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生自己的优秀课堂习作很有意义——可以根据高考作文题目要求,变格为高考满分作文。《出彩作文》第二期(《湖北招生考试》2004年11月号下半月)曾刊出《习作变格》一文,介绍“变换文题动词”“变换受事部位”“变题材改句子”等三种变格途径。现根据新情况,指出下列习作变格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陈健 《教书育人》2008,(1):12-13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习作剧”,可以拉近“文本”与“故事”的距离。很容易发现自己或者合作伙伴的作文与生活、与情感之间的“梯级”,继而“拾级而上”也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3.
作文评台     
看了上期“作文评台”的习作和精彩点评,同学们是不是也想一试身手,让自己的习作给更多的人品评呢?那么快快加入到我们这期的作文评台来吧,我们会从你们的习作中选择几篇在这里展示。相信经过大家的点评,你会受益多多。也欢迎老师推荐好的作文题。可以寄给我们,也可以发电子邮件(邮箱:xywxx_gz@163.com),还可以登陆我们的讨论版直接留言(http://b487290.xici.net)。作文评台,一个展示佳作、百家争鸣的平台,欢迎你的加入!当今社会,人们科学发展的意识增强了,只顾眼前利益的少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砍树毁林的少了;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合作…  相似文献   

4.
吴志军 《天津教育》2014,(3):100-101
手头有几十本不同版本、名目各异的高考考场作文选.这些选本里的作文有多少真正出自考场、有多少可以给出高分暂且不论,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数编写者是中学教师,且其中“名师”的比例应该不会太低;入选的习作在编写者眼中应该是“优秀作文”“高分作文”,甚至“满分作文”.可以说,这些选本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下高三写作训练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会诊也就成为很必要、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一、误认为“习作”“作文”就是“文学创作”“习作”和“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深远影响和长期对“作文”的定势思维,普遍默认“习作”和“作文”就是“文学创作”。其原因有:一是我国古代教育多是以文学经典和典籍为教材,写作也就是  相似文献   

6.
邹学超 《成才之路》2014,(20):51-51
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习作的兴趣,学生才会展开一双想象的翅膀,在作文的天地中快乐飞翔。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习作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学生习作兴趣培养上的做法。一、树立自信,激发习作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信心很重要。但是当前作文教学的功利化,让很多学生“谈虎色变”,以至于一上作文课就头疼,对习作有一种恐惧感。要消除恐惧,树立自信,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表达的愿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然地打开记忆的阀门,回忆生活中那些观察仔细、印象深刻的人、事、物、景。从写短小的片段开始,不断提高学生习作自信心。例如,我让学生练写半命题作文“第一次……”。在学习范文、讲解习作的基本要求后,我给学生介绍了我第一次炒菜的情景,学生听了我第一次炒菜发生的同事后,兴趣大增,此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回忆,通过交流,想到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买菜,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穿衣服,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表演……曾经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的情景和场面再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由于这些事情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笔作文学生普遍感觉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很有个性。此时教师适时表扬鼓励就会点燃学生内心习作的火种,使学生明白原来作文并不难,有了自信心,学生自然也就喜欢上了作文。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很希望自己是个“千手观音”,神通广大,有千般法力、万种能耐。细细想来,百字作文还真有些“千手观音”的味道。首先,百字作文的训练使在习作方面有障碍孩子尽快越过障碍,大大提高了其习作兴趣和能力。因为百字作文的形式活泼、篇幅短小,他们能够大胆参与放胆表达;因为教师对百字作文批阅及时评价到位,他们的信心在参与中滋长。百字作文就像是一种全新的“搜索方式”,它能搜索出班级中一直被忽视的写作人才,能唤醒许多孩子的写作天赋。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著名言论“孩子每写的一篇习作都应该评100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百字作文也正是…  相似文献   

8.
<正>“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习作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习作教学路上,永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模仿,可以推广,也可以超越,但永远无法复制。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让学生、教师都遇到更好的自己,实现习作质量、教学质量的双提升呢?本文以“写人”类习作教学为例,从提取类作文要点、提炼类作文要素两个维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很无米之炊”,即使挖空心思写出来的习作,也是内容空洞,缺少灵性,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在教学中我们作了这样的尝试:1.营造习作情境,走“作文生活化之路”。生活中处处有作文。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丰富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曾设计了这样一次作文课  相似文献   

10.
所谓“311”,是作文指导的基本流程简称。“3”,指在每次作文训练前,用三种方法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即三篇范文引路、三种技法指导、三种隋境创设。这三种方法可以任选一种,也可以进行自由组合。第一个“1”,为一篇名作赏析,即通过经典作品的赏析,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第二个“1”,为一篇学生习作评讲,即通过同学之间的同题习作,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拓展选材范围和立意取向。这种作文训练方式是一种重视习作育人和文化兴校的极具实践性的开放性作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常有人这样批评现在的孩子,说当今的独生子女只知道被爱,却不知道爱人。事实真是这样吗?读一读本栏目的几篇习作,我可以为我们的同学们骄傲地说一句:我们的同学们是懂得爱人的,他们的心中有着“大爱”!一年级小朋友汪光凯的习作《一块小蛋糕》,写了他的哥哥因为小作者的作文被当做范文,而用自己的稿费买蛋糕“庆祝一下”的事。这篇习作是他的哥哥六年级学生汪琦代他寄给我们的。汪琦在信中说,他是《作文世界》的读者“,很有幸”在《作文世界》上也发表过习作。因此,他尝试着代弟弟投稿。“投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他能够在同龄(人)中炫耀一番…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径。叶圣陶曾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样,学生在习作时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在我们的作文批改领域中却存在着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现象。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三学段习作有这样的目标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倡导的作文互改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现结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就习作自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习作要求本次作文是写“难忘的……”。具体要求详见人教社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四)。习作指导这是一次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写难忘的事也可以写难忘的人。写好这次作文的关键,在于我们能抓住“难忘”写具体,写生动,让读者明白我  相似文献   

15.
“作文前的指导可以放在次要位置上,但是作文之后的讲评,是一个关键问题,要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袁微子语)这是很有道理的。作文指导时,学生还没有拿出自己的习作,老师的指导,往往只能根据文题抽象地讲解;作文讲评时,因师生手中都有习作,并都已作了批改,主要毛病是什么,怎样写才可以克服这些毛病,同学们都非常关心,  相似文献   

16.
“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烂铅笔头。”可以说这仍是作文课上常见的一道风景。题材狭隘,形式呆板,拔高要求,严重束缚孩子作文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阶段传统的“作文”一词改成“习作”,从称谓上已经降低了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给孩子作文松了绑,让孩子们看到习作的“绿洲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方法应当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艺术。许多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很深刻,但作文教学中费心劳神却收获甚微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仍是教学中的“沟通”与“合作”做得很不够。从教学方式上看,“我叫你怎么写你就怎么写”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习作的自主能力,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在活动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一提到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师讲授习作知识时可以侃侃而谈,却不能领着学生操作,为学生示范;家长辅导习作,求助于各式各样的作文汇编,却也只是徒劳无功。真可谓谈“作文”色变,作文难就成了“历史性”问题。当然,也有入门的学生,他们却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可是,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在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下,有课外阅读和自党练笔的时间吗?  相似文献   

19.
丁品品昨天在梦中接到作文国的电话,说是他上一周写到习作中的“表弟”在作文国里说不出话来,成了哑巴,要他去作文国改一改习作《我的表弟》。丁品品按照电话的指点,来到了“作文国人物活动室”。这时,“表弟”已在等着他了。丁品品走到“表弟”的面前,连叫了几声,但是“表弟”只是站在那儿,嘴唇动了动,想答话,却始终没有说出一句来。丁品品只好问作文国的老师:“我的‘表弟’本来很会说话的,怎么到了作文国,就成了哑巴了呢?”作文国的老师诚恳地对丁品品说:“我们叫你来,正是要对你说这个原因呢。请你再看看自己习作里写‘表弟’爱说话的片…  相似文献   

20.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的家人是怎样过星期天的作文。写之前,想好要写的内容和叙述的顺序,先列提纲再作文。作文题目可以用“我家的一个星期天”。也可以自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篇介绍自己家是怎样过星期天的习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