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康熙十四年察哈尔部爆发了布尔尼之乱。笔者试图通过对漠南蒙古王公向背的分析。进而得出康熙帝适时命图海由宣府出兵,威慑动摇之部,对清延迅速平定布尔尼之乱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清代文献考证后指出,自崇德元年额哲受封爵后建立了一个察哈尔扎萨克旗,与此同时,清廷把分散归附的察哈尔人编入八旗,形成了八旗察哈尔。康熙十四年布尔尼之乱后扎萨克旗被削,部众被分散编入八旗满洲、蒙古内,八旗察哈尔仍存。清廷为加强管理,在八旗察哈尔设置总管,由在京八旗蒙古都统兼辖。乾隆年间设立察哈尔都统,使八旗察哈尔相对独立。因此作者强调指出,八旗察哈尔早在布尔尼之乱前就已存在,也不是以布尔尼余众编设的。此外,还论及一部分厄鲁特人编入八旗察哈尔及一部分察哈尔人远戍新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艺  高远 《柳州师专学报》2000,15(1):97-101
"八王之乱"是导致西晋灭之的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次变乱爆发的原因,史学界有三种流行的说法.本文详细地研究分析了史料,认为这三种说法均难以成立,并提出了"八王之乱"根源于西晋士族政治基础上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新说.  相似文献   

4.
成语“乱七八糟”是个贬义词,形容十分混乱,一团糟。该词源自我国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和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先说“七国之乱”。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6年建立西汉后,大封功臣,共封了八个异姓王,同时还封了很多列侯。这八个异姓王  相似文献   

5.
"三藩之乱",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是一场"叛乱",它背离了人民的意愿和历史发展潮流,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本文不以传统之是非为是非,通过对此事件原委的钩沉,揭示了"三藩之乱"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之外,还蕴藏着久被人们所忽视的内容即反清的合理性和对道德人文关怀的渴求以及在命名方面的不够严谨性。  相似文献   

6.
感谢蛀船虫     
19世纪初叶,英国建筑设计师布尔尼负责英国泰晤士河的隧道工程。当时还没有挖掘隧道的技术,隧道一挖就塌,工程进展非常缓慢。布尔尼对此一筹莫展。一天清晨,布尔尼在海滩上散步,无意中踢到一块旧船板。他随手将船板拿起来一看,只见上面被蛀虫蛀得密密麻麻的满是孔。他发现那蛀船虫之所以能在那船板肆无忌惮地2003.11钻孔,是因为这虫浑身有一层很厚的硬壳保护着,使它们在向木板深处钻孔时,受到很好的保护。这一现象触发了布尔尼的灵感。施工时,他让工人们用厚钢板打入岩层,在上下两块钢板之间,以木桩支撑,然后再进行挖掘。这段隧道完成了,再…  相似文献   

7.
高诱释《淮南》“不与物散”之“散”为“乱”,王引之据以勘订“散”当为“殽”字之误,并认为“诸书无训散为乱”。考《十三经》诸书用例,可证王引之所言不谬,“散”之本义当为“离”,至少到汉代以前还没有引申出“乱”义。《汉语大字典》不以“离”为“散”之本义,失之;第八义项释“散”为“错杂、杂乱”,并引《淮南》此句为书证,亦失之。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相似文献   

9.
李晓 《教师博览》2007,(10):57-57
蛀船虫触发的灵感19世纪初叶,英国建筑设计师布尔尼负责英国泰晤士河的隧道工程,但当时尚无挖掘隧道的技术,隧  相似文献   

10.
从靖康元年到绍兴元年的五年中,陈与义身历靖康之难,目睹了中原丧乱的社会现实,饱尝了战乱中颠沛流离之苦.他把忧国悯乱的强烈情感倾注于诗篇,诗风也因外在现实的巨变而发生突破性的变革,情感悲壮沉郁,意境壮阔浑厚,语言简捷精炼,呈现出雄浑慷慨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