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电视民生新闻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观念在"公共领域"思想以及"公共新闻"运动的影响下,由过去以信息传播与服务为主转向成为公民意识的参与者与鼓动者.以及社会政治民主化的组织者.目前的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着民众关注度、参与度下降,效果不佳,前景模糊等问题.电视民生新闻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最终目标应当将受众定位为公民而不是现在的"平民化视角下的市民",培育公民意识,构建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2.
姚娟 《新闻知识》2013,(2):23-24
"后民生新闻时代"、"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三个概念,是与电视民生新闻相关的三个关键词。"后民生新闻时代"似乎在宣告电视民生新闻的终结,"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则指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无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如何,其民本取向的精神内核不能丢失。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的热潮一度席卷各大媒体,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发展明显地表现出电视媒介的"平民化"传播取向,但因诸多原因这种热潮正逐步降温,电视民生新闻更是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尴尬.本文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目前显在的和潜在的危机,以及电视民生新闻在"平民化"的名义下滑入了种种传播误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电视新闻飞速发展,在各类的新闻报道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在此之中,电视民生新闻也随之发展起来.电视民生新闻作为反映民生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的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电视民生新闻的记者也因此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电视民生新闻质量的好坏,所以,想要电视民生新闻能够更好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就必须要提高电视民生记者的素质.本文将电视民生记者分为三类,分别叙述电视民生新闻摄像记者,电视民生新闻出镜记者和电视民生新闻文字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电视媒体过分追求收视率,加之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局限,使得民生新闻走向"后民生时代"。从民生新闻的改革中,可以看出民生新闻的发展应当是朝着公共服务与人文关怀的方向,将民生新闻逐渐发展成为公共新闻。  相似文献   

6.
罗自文 《当代传播》2011,(3):118-120
在当今数字化影像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处在一个类似"七年之痒"的低谷期.社区影像的传播是发展传播的重要实现方式,也是电视民生新闻最终走向公共新闻、构建公共领域的必经之路.树立话语观念,转变价值取向,发展传播手段,培养影像民主素养,是电视民生新闻走向社区影像的几个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7.
程栋 《当代传播》2011,(1):66-68
某些学者指出,"公共新闻"是民生新闻走出被人诟病窘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面.这不仅没有可靠的社会语境的支持,也缺乏新闻范畴体系的逻辑学依据.民生新闻是依报道对象所划分的与"吏治新闻"相对的一种新闻类型,与"公共新闻"、"公民新闻"(参与式新闻)逻辑划分标准不同,都应作为成员,共同完成新闻范畴的增量革命.三者也不是新闻史线...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2010年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报告的精华版.作为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端的标志,2002年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诞生;2006年,全国省级台民生新闻协作体的成立,则标志着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展开跨地域交流与合作的开始.本文以全国民生新闻协作体为考察对象,全面梳理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生产主体(频道、栏目)、传播策略、存在问题与难题,以及协作体发展情况与合作成果,强调只有加强跨地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电视民生新闻才能走向共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王青  张务纯 《新闻传播》2007,(11):64-65
时下全国不少地方台都在兴办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成都电视台公共频道坚持民生立台宗旨,深化、强化民生视野,稳步提升民生服务能力.在具体操作层面,该频道知名栏目《成都全接触》拓展民生新闻报道题材,将时政新闻、中心工作等与民生报道有机结合;新整合的民生栏目《民生一拨通》创新报道方式,增强市民的融入感,在西部地区电视媒体中首创的"观众俱乐部社区服务站"由点到面、快速铺开,进一步延伸了电视台的民生服务能力,惠及更广泛的观众和市民.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业界和学界对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众说纷纭,且无定论。笔者总结了各种概念,基本共识是: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1。民生新闻,与其说是一种新闻样式、新闻体裁,倒不如说是一种新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相比,民生新闻的主持人不再是要求字正腔圆,反而以独特的个性、富有魅力的语言等特点而著称.本文以《南京零距离》《第七日》等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为样本,从这类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平民化"视角、"多样化"语言等方面,论述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3.
如何做到民生新闻类节目从报道"小民生"向"大民生"方向的转变,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在新闻价值取向上,要从市民身边事,挖掘出值得社会关注、思考的点.以点带面,通过对百姓身边小事的报道,以小见大,彰显民生新闻的厚度、深度和高度.这有助于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发展,走精品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的概念渐趋成熟,做足做深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报媒的普遍共识.作为身处基层的纸质媒体,在强化民生新闻的同时,容易出现表面化、琐碎化、同质化等倾向.《海门日报》注重民生新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丰富内涵,拓展空间,提升品质,立足"小民生",着眼"大民生",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去努力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新闻需求.  相似文献   

15.
李振 《青年记者》2007,(22):83-84
2007年7月26日,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1860新闻眼》联合全国19家媒体在南京结成了"情感新闻联盟"。这次结盟是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在当今剧烈的新闻竞争中,为了开拓自身发展空间的一次新尝试。  相似文献   

16.
李远君 《青年记者》2012,(23):24-25
现状 民生新闻,是关系人民生活的新闻,是一种立足本地,以平民的视角客观、真实地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新闻.近年来,全国各级电视台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民生"招牌,如北京电视台的《我爱我车》、四川电视台的《新闻现场》、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太原电视台的《新闻快车》等,许多民生新闻栏目都创造出了骄人的收视奇迹,电视民生新闻受到观众空前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实践误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加晓 《今传媒》2008,(3):38-40
不可否认,民生新闻的出现给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带来了价值观念上的冲击、新闻实践上的创新、传播形态上的突破和话语空间上的转移,但不能回避的是,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的新闻样式,而且目前理论界、业界"给予其概念的理论关注,只是一个粗浅的认识",有的还存在偏颇甚至错误之处,因此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民生新闻的片面理解,再加上某些地方媒体对商业利益、收视率等因素的热切追求,因此,在电视民生新闻不断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永胜 《新闻传播》2014,(3):222+224
民生新闻是以关注民众生计、民众意愿、民众立场为主要价值取向,并致力于以民众视角,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民众生计、生存、日常生活、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基于此,通过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以及创新,以期推动电视民生新闻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韩隽  李安定 《今传媒》2007,(1):35-36
电视的第一本质是新闻传播,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在于新闻的质量和影响力.从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推出"南京零距离"起,它在短时间内创造的收视奇迹,迅速形成了民生新闻热潮涌动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提高民生新闻质量之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5,(12):40-41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突出个性化,规避同质化。 电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主要反映在不同地区的节目类型相似、缺乏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内涵;节目构成、主持风格、采编播手段、节目包装以至节目内容上都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