针对学生高考应考出现的问题开展的复习。常规策略是专题复习。由于第一次模拟考试距高考时间短,学生在高强度复习情况下感到很疲劳,加之化学高考综合程度高,专题复习收效甚微。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案例复习"策略。案例复习是指用典型物质或变化作为切入点,将高考重要考点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在案例中开展复习,从而达到落实考点、查漏补缺,切实提高学生高考化学应试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庞东 《中学理科》2006,(6):18-19
2006年是广西实行3+综和3+理综考试的第二年.物理学科作为理科综合的重要科目,考试模式和命题原则随着高考总体思想的变革而有所变化.深入研究并弄清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把握高考的命题趋势,可以使我们理清复习思路,落实复习方案,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专题复习是继第一轮基础复习之后安排的一次临战前的针对性复习 ,属“战术”攻坚阶段 ,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综合性 ,要求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升认知能力 ,完善认知结构 ,使学生了解高考命题的思想、考试内容、题型结构 ,难度要求及知识的主要应用等 .通过专题复习帮助学生理顺各知识间的关系 ,抓住重点 ,把握规律 ,增强信心 ,提高“战术”训练效果 .下面结合数列部分的复习 ,作专题分析 .1 高考分析1 .1 题型结构、分值比例、难度设置数列这块内容在高考卷中 ,一般安排“一大一小”两题 ,一道是填空或选择题 ,一道是解答题 ,小题较容易 ,…  相似文献   

4.
正高考试题是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其能较好地指导平时的教学与复习.研究高考试题,把握命题规律,探究复习对策,对于提高复习效率和考试成绩有重要意义.1.对照生物教材研究高考试题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参考书.对照教材研究高考试题就是要体悟知识点怎样变成考点,知识怎样变成考题,体会平时教学和复习的重点.例1(2012年浙江理综卷第4题)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5.
病毒在高中生物中涉及到的考点较多,以病毒为交叉点的学科内综合试题,频繁出现在近年的各类高考试卷中,常常是高考生物命题的热点之一.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没有设立病毒专门的章节,病毒相关知识分散在必修1、2、3以及选修3教材中.在高中生物复习备考中,如何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进行专题复习,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梳理病毒相关考点,把握病毒考点在高考生物命题的角度,多层次、多方位进行病毒专题复习策略研究,提高专题复习的时效性,是高中生物复习备考需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7):78-79
本文主要研究高中数学二轮微专题复习策略。首先分析了高三复习现状与微专题产生背景。其次分析了微专题复习是什么以及高三数学二轮微专题复习的重要意义。再次确定高三数学二轮微专题复习的目标,即高三数学二轮微专题复习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做到引导学生解决学习"短板",做到提升学生思维与整体解题能力。最后提出高中数学二轮微专题复习具体策略,即基于高考考点分解细化,开展具体的微专题复习;基于学生的易错易混内容,开展具体的微专题复习;基于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开展具体的微专题复习;基于具体知识的综合应用,开展具体的微专题复习。  相似文献   

7.
李大军 《学语文》2007,(5):27-28
高三阶段,即使算上暑假补课的一个月,也只有十个月的时间,语文学科还有两册教材未上,留给复习备考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作为高三语文教师,必须对高考命题趋势、考点内容要求和复习程序安排等问题了然于胸,才能在教学中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带领学生提高复习的效率,争取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指南。加强对《考纲》的学习和研究,无疑对备考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2003年政治科《考纲》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关注考点内容的确定。今年《考纲》中规定的考点内容较之往年更加细化,这种细化将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变化:第一,高考题目的设问将会更加新巧和具体;第二,答案的组织除了宏观上把握以外,更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透彻和阐述准确。为此,夯实基础乃是备考工作的重中之重,切不可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切不可抛开课本去追求所谓能力的提高。孰不知没有扎实的基础是…  相似文献   

9.
乔丽 《中学文科》2008,(3):101-102
高三语文复习如何做到切实有效?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研读《考试说明》,了解考点要求,把握考查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确立知识“点”,再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迁移拓展,构建好整个知识体系。本文以诗歌鉴赏备考作为示例,来谈在高考复习中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统筹兼顾“的专题复习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24年的高考备考要总结解析几何专题命题趋势,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怎么考”的要求,深度分析解析几何专题的复习障碍,通过试题预测与考点分类帮助学生在设点设线的处理问题上、直线与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上、对称与非对称问题上进行重难点突破,提升学生的图形探究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和代数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同学们来说,时间就是知识,效率就是成绩。要想在政治高考复习中取得满意成绩,复习必须具有计划性、方向性。计划性关系到同学们能否提高复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方向性则直接影响着同学们能否适应高考。本文在研究高考命题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试图提供一套由单元知识→知识专题→热点专题→高考冲刺的复习策略,供高三师生把握高考复习方向、制定复习计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状语从句是高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5年广东卷的15道单选题中考查状语从句的就有3道。笔者根据历年高考试题,将状语从句的考点作了全面的归纳,并精选出42道高考真题作为训练材料,每个小题代表一个考点或一种命题形式,同学们可以边对照考点边做,也可先做试题,然后自己归纳考点,最后才与笔者所列考点进行对照,弄清状语从句在高考中究竟考什么、怎样考。  相似文献   

13.
叶静 《现代语文》2010,(3):159-160
语文课难上,高三语文复习课尤其难上,这可能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一不小心,教师就可能陷入毫无生气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模式三步曲,即首先由教师先讲解一个高考考点,分析近几年该考点高考相关情况及命题趋势,然后围绕该考点教师拿出几道例题来具体阐述所谓的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4.
纵观五年来的文综历史试题,一个重要特点是采用小专题形式命题,进行知识重组,考查学生的加识和能力。2005年文综历史试题将继续采用小专题的形式命题,因此对广大考生来说,踏踏实实搞好历史学科内的专题复习,把握好基础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是复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那么,在复习中怎样确定专题呢?认真研读五年来全国文综历史试题所考查的小专题很有必要。只有研究高考、紧跟高考,才能把握高考。  相似文献   

15.
人文思潮和思想解放潮流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近年各地高考命题中都备受青睐。复习中,应把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西方思想解放潮流紧密结合,高精度的梳理、把握专题主干知识,多角度的探究中西思想的内在联系,深层次挖掘不同思想主张的内涵,找准命题的切入口,扎实有效的做好迎考复习。下面结合2009年的高考复习热点及近两年的高考命题趋势,对本专题复习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俊 《语文天地》2012,(23):6-8
常规的语文高考复习都是按专题复习的模式推进,字音、成语、病句、文言文,一直到作文,一轮复习好了,再来二轮复习甚至还有三轮复习。每一专题复习的模式大致都是按照考点解读、高考示例、方法总结、考题精练的步骤进行,日复一日,在自己圈定还自认为不错的  相似文献   

17.
林祖荣 《新高考》2005,(7):117-118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体现命题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纲领性文件。考纲不仅规定了命题的指导思想,考试的知识内容与能力要求,也明确了考试的形式及试卷结构。因此明确考纲的要求和变化,有助于我们把握高考复习的范围和方向,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减少复习中的无效劳动,提高复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及选修部分四大专题的复习中.自然地理是复习的重点争难点。考生可将考纲作为复习的纲领和指南,首先明确考纲对知识范围的要求.对照考点检测第一轮复习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再明确考纲对能力方面的要求:最后应明确2011年与2010年考纲的变化并仔细研读考纲中的试题范例。  相似文献   

19.
常规的语文高考复习都是按专题复习的模式推进,字音、成语、病句、文言文,一直到作文,一轮复习好了,再来二轮复习甚至还有三轮复习。每一专题复习的模式大致都是按照考点解读、高考示例、方法总结、考题精练的步骤进行,日复一日,在自己圈定还自认为不错的这个复习圈子里绕来绕去、翻来覆去,有时还为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解题方法自鸣得意,兴...  相似文献   

20.
研究高考命题是每个高三教师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如何来研究?主要是通过历年的高考真题寻找、分析、归纳、体会重点考了哪些主干知识,哪些考点是每年都考,哪些考点是隔几年考。本文通过梳理历年数学高考考点分布情况,阐述了如何搞好高考数学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