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玲 《师道》2009,(7):59-60
孩子天生就是伟大的诗人。孩子们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的童年里:大树是长胡须的老爷爷、雨点儿是云妈妈淘气的孩子、露珠儿是叶子闪亮的眼睛;在他们的眼睛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风儿会跑。语文教学本身就充满诗意的色彩,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创设诗化的课堂,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五彩的世界,用儿童的笔触来描绘世间的美好。让诗意浸润童年,让诗意留驻童心。  相似文献   

2.
"诗意的栖居",这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他的诗歌里最早提出的,即"人,虽满有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诗人的诗句作了诠释,并提出"人应当诗意地栖息"的观点①."诗意的栖息"是一种精神诉求,更是一种生活理想.而纵观我国古人的一些人生追求,其中最彰显的就是这种"诗意的栖居".因此,这就为我们重新解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提供了一种视角,或者说,他的"陋室"为我们提供了"诗意的栖居"的一种范本.  相似文献   

3.
第一学段语文应该和童诗走得最近 第一学段的语文应该钟情于童诗。从母语的特质来看,汉语是最美丽、最具有诗意的语言。从思维方式来看,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黄金时代.童诗是他们特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他们说出的话就是诗,他们的举止也可能是诗。我们要给儿童以艺术的童年,首先就要为他们提供最匹配的儿童文化阅读文本。第一学段的儿童最擅长用童诗的方式来思维,他们秉有小诗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正>在语文不断被功利化、技术化、习题化,被肢解、被扭曲、被现实的烟火烤灼得面目全非的时候,我想和大家聊聊我所追求并执着的"诗意语文",一起发现语文的诗意。一、"诗意语文"的几种描述首先,我要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描述"诗意语文"。第一种描述,"诗意语文"就是诗意地理解语文。走进语文的路径有千万条,我选择了诗意的路径。我用诗意的方式理解语文,理解教育的过程,进而理解人生。  相似文献   

5.
<正>国庆70周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一时刷屏。不过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我们的许多年轻人,尽管他们唱着"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可是打开他们的微信名,所看到的地址一栏里,却有好多并非标注着他们的家乡或是他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城市,并非中国,而是冰岛啦、芬兰啦、直布罗陀、马尔代夫之类"充满诗意的  相似文献   

6.
1+1=1     
世间有一种最甜美的呼唤,那就是妈妈;世间有一种最伟大的爱,那就是母爱。那个特殊的夜晚,我读懂了那份母爱,也证明了1+1=1这个让我疑惑很久的式子。  相似文献   

7.
<正>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午后。晴空万里,云卷云舒,波光潋滟,鱼尾轻摇。我翻箱倒柜地寻找着我那诗意的童年。"还是小时候好啊,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拔萝卜,采茼蒿,捉小鱼……每一个日子都过得别样又充实。没心没肺的儿童大概是最可爱的诗人了。他们可以发现这个世界上最隐晦的秘密,写出这个世界上最天真烂漫的诗句。而长大了,生活好像就失去了某种魔力,变得不再诗意了……唉!"我在一堆布满灰尘的方格本中翻出了一本青绿色封面的书──《孩子们的诗》。  相似文献   

8.
青春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我们不必强求人人成为诗人,但人人心中岂可缺少诗意?"生活中不是缺少诗,缺少的是发现诗的眼睛。"只要你有一颗敏感的诗心,一双敏锐的  相似文献   

9.
审题要点分析走进“轻叩诗歌大门”单元,你会发现,在诗人的眼里,草木飞禽,云雾雨雪,世间万物都变得与众不同,诗意盎然,富有情感。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触,也想来写一写诗歌呢?首先,你准备好诗歌摘抄本,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摘抄下来,想一想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丰子恺     
《中文自修》2013,(1):1
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我实在不敢受他们"父亲"的称呼,倘然"父亲"最尊崇的——丰子恺《儿女》  相似文献   

11.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就是在生活中感触到诗的意趣、和谐和美的存在。让学生诗意地生活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崇高境界,学习诗词,畅游诗海,引导孩子在诗教文化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2.
世间有一种美妙不过的事情,那就是天才诗人与奇妙山水的遇合。春是大自然苏醒的时刻,但它就像刚睁开眼睛的娃娃、换上新衣的少女、舒展筋骨的青年,有待天才诗人去发现它的美。而犬才诗人才高八斗,  相似文献   

13.
从诗意说起     
<正>正如英国人总透着自嘲气息一样,中国人骨子里是有一份诗意的。小时候笔者喜欢陪着奶奶一起看戏。从《天仙配》到《女驸马》,其中的主人翁多为手持一把折扇,闲庭信步于世间,并能出口成章的形象。尤其是"唐伯虎们"总是那么潇潇洒洒,给人一种由内而外的乐观与诗意,令人无法不相信他们。其实,他们多属风餐露宿的无业游民。假若将那时的偶像们放到现在,他们动辄会哭天喊地,有的甚至整日愁  相似文献   

14.
正墨西哥著名诗人帕斯曾指出:"时尚代谢往来。而诗人——真正的诗人——的领地是不变的:在他们身上,我们会找到世间万物的真实和谎言。"这是一种智性的思考,其中充满了对诗人自身起始终结的考量。从此处,我们其实应该领悟,诗人身上应该具有某种内在一致性,他的写作不心无旁骛,而是始终面向一个对象——世间万物,而且在写作上  相似文献   

15.
文科博士大概是我遇到的最苦命的一群人。他们大概是上辈子折翼的天使,降落世间,在命运的惊涛骇浪中不由自主,如同一叶摇摇欲覆的孤舟在席卷而来的风雨中随波逐流。我并不是要嘲笑他们,因为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6.
世间万物,自有特性,各具情态。山水草木,花鸟虫鱼,尽入诗人视野。诗人是最具灵性的,在他们的笔下,就连那毫不  相似文献   

17.
诸华平 《辅导员》2013,(24):41-41
<正>我从学生的随笔本里摘录了几首未经修改的诗歌,青涩的笔触一次次感动着我这颗早已被岁月磨平了的心:"一眼万年穿越寻不见/彼此的插肩唤不起万年前的期待/轻尘零落肩头光下舞的精灵/你嘴角的笑绚烂却是昙花一现"……他们只是很普通的学生,其貌不扬的外表看不到任何的诗意,但只要坚持写诗,他们会让你逐渐认识到,其实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诗人,只是有些学生的诗意埋在心灵深处而已。青春期本身就是一首写不完的诗。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随着大脑及身体的发育成熟,生活体验加  相似文献   

18.
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而“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诗人”(苏霍姆林斯基语)。语文是最具人文性和诗意的一门学科,那么语文教师应怎样让语文课堂飞扬激情、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19.
<正>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天真烂漫的儿童,他们亲近自然,热爱生命,对万事万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大胆的创造力,他们更应该在这大地上诗意地存在着。然而,在教育趋于功利化的今天,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儿童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养成,却忽略了他们身上充满朝气和生命活力的那一份诗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的终  相似文献   

20.
黄昏时分是一天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时刻.殷商先民在造"昏"字时赋予了它诗意般的内涵,这一诗意创造给了后代诗人无穷的艺术联想,他们常常是在黄昏时分诗意大发,浅斟低唱,写出了一首首惊世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