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窃听门”事件引发人们对新闻道德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由于诸多因素的诱发,使得媒体新闻道德失范事件频发.新闻道德对媒体公信力意义重大,要维护媒体公信力,需采取强化新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加强新闻机构的道德建设与强调新闻从业者的道德自律等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媒体信任度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媒体权威性、社会声誉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尺。1940年代《晋绥日报》在反“客里空”运动中所暴露出的虚假报道、偏离正确政治方向和新闻道德失范等问题,依然是当今时代媒体公信力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克服的典型问题。结合新闻史上《晋绥日报》的新闻改革经验,新闻媒体需要通过多方核实信源,加强新闻监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密切联系群众,以切实提高自身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政府公信力建设成为一个焦点。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明确指出: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这是党对政府公信力建设形势的准确把握与高度重视。作为新闻媒体,建设责任媒体、权威媒体和诚信媒体三位一体的和谐媒体,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要建设和谐媒体,提升新闻传媒公信力是重中之重。本文着重就新闻传媒公信力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升媒体公信力,是我国新闻界当前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在对影响媒体公信力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道德和增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责任感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三个方面既是构成影响媒体公信力的三个重要因素,更是当前某些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的三个主要原因。文章围绕这三个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公信力下降的因素是多重的,体现在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精神与道德的弱化、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界限不清以及个别权力部门对新闻舆论监督的压制。针对此,媒体要取信于公众,提高其公信力,需要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环境。  相似文献   

6.
公信力作为新闻媒体的内在品质,是新闻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也是在当今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加强对新闻媒体公信力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既是新闻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改善新闻从业者形象、提升媒体公信力的需要,不仅关系到新闻事业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道德素质的提高.针对"有偿"新闻、新闻低俗化、假新闻等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本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如何建设新闻职业道德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信力是新闻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也是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制胜在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业务活动中的道德准则或者行为规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导致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如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新闻职业道德失范,是当前新闻媒体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一、改革新闻媒体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新闻行业带来了挑战,新闻伦理失范现象逐渐增多,媒体的公信力受到质疑。为了使新闻行业健康发展,构建有效的新闻伦理体系迫在眉睫。本文提出了构建当代新闻行业伦理观的方法。希冀有助于新闻从业者提高道德水平,媒体的道德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新闻行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子铎 《青年记者》2020,(11):26-27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于维护社会公正和促进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泛众传播的后真相时代,媒体的公信力削弱,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陷入了“塔西佗陷阱”.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真实被视为新闻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然而在受众习惯以情绪诉求来判断信息真假的今天,媒体公信力的建设需要引入情感机制.本文以情感为视角,探讨情感与新闻真实和新闻公信力的关系,旨在说明用情感建构公众认知和行动的重要性,以媒体唤醒公众的情感意识为立足点,共建社会传播的情感机制,增强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闻界正在在深入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维护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和社会形象,提高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本文将通过对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状况的回顾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业自律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地方新闻媒体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在本地影响巨大,目前某些地方媒体不同程度存在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新闻宣传效益低下、不适应新形势需求,公信力下降、舆论引导能力下滑等问题。本文阐述了地方新闻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需要在革新新闻宣传理念、提高新闻宣传效益,注意媒体宣传报道整体协调、步调一致,强化自身反对“新闻腐败”意识,以“走转改”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4.
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是衡量、评判媒体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之一。近年来,网络虚假新闻泛滥、炒作跟风盛行、侵权行为频现、不良信息传播等,造成网络媒体公信力难以提升甚至弱化的现象。而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缺失,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监督机制不健全,又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网络媒体在公信力上的弱势,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蒋守勇 《传媒观察》2006,(10):39-40
新闻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和可信程度,因此也被视为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表现。好的公信力是新闻传媒长期努力、不断求索的结果。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了质疑,2003年8月,零点调查公司公布了一项网上新闻媒体信任度调查结果,其中,电视可信度为49.5%,网络24.8%,报纸17.6%,广播仅2.6%。从信息类型来看,新闻信息为59.1%,娱乐信息13.3%,生活信息17.4%,产品信息7%,调查数据便可看出公信力的危机。此外,这样的情景也已经并不罕见——面对新闻媒体报道的事实、数据等信息,有人往往会问“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6.
公信力是传媒在受众与社会中长期形成的美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是衡量传媒的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在长期的传播实践中,各级党报普遍获得了比较高的公信力。主流新闻看党报,突发事件看党报,关键时刻看党报,就是党报公信力的具体体现。公信力既不是与生俱来,也非一成不变。随着传媒业逐步走向市场,媒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失范问题日渐凸显,虚假新闻、传媒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传媒的公信力。面对新兴媒体的崛起,社会变革期受众需求的转变,党报怎样提高受众的接受程度和肯定程度,提升公信力?本期选发的5篇文章,四位作者来自各级党报,他们结合各自报纸的实践,从实现信息的有效供给、做强大事报道、加强舆论监督、媒体自身建设等方面谈了提高公信力的成功经验;一位学者则从满足受众需求的角度切入论述媒体如何提高公信力。维护并不断提升公信力,不仅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也是传媒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公信力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希望大家共同研究,进一步解决好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公信力,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一种无形资产。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把关人”角色的弱化,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就有待商榷,使我国媒体的公信力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四川省广播电视台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李福春在这篇专访中从对汶川特大地震的新闻报道和近三年来我国部分主流媒体的虚假报道入手,探索了媒体从失实到失范的过程,并以独到的视角分析了对媒体失范的主要原因、表现形式、主要危害等,对现阶段媒体惯性式失范的表现及媒体公信力危机进行了剖析与探讨,提出了媒体在实践中应该如何救赎的建议和几点思考,对我国新闻报道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信力,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一种无形资产。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把关人"角色的弱化,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就有待商榷,使我国媒体的公信力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四川省广播电视台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李福春在这篇专访中从对汶川特大地震的新闻报道和近三年来我国部分主流媒体的虚假报道入手,探索了媒体从失实到失范的过程,并以独到的视角分析了对媒体失范的主要原因、表现形式、主要危害等,对现阶段媒体惯性式失范的表现及媒体公信力危机进行了剖析与探讨,提出了媒体在实践中应该如何救赎的建议和几点思考,对我国新闻报道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网新闻敲诈案的发生,给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敲响了新闻伦理的警钟。然而,如何树立起媒体的公信力、采取有效措施弥补网络媒体在道德和规范上的缺失,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王雪 《新闻传播》2009,(7):64-64
近年来假新闻在媒体上蔓延,严重损害了受众的利益,新闻道德的缺失使得媒体遭遇信任危机.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因此,媒体有必要加强新闻队伍自身建设,努力完善相关制度,使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